博士服務團

博士服務團,即選拔博士到地方掛職鍛鍊,由中組部和團中央自1999年開始進行試點,2001年進行正式選派,至今(2013年)已先後選派13批1643名博士到西部服務。博士服務團,不僅讓王志和張政等“名嘴”躋身地方官員之列,更讓許多默默無聞但同樣“有料”的博士成為支援地方建設的生力軍。

簡介

博士服務團博士服務團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培養和造就一批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中組部團中央自1999年開始聯合開展“博士服務團”選派工作。旨在引導青年人才到實踐中鍛鍊成長、創業成才,探索配置青年人才資源、服務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為青年人才的成長發展提供有效服務,實現人才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發展歷程

1997年7月,為給剛成為直轄市的重慶提供智力支持,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牽線搭橋,重慶一次性從中國社科院引進39名博士。次年,其中的18名掛職博士留任,震動西部地區。
1999年,中組部加入“博士服務團”主辦單位行列,該團試點擴至重慶、四川、江西三省市。博士遴選範圍也擴大到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及所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有大型骨幹企業。
截至2008年,博士服務團服務範圍已擴至西部12個省區市,江西省和吉林延邊、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三個自治州,覆蓋所有西部地區。博士選派單位除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外,也增加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省市。
1999年至今(2013年),中組部和團中央已先後選派13批1643名博士到西部地區服務。

入選條件

除政治素質好、作風過硬等黨選拔幹部的普遍要求外,博士服務團注重專業素養,比如具有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背景,熟悉投融資管理等專業領域的博士更有希望入選。
此外,與高校支援西部的博士生不同,工作經驗是博士服務團看重的條件之一。博士服務團一般要求博士具2年以上工作經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副處級以上行政職務

選派程式

1、接收地區和單位提出需求;

2、選派地區和單位推薦人選;

3、主辦單位確定人選、開展培訓;

4、正式成員進行掛職鍛鍊;

5、主辦單位總結交流、跟蹤培養。

代表成員

張政曾是央視學歷最高的主持人張政曾是央視學歷最高的主持人
現任(2013年2月)貴州省黔西南州委書記的張政,是博士服務團里最有名的博士之一。擁有廣播電視藝術專業博士學位的張政,當年曾是央視學歷最高的主持人之一。
前央視主持人王志,和張政同一年作為博士服務團成員到地方掛職。先後任雲南省委宣傳部外宣辦副主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黨組書記、副理事長的王志,現在的職務是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助理。“我只是到雲南來的博士的1/8,是第九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的1/140”,王志在2008年10月24日就任雲南麗江市副市長時如此說道。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陳宇學是第十二批博士服務團成員。他在2011年報名博士服務團後,起初被派往當地黨校,之後被調整到江西省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做主任助理。
長江科學院科研計畫處副處長王迎春博士,掛職雲南省水利廳廳長助理期間,針對牛欄江引水工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曾組織長江科學院和雲南省方面共同出謀劃策,利用武漢的專家和科研技術力量幫助雲南解決了問題。
王志曾在雲南麗江市掛職副市長王志曾在雲南麗江市掛職副市長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陳揚,曾帶頭研發適合青海的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並申請到青海省環保廳200萬元項目經費,這也是青海環科院從當地科技廳拿到的第一個項目。
山東科技大學教授馬慶雲掛職任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後三次留任。最後一次,馬慶雲向新疆自治區遞交要求留在新疆長期工作的申請。

成果

“博士服務團”選派以來,堅持“了解國情、服務地方、積累經驗、增長才幹”的十六字方針,引導“博士服務團”成員完成服務地方和鍛鍊自己的雙重任務,不斷為西部地區帶去新的思想理念,促進了西部地區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政府有關管理工作,加強了東西部地區人才、技術和經濟往來,切實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評價

博士服務團博士服務團
“博士服務團”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

2002年9月27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的曾慶紅同志在看望“博士服務團”成員時,提出了“學習好、實踐好、身體好”的要求,指出了“博士服務團”工作的三個主要優勢,一是有利於促進西部省區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科技進步;二是有利於派出單位培養高素質的 “複合型”人才;三是有利於“博士服務團”的同志在艱苦的環境裡學習鍛鍊、增長才幹。

2003年1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西部千名學科帶頭人工程、院士專家西部行、東西部幹部交流和對口支援等活動,既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了寶貴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又使許多青年人才在艱苦環境中得到了鍛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