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哲學院

南開大學哲學院

南開大學哲學院引經2010年6月24日中共南開大學委員會第二次黨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由原南開大學哲學系更名而來,哲學系黨委更名為哲學院黨委,原哲學系黨政班子成員為哲學院黨政班子成員。

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哲學院

哲學系最早成立於1919年,重建於1962年,是一個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的專業。目前,我系哲學專業具有從本科到博士後的全部人才培養層次,是國內哲學學科僅有的7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是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兩個天津市重點學科,整體學科實力在國內哲學界居於先進行列。學院現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邏輯學、外國哲學、美學、科技哲學共6個博士點,所有8個二級學科均可授予碩士學位。我系現有專職教師38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學院14名、講師5名、助教1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30人,接近專任教師總數的80%。近年來,我系教師發表了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獎及全國“光明杯”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等大獎,相關成果被翻譯成英、日、韓等語言,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合作交流

與學院合署的有社會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發生與比較認識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目前該系承擔國家、教育部及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數十項,科研成果眾多。近年來該系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百餘種,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有50多個項目榮獲國家及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哲學系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設備,包括可容納45人同時上機的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等,可為學生提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專業介紹

南開大學哲學院

哲學系現設有哲學、邏輯學和宗教學三個本科專業。

哲學專業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哲學專業併兼通其它專業的人才,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了解中外哲學的歷史和當代哲學思潮,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有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語專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哲學專業基礎課有哲學概論、邏輯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自然觀等,專題課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西方馬克思主義專題、毛澤東鄧小平哲學專題、東西方美學思想專題,中國哲學文化專題、西方哲學文化專題、中西方倫理學思想專題,人的哲學、宗教學專題等,原著課程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西方哲學原著、中國,哲學原著、社會學原著等,領域哲學課程有社會哲學,歷史哲學、文化哲學、科技哲學,邏輯哲學、當代中國社會哲學、倫理學、美學,語言哲學等,相關學科課程有社會學概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現代經濟學說、當代科技革命、當代社會發展理論、思維學概論、行為科學等,套用知識和技能課程有現代管理學概論、法學基礎、現代企業文化、公共關係與社交禮儀、行政學、領導科學、社會調查的理論與方法、論文寫作,演講與辯論。計算機套用軟體、電子版文獻資料的開發與套用。大眾傳播學等。

邏輯學專業是我國高校中成立的第一個本科專業。邏輯學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本專業併兼通其它專業的人才。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邏輯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了解當代世界主要邏輯和哲學思潮,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有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科研能力和表達能力。邏輯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為哲學概論、普通邏輯、數理邏輯、中國邏輯史、西方邏輯史、現代邏輯思想史、集合論等,專業題課為比較邏輯研究、邏輯與管理決策、邏輯套用與套用邏輯、認知科學等,邏輯分支課程為辯證邏輯,模態邏輯、自然語言邏輯、比歸納邏輯、邏輯哲學等。

南開大學哲學院

宗教學專業是2001年國家教育部新批准設立的專業。宗教是文明的核心,宗教問題己成為國際政治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對話也已成為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熱點。南開大學宗教學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同最早開創宗教文化和宗教文學比較研究的研究中心之一。目前擁有一批從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學者,並於1997年成立了“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海內外學者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本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宗教哲學、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倫理學、基督教史、伊斯蘭教史、佛教史、道教史等。畢業去向主要是從事宗教學理論研究、宗教事務管理和宗教學的教學工作。本專業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

作為國家文科基地,哲學系在滿足專業訓練要求的前提下。更加充分考慮適應社會的需要,鼓勵學生修讀主輔修和雙學位。以使學生成為複合型人才。該系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主要為哲學社會科學機構、高等院校,廣播電視及新聞出版單位、黨政領導機關、大型企業的黨政領導部門等。該系基地本科生入學後享受新生獎學金比例達60%,畢業生免試推薦為碩士研究生的比例為25%、其中一部分學生可直接推薦為碩博連讀生。

歷史沿革

建立與初期發展(1919年——1949年)

南開大學哲學院

19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正式在天津成立。

初建時期的南開大學分設文、理、商三科(相當於現在的學院)。文科有哲學、心理學、教育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六個學門。1923年9月,南開大學遷入八里台新校舍,文科中將“學門”改稱為“學系”。哲學系與文學系、歷史學系、經濟學系、政治學系、教育學系等共同組成文科。周恩來為我校文科第一期學員。

1920年,南開大學哲學會成立,它是我校最早的學生學術社團之一。該社團的建立開啟了南開大學學生自發從事學術問題研究的先河,在南開大學學生社團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間在南開大學講授哲學的主要教師有凌冰、張彭春(中國現代話劇的主要創始人)、張見安董任堅等。

1925年春,黃鈺生先生在芝加哥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後來校任教,先後擔任心理學、哲學和教育史的教學工作。是年,凌冰代表中國出席國際教育會議

1926年3月,黃鈺生當選文科主任。同年,湯用彤教授受聘哲學系教授並任哲學系系主任。湯用彤講授的課有邏輯、西洋哲學史、現今哲學、實用主義、社會學綱要、印度哲學史、倫理學、宗教哲學、佛學史等課程。

1929年5月29日,南開大學湖北同學會開會歡送湯用彤教授,他離開南大去北大任教。10月7日,張伯苓校長聘黃鈺生為大學部主任,並支持黃鈺生實行文科改革,集中力量提高教學質量。

1929年11月,南開大學文學院成立。

南開大學哲學院

1930年,馮文潛教授從中央大學來南開任哲學系教授。

1932年4月19日,張彭春在思源堂連續作訪問蘇聯報告,如“共產主義的哲學背景”和“蘇俄教育狀況”,在南開師生中積極宣傳進步思想。1936年8月18日,我國著名哲學家賀麟先生來校演講“中外先哲處國難之態度”,此時正值日軍屢屢陰謀侵略中國之時,在這樣的背景下,賀麟先生的講演給南開師生在思想上敲響了警鐘。

1937年7月28日,侵華日軍悍然轟炸南開大學。7約1日《中央日報》報導“兩日來日機在天津投彈,慘死各處,而全城視線,猶注意於八里台南開大學之煙火”。校長張伯苓先生在南開被炸當天向《中央日報》講話,指出:“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1938年6月,南開與北大、清華由長沙轉至昆明聯合辦學,改稱西南聯合大學。從此開始了堅苦卓絕的西南聯大時期。南開哲學系與北大、清華兩校哲學系的師生同舟共濟,在各種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團結一致,通力合作,形成了西南聯大的新風格,在戰亂時期的中國哲學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946年5月,南大開始遷返天津原址。10月17日,南大復校開學典禮舉行,全校設有四個學院,哲學教育系是文學院四系之一。馮文潛任系主任兼任文學院院長。

重建與發展(1962年——1984年)

1952年,國家對高校院系調整,南大成立院系調整籌備委員會,哲學系撤併。至1958年,南開大學開始恢復建立哲學系的工作,並招收了14名學生在哲學班學習,作為重建哲學系的師資準備。1959年,溫公頤從河北北京師範學院來南大任教,準備創辦哲學系。1960年在政治經濟系設立哲學專業,學習、講授、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並開始正式招生。

南開大學哲學院

1962年,哲學專業從政治經濟系中獨立出來,成立哲學系,溫公頤先生擔任系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十年動亂,給恢復不久的南開大學哲學系造成了重大創傷,正常的教學、科研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和干擾。但是,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南開大學哲學系教師仍然能自覺堅持以良好、健康的學術精神,進行科學研究,為培養高質量的學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作出了貢獻。

1977年,我國正式恢復了高等考試制度,哲學系的發展開始步入正軌,正常的教學與科研得以恢復,並逐步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使南開大學哲學系稱為我國重要的哲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1977年,溫公頤先生根據教學的需要,開始重點研究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史,相繼出版了《先秦邏輯史》、《中國中古邏輯史》、《中國近代邏輯史》。溫公頤先生的研究工作,為我系在中國邏輯思想研究方面在全國居於領先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年,陳晏清的《“四人幫”哲學批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從哲學高度系統清理“四人幫”造成的意識形態混亂的理論專著。  

1981年,我系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社會學專業,並招生了社會學專業研究生班,為全國高校培養了一大批社會學專業高級人才。目前在全國高校社會學系(專業)任教的教師均有南開的畢業生。1982年,為了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在開辦社會學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學系,成為我國社會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地之一。  

1977年至1984年,南開大學哲學系經過撥亂反正,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在教育教學方面,實施了較為完整的教學大綱。在科研方面承擔了大量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在全國同類學科種劇於領先水平,為南開哲學系的再次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開大學哲學系的騰飛 

1984年,溫公頤教授年屆八十高齡,不再擔任系主任工作,但是仍然承擔培養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南開大學哲學院

1985年1月12日,全系教職工大會,選舉陳晏清教授為系主任。在陳晏清教授的領導下,哲學系師生員工共同努力,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繼邏輯學專業之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相繼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哲學系因其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成績顯著,被當時的國家教委(現教育部)首批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並於1995年開始,根據基地建設要求,著手進行哲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1997年5月,閆孟偉教授擔任哲學系主任。此時,哲學系基地建設工作進入到實質性階段,全系師生員工通力合作,順利地完成了基地建設工作的多項任務。其中主要工作包括:初步完成哲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利用基地建設經費和自籌經費建成基地計算機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教育教學研究室,並改造更新了圖書資料室。初步形成了現代化教學系統、教學研究系統、辦公系統和圖書資料系統。

2000年10月,王南湜教授出任哲學系主任。哲學系的教學科研水平穩步提高,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更是取得了顯著進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哲學系克服重重困難,廣開門路,擇優引進了高水平學術人才多名,吸收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多名。這些學術人才和學術骨幹的引進充實了教師隊伍,從根本上改變了某些學科師資力量不足的狀況,形成了強有力的學術群體,為哲學系申報一級學科博士點做出了充分準備。此外,哲學系利用學校“振興計畫”所提供的經費完成了基地網站建設。哲學系文科基地也於2001年11月,通過了教育部的驗收。

辦學體系

南開大學哲學院
1981年,哲學學科下屬的主要二級學科開始招收研究生。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美學六個學科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邏輯學三個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4年,我系被當時的國家教委(現教育部)首批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南開大學哲學系成為可以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及承擔培訓各類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國高校同類學科中居前列。

優秀人才

哲學系恢復40年來,有近二千名各類畢業生走上了祖國各條戰線的工作崗位。他們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專家、學者;一部分畢業生擔任了黨、政、軍等主要領導人,如天津市教衛工委書記邢元敏、原國家體改委秘書長現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郭樹清、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董雲虎等都是我系自80年代以來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我系的畢業生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的成功是南開大學的驕傲,更是南開大學哲學系的驕傲。

師資隊伍

1962年建系以來,在我系工作過的教職工共有180餘人。80年代恢復職稱評定工作後,先後有30餘名教師被評為教授,產生了諸如陳晏清、方克立、楊瑞森崔清田車銘舟、冒充虎、劉文英、封毓昌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哲學家,同時也形成了由一批哲學博士為主體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使南開大學哲學系有了一支梯隊完整、後備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

科研成果

南開大學哲學院

在“六五”“九五”期間,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及其他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獲科研經費200餘萬元,出版各類學術專著、教材、譯著名3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並獲得各級各類獎勵100餘項,在全國同類系科中名列前茅。

這些科研成果為我國當代哲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推動著我國哲學研究和哲學教育的發展。如1991年,崔清田教授受國家教委委託,負責主持起草“八五”高校邏輯學研究研究課題指南工作;1996年,陳晏清、崔清田教授再次受國家教委委託,負責主持起草哲學和邏輯學“九五”研究課題指南工作。這兩項研究課題指南工作的完成,為推動我國高校哲學教育和哲學研究起到了導向作用。

學科特色

南開哲學系在十二年的發展過程中,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推進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集中我系的有優勢,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逐步形成了南開特色。其中陳晏清教授倡導和主持的“社會哲學研究”,在全國哲學界起步較早,並引起理論界的廣泛重視,成為哲學研究的熱點,並在全國同行中居領先水平;方克立教授主持的“新儒學研究”,深受海內外關注,方克立先生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方針成為新儒學研究的基本原則;崔清田教授主持的“名辯學研究”突破了近代以來的研究方式和傳統框架,被學界譽為“南開學派”;劉文英教授在原始文化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譽為當今國內的最高水平,他的著作被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教學改革

南開大學哲學院

哲學系在南開大學乃至全國高校中,是較早進行教學改革的單位之一。1985年開始,圍繞哲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調整了課程體系,並在拓寬專業基礎,提高學生能力的前提下,既重視理論型人才的培養,又注重套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這兩個教學和研究領域已取得了比較成熟的成果。其中以社會哲學的研究更為突出。

1986年,我系適應社會需要和教學需要,率先在全國高校中,成立了邏輯學本科專業,1987年正式招生。1985年和1986年在崔清田教授的主持下,接受了兩屆研究生班學員30餘人,這些學生在畢業後成為我國邏輯學界的新生力量。

1994年,我系被國家教委首批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後,在當時南開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晏清教授和系主任閆孟偉教授的主持下,開始了哲學專業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的改革,並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全國哲學基地的改革中走到了前列,1996年5月14日《中國教育報》對此做了專題報導。

1997年,我系繼續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工作,並在腳踏實地過程中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建立了計算機實驗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和語言教學實驗室。在我國哲學教學過程中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開創和探索意義。

學科專業

本學科的基本狀況

哲學學科為哲學學科門下(唯一)的一級學科,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邏輯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美學、倫理學、宗教學等8個二級學科。目前本校哲學學科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邏輯學、外國哲學、科技哲學、美學6個博士點(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為天津市重點學科),所有8個二級學科均設有碩士點,有哲學、邏輯學和宗教學3個本科專業。

南開大學哲學院

建設狀況

本系現有教師38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6人),副教授12人。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者30人(占教師總數的80%),獲得碩士學位者5人。本學科既擁有陳晏清教授、劉文英教授、崔清田教授這樣的老一輩知名學者,也培養起了一批在學界有影響的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骨幹。  

本學科的優勢與特點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該學科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提出了一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獨特的解釋體系,在相關於現實生活的研究方面,不僅最先倡導社會哲學研究,而且也取得了系列性的成果(陳晏清教授主編的《社會哲學研究叢書》已出版十部,還將再出版十部),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社會哲學的基本觀念,這兩個方面的研究在學界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②中國哲學,除了在現代新儒學研究、中國精神系統研究等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以外,在原始思維、中國哲學範疇、經學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矚目的成果;③邏輯學的中國邏輯思想史研究、比較邏輯研究,富有特色,受到學界關注。④科技哲學的科學價值論研究、倫理學的環境倫理研究也富有創新性。

任務和重點研究方向

建設此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使整個社會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必然要反映並參與塑造我們時代的精神生活。此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的全球各文化之間的交往與碰撞的迅猛增長,亦使得在面對全球化時代強勢文化的衝擊中如何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成了一個極為迫切的問題,而哲學作為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更是肩負著重任。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都要求哲學有一個根本性的發展和變革。但由於學術工作的累積性特點,這一時代性任務還只是剛剛開始,整個哲學的狀況從根本上說來仍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因而,整個哲學學科所面臨的根本任務,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對傳統哲學進行一種創造性的轉化。而這一工作也就是一方面深入地挖掘中國傳統哲學的真精神,一方面深入研究外國哲學,通過與其對話,從中汲取有益成分,並使之融入中華民族智慧之中,從而構建起中國哲學的現代形態。本項目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也正在於它可能構成重建中國哲學現代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並全面提升本學科在國內學界的地位。 

南開大學哲學院

預期達到的目標

在學科發展方面,本學科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在國內居於先進地位,邏輯學在中國邏輯史研究方面居於國內領先水平,其他各學科也都具有一定的基礎;在學術隊伍方面,本學科既擁有老一輩的知名學者,又培養起了一批學界有影響的中青年學者;此外,本學科還擁有一大批現代化的科研、教學設施。這些都為本學科建設達到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項目實施大致上依託於各相關教研室和研究室,項目中的各子課題和標誌性成果都有專人負責推動和落實。具體地說來,陳晏清教授、閻孟偉教授負責社會哲學研究,劉文英教授、韓強教授、李翔海教授負責中國哲學的智慧與現代詮釋課題,崔清田教授負責邏輯學研究,王南湜教授、李淑梅教授負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常健副教授負責現代西方人文與社會政治哲學研究,李建珊副教授負責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童坦教授負責美學研究。23部專著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承擔8部,中國哲學學科承擔6部,邏輯學學科承擔4部,外國哲學、科技哲學、美學學科共同承擔5部。

1.學科建設方面 

本學科在學科建設上的總體目標是在兩年內獲得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的目標是保持國內先進地位,並力爭建成國家級重點學科;邏輯學的目標是保持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國內領先地位,並使現代邏輯這一較薄弱領域的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外國哲學的目標是在兩年內將該學科建成博士點學科;科技哲學的目標是在科學價值觀研究、信息技術與社會研究、自然哲學等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美學學科的目標是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大眾文化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外,本學科還擬在兩年內將倫理學、宗教學建成為碩士點學科,並建成宗教學本科專業。

2.科學研究方面 

在社會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中國精神哲學、現代新儒學、中國邏輯史等優勢領域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並在比較邏輯研究、現代西方人文與社會政治哲學研究、科學價值觀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科研項目包含7個子課題:①社會哲學研究,②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③中國哲學智慧資源與現代詮釋,④邏輯學研究,⑤現代西方人文與社會政治哲學研究,⑥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⑦美學研究。上述研究的標誌性成果為圍繞上述7個子課題發表23部學術專著和200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力爭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項2項,省部級獎項10項。  

3.人才培養方面 

南開大學哲學院南開大學哲學院

計畫每年培養15-25名博士生,25-30名碩士生。畢業生在總體上要求系統地掌握各專業的理論知識,具有創新能力和從事高水平教學、科研以及實際工作的能力,特別要培養出一批有良好的學術發展前途的博士生,其中有1-2人能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4.教師隊伍建設方面 

在取得學校支持的前提下,力爭引進外國哲學方面高層次人才2-3人,現代邏輯學人才1-2人,宗教學人才5-7人,倫理學人才2人,美學人才1-2人,科技哲學人才2-3人;並擬將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的比例提高到80%,增列博士生導師6-10人,晉升教授5-9人,晉升副教授6-9人;同時通過各種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其在學界的知名度,使各主要二級學科都有1-2名在本學科中居於先進之列的青年學術帶頭人,並使其中1-2人能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或國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

5.教學科研手段現代化建設方面 

完善本系現代化教學系統,開發用於基礎課教學、前沿學術課題教學的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手段,並建立可以用於網路教學、學術交流、學術信息發布的設施。

課程建設

1996年初至1997年5月,我系經過全體教師的認真研究和討論,確定了哲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方案。我系哲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旨在依照哲學文化的內在知識結構和實質精神,建立一個符合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符合國家教委關於文科基地人才培養要求,並與21世紀中國社會和世界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發展趨勢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該體系應當充分體現“三個面向”的教育發展戰略,具有中國特色,並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我系教學科研主導方向。
南開大學哲學院南開大學哲學院

總體思路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進行的教學改革主要是課程體系的改革。課程體系是我們作為教育者為教育對象設計的知識結構。這個知識結構是他們現在要建構起來的,但同時要立足於他們的未來,即要有利於將來能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而實現知識的自我更新。因此,這個知識結構的優劣,不能單純地看其知識容量的大小,更要看其包含新知識生長點有多少,也就是要有利於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分工不斷發展,社會生活不斷分化,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和社會成員對職業和生活方式的自主選擇性也不斷加強,一個人能否成功地適應現代生活,主要看其是否具有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和調整、更新生活方式亦即擴大選擇空間的能力。此外,社會生活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從注重專業技能轉變到注重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為此,課程體系的設定,必須把握好傳授知識與培養素質和能力的關係。傳授知識是基礎,但傳授知識最終要落實到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知識結構之合理與否,看其將知識轉變為素質和能力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一開始就把學生領入一個很狹小的專門知識領域,或者讓學生滯留在一些十分陳舊的知識領域中,學生畢業後就很難適應社會生活對人才的廣泛需求,他們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就會十分緩慢。因此,課程體系的改革在“厚、寬、新”三個方面下功夫。

所謂“厚”,就是要加強基礎課教學,特別是加強那些對於專業人才培養來說是永久性基礎的課程的教學。基礎課不僅是專業知識結構的基本骨架,體現哲學文化的基本特徵,而且是進行專業研究和獲取新知識、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知識基礎。因而必須加深、加強基礎課教學,加大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力度,要根據基礎課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要求來確定教學的課時量和教學內容上的結構安排,以此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基礎課教學獲得較深厚紮實的知識基礎。不能在“適應現實需要”的藉口下削弱基礎課程的教學。

所謂“寬”,就是要拓寬知識範圍,使學生形成較寬博的知識基礎和寬闊的知識視野。人類文化知識具有內在的相關性,如果使學生囿於某一專業知識領域,而缺乏對其他領域知識的了解,必然會使其知識結構單一、僵化,不能通過吸收其他學科領域的理論和方法來完善自身專業的研究,其適應知識更新的能力也必然十分薄弱。因此,新課程體系應當在學分或課時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擴增課程種類,如增加領域哲學課程和相關學科課程,以便擴大學生的學術視野和知識面。

南開大學哲學院南開大學哲學院

所謂“新”,就是要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能夠充分反映現代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狀況,吸收國內外學術發展的優秀成果,反映哲學學術發展的新水平,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使各門課程接近或達到國內和國際新水平,並有助於提高使學生獲取新知識、發現新知識生長點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

在哲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問題上,我們還必須正確認識哲學教育與社會需要的關係。哲學教育適應社會需要包括適應社會的近期需要和適應社會的長遠需要。不言而喻,哲學教育必須能夠適應社會生活發展的近期需要,否則我們的哲學教育就會脫離社會發展的實際,但同時又必須看到,教育作為人才的培養,必須著眼於社會發展的長遠需要,而不能急功近利,搞什麼“短、平、快”。因此,必須把社會近期需要和長遠需要結合起來,培養現在有用,將來更有用的人才。這就要求課程體系能夠向學生開出現在有用,將來更有用的課程。

基本要求

1.課程體系應當符合哲學專業基地人才培養目標

從總體上說,哲學教育屬於人的基本素質教育,並且是人的素質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方面。我系作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基本目標是培養具有較高哲學素養,比較全面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哲學知識基礎寬厚,理論思維能力、研究能力較強,有較廣泛的適應能力的哲學專門人才。具體地說,我系培養的哲學人才主要側重兩種類型,一是對哲學理論研究有濃厚的興趣並有能力進一步進行哲學理論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一是能夠從事文化、教育、黨政和管理等工作的套用型人才。這兩類人才均需要比較完整地掌握哲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經受系統、嚴格的理論研究訓練,以便具備較高的理論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課程體系必須首先保證哲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能力培養的系統性、規範性,使所開設的課程,特別是必修課在深度和廣度上能夠完全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對於有能力並有志於進一步進行理論研究的學生,應主要通過開設有一定深度的專業選修課,來拓寬他們的知識基礎,提高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並把對他們的培養適當地同我系科研的主導方向銜接起來;對於將來可能從事文化、教育、黨政和管理工作的學生,應主要通過專業選修課和任選課的方式,使他們能夠在較完整掌握哲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獲得進入新知識領域的能力。

2.課程體系應當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導地位和指導地位

南開大學哲學院南開大學哲學院

所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導地位,在課程體系中主要表現為應當有足夠數量的課程和課時,以保證系統完整地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歷史及其在當代的發展,也就是說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歷史發展的課程應當在課程體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改革後的課程體系,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一)(以歷史為線索,講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本人的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二)(以當代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課為主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系統。此外,在專業選修課中,還增設了有一定深度的,反映我系學者研究成果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課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專題課。

所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地位,是指課程體系中任何課程的講授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必須旗幟鮮明地以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批判精神研究和總結現代社會生活實踐發展的新經驗和新問題,分析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哲學觀念。

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導地位和指導地位必須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互為前提。各門課程必須能夠反映現代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狀況,必須充分吸收國內外哲學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用新經驗、新方法、新理論豐富、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歷史上的和現代社會中的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思潮或學派,要採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儘可能完整、準確地加以介紹,在此基礎上對它們進行分析和評價,並善於發掘和吸收其中有價值的思想精華。

3.課程體系應當符合哲學文化的基本特徵和內在的知識結構  

要保證哲學理論、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就必須使課程體系能夠符合哲學文化的基本特徵和內在的知識結構。具體地說,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南開大學哲學院

第一、哲學理論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應當及時、準確地反映現時代世界範圍內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發展狀況,從哲學高度消化現時代社會生活實踐發展的成果。因此,除了各門基礎課程應當通過概括和總結現代社會和哲學學術發展成果,更新教學內容外,課程體系本身亦應通過開設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和任選課的方式,反映現代哲學文化、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發展狀況。為此,課程體系增設了反映哲學文化發展成果的系列專題課程,擴大了領域哲學課程(如社會哲學、歷史哲學、文化哲學、科技哲學等)的範圍,以使課程體系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第二、哲學理論思維本身體現著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或者說哲學理論的問題、概念、範疇、理論觀點以邏輯的方式反應社會生活的歷史發展過程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歷史過程,因此課程體系必須保證哲學史課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均應由古代哲學、近代哲學和現當代哲學等課程構成完整的系列,並且哲學史的課程應當特別突出哲學問題、思想、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而不僅僅是介紹和評價哲學家和哲學流派的思想觀點。其他課程亦應注重理論思想的發展史。  

第三、課程體系應當注重哲學與相關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繫,就當代社會發展對哲學文化的要求來看,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設定既要注重文、史、哲的傳統聯繫,更要注重哲學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科學技術理論的聯繫。為此,新的課程體系除了擴增了領域哲學的課程外,還增設了當代經濟學說、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當代科技革命、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等多門選修課程,一方面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夠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反思哲學理論思維的特點和功能。

4.課程體系的開課順序應當符合本科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哲學理論的過程

本科學生雖然在中學階段,通過學習政治課了解一些哲學方面的知識,但極為粗淺、零散,加之種種社會偏見的影響,對哲學文化的特點和功能也缺乏準確的理解,甚至帶有許多曲解或誤解。為此,對本科生有必要首先開設介紹哲學文化基本特徵和功能,反映哲學與社會現實生活聯關係的課程,以便使學生初步了解哲學的特點,清除他們頭腦中有關哲學的各種含混的、錯誤的觀念。從第一學年第二學期開始,用約3-4個學期的時間向學生教授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等專業基礎課,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哲學的基礎理論和歷史知識。在此基礎上全面鋪開專業專題課程、領域哲學課程和相關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興趣和能力。基礎理論課的教學,應首先開設中外哲學史,使學生通過把握哲學理論思維的歷史發展,逐步熟悉哲學思維的問題和方法,並能夠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哲學奠定必要的知識基礎。

5.課程體系應當適當反映我系科學研究的主導方向及其研究成果  

南開大學哲學院

哲學專業目前在社會歷史哲學、中國古代文化和中國近現代哲學研究方面已形成在國內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優勢,產生了相當數量的系統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新經驗、新問題,吸收了國內外哲學學術研究的新成就,並且同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緊密相連,具有較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此,我系本科課程體系應當在滿足哲學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吸收我系學者的哲學研究成果,一方面選擇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作為本科課程,另一方面在其他課程中做好科研成果向教學內容的轉化工作,使我系的本科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能夠反映我系科研的主導方向和成果。

6.課程體系應當有利於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和興趣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由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逐步轉變為注重人的文化素質,也就是注重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掌握通用技能(如外語、計算機、社交能力等)的複合型人才。課程體系應當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一方面,通過專業理論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寫作能力以便不僅為學生今後從事哲學理論研究奠定基礎,而且使學生能夠較快捷地掌握社會科學其他領域的理論和方法;另一方面通過開設相關領域的理論課程和通用性技能的課程,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套用現代辦公技術的能力、社交能力、演講和論辯能力等,以便使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三、對若干課程和課程類型的說明

1.關於《哲學概論》和《邏輯學概論》

《哲學概論》主要是面向一年級新生開設的介紹哲學的性質、功能和哲學理論思維特徵的入門課程。我國許多綜合大學的哲學系都計畫開設這門課程,目的在於使學生在進入專業理論學習之前,能夠對哲學理論思維有一個初步的、比較準確的理解,清除對哲學的誤解和偏見,並對學習哲學理論產生興趣。但目前,在如何開設這門課和具體講授哪些內容等問題上,看法不盡一致。我們認為,該課程應當著眼於對社會生活問題的哲學關照,從社會生活各領域的一般問題出發,以概述歷史上哲學家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哲學理論思維的特徵,並感受哲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以及哲學在社會生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內容要深入淺出,力求使學生領悟哲學的實質精神,主要是擺出哲學問題和顯示對現實生活進行哲學思考的必要性。

《邏輯學概論》除講授形式邏輯的基本知識外,根據講授現代哲學,特別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需要,還應適當加進現代邏輯的內容。  

2.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二)》兩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發展史為線索,重點講授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哲學理論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主要內容,以及列寧等後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發展,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原本含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二)》主要是結合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發展現實所提出的新問題,吸收國內外哲學理論發展的新成就,分單元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在當代的發展(其中包括我系學者在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毛澤東鄧小平哲學思想》應特別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曲折過程,講授以毛澤東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歷史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發展,其中鄧小平哲學思想應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是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的程度較深的研究性課程,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若干重大學術專題,講授和評介國內外有關該專題的各種學術問題和學術觀點。該課程可以考慮與碩士研究生的同類課程銜接起來。  

南開大學哲學院

3.關於系列專題課

系列專題課是指選擇哲學理論和歷史的重要分支領域構成若干課程系列,每個系列由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小單元課程按其內在的邏輯或歷史關係構成。每個系列有一總的學分(或課時),由此確定系列內單元課程的學分劃分。對於一個系列各單元課程,原則上要求由不同的教師講授。

4.關於領域哲學課程
所謂領域哲學課程,一是指在哲學理論自身發展中歷史地形成的分支領域,如美學、倫理學、歷史哲學等,一是指對社會生活其他領域的哲學研究,如政治哲學、文化哲學、社會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等等。開設領域哲學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學生全面了解哲學文化的內在知識結構及其發展狀況,擴展和深化哲學理論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哲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聯繫,掌握對現實問題進行哲學思考的方法,提高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5.關於原著課
哲學原著課的講授分精讀、摘選和概要介紹三種方式。原著精讀是指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學原著進行比較詳細的講解,摘選是指對選擇原著中重要篇章或段落進行講解,概要介紹是指對某部著作的基本情況、基本觀點進行介紹。考慮到本科生的知識基礎較薄、理解能力較差和課時有限等因素,應主要採取摘選和概要介紹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可以穿插到哲學發展史課程的講授中。原著精讀,不宜多,可單設課程。

6.關於任選課

任選課主要是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的課程。任選課的內容應針對社會生活對人才的需求。可以考慮開設有針對性的系列任選課,如針對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系列課程、公關文秘人才的培訓課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培訓課程等。

基地建設

自1994年我系被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以後,在學校領導和校教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在系黨政班子的統一領導下,全系教職員工圍繞基地建設基本方案認真開展學科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討論,著手進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並利用基地建設經費進行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建設。五年來,我系基地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現將我系基地建設工作自評結果回報如下。

領導作用

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以及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指導思想,是我系搞好基地建設的最基本的前提。

南開大學哲學院

1.領導重視和支持。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我校文科基地的建設工作。自1995年以來,學校陸續召開的"學科建設與教學工作會議"、"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會議"、"學科發展規劃座談會"等重要會議,確立了我校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對基地建設工作的目標和方案作出了全面、明確、具體的安排。並成立了校級文科基地建設委員會,對基地建設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和統一領導。校教務部門的主要領導負責對基地建設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監督和評審,確保基地建設工作達到國家教委(教育部)下達的標準。
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我系成立了由系主任為第一負責人的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積極組織全系教職工圍繞基地建設方案進行認真學習和討論,依據基地建設總體目標和我系的發展條件,科學地規劃和確定我系基地建設方案和學科發展的主導方向。

2.基地建設指導思想。本著發揮優勢、挖掘潛力,辦出南開特色的精神,我系確立的基地建設總體思路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面向現實實踐,加強學術研究,以學術研究促進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課程體系,主要培養哲學基礎理論寬厚,學術研究能力強,有志從事哲學學術研究的哲學專門人才,同時也根據社會發展對多種人才的需要,培養哲學理論和人文知識基礎寬厚,能夠掌握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有志從事教育、黨政、新聞、宣傳及企事業管理工作的套用人才。該思路在我系的基地建設工作中得到了全面的貫徹。

辦學條件

1.辦學經費投入。

五年來教育部向我系投入基地建設經費70萬元,學校按比例投入配套經費70萬元,我系用於基地建設的自籌資金47萬元,總計187萬。為了管好用好基地經費,我校主管部門制定基地建設經費管理和使用規定,要求各基地每年制定年度經費使用計畫,由教務部門審批執行,從而保證基地經費使用的合理充分。為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率,我系還制定了詳細的經費使用計畫和使用規定,確保基地經費能夠得到合理、節儉和充分的利用。我系基地建設經費主要用於:購置圖書資料、現代化教學科研設施設備、建立實習基地、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學術交流等方面。

2.圖書資料。

校圖書館擁有中文圖書38萬冊,外文圖書16萬冊,中文期刊417種,外文期刊45種。我系資料室在五年的基地建設中投入22.2萬元購置圖書和增訂專業報刊資料,使我系資料室專業圖書由基地建設前的0.5萬冊增至1.2萬冊,專業期刊由原來的59種增至158種,併購置了大量的電子版文獻資料。利用基地建設經費,我系還從根本上更新了資料室的設施設備,建立了小型電子閱覽室。  

3.教學設備及手段。

利用基地建設經費和部分自籌資金建成:1)計算機網路教室一座,擁有47台計算機(其中終端機45台,教師機1台,伺服器1台),我系本科學生平均每3人1台;2)多媒體教學實驗室一座,擁有電腦投影機1台,視頻展示機1台,電腦1台;3)教育教學研究室一個,擁有高配置計算機4台,複印機1台,製版印刷一體機2台,印表機3台以及數位相機、數碼攝象機、光碟刻錄機、切紙機、錄象機等多種現代化設備。此外,我系還自籌資金為每位教職工裝備了計算機,並徹底更新了教學管理設備。設備總價值約99.9萬元,設施建設投資為27萬元。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的教學系統、現代化的教學研究系統、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系統和現代化的圖書資料系統。

南開大學哲學院

4.生源質量。在基地建設工作的推動下,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基地建設標準,我校和我系在招生工作中採取有利措施,使我系生源質量穩步提高。1994年,我系生源中沒有獲表彰生和保送生,而從1995年建基地以來,生源中受表彰人數和保送生人數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比例上(從1995年至2000年依次為7、7、9、8、8、9人),學生入學平均成績比之1994年的530分,自建立基地的1995年以來也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較高水平上。

師資隊伍  

作為基地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師資隊伍的建設也在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1.師資隊伍建設的規劃和政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校和我系均有系統的科學規劃和配套政策,包括人才引進、中青年教師的在職培養、出國訪問、留學等。自1995年以來,我系共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5名,共有6名中青年教師通過在職培養獲得博士學位,另有兩名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共派出3名教師出國進修或訪問。

2.學術梯隊。我系共有在職教師32人。其中老年教師6人,中年教師16人,青年教師10人,老中青比例為1:2.7:1.1.7。18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占教師總數的56%。跨世紀人才1名,各種級別的優秀教師12名,占教師總數的37%。

3.主講教師。我系共有教授10名,占教師總數的31%;副教授18名,占教師總數的56%。其中為本科生擔任基礎課教學任務的教授6名,占教授總數的70%,正副教授所擔任的本科課程占全部本科課程的94%。

4.教書育人。我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保持良好的教風,注重教書育人,取得十分明顯的效果。自1995年以來,共有11門課程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占總課程數的24%,系級優秀課程21門,占總課程數的46%。

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

1.教學改革思路。在確立了基地建設基本思路和學科發展主導方向的基礎上,我系從95年開始發動全系教師就教育思想、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通過學習研究,我系確定了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以基地建設的標準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為核心,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改革,使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反映世界範圍內經濟、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吸收哲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更加符合哲學文化的內在知識結構和實質精神,更能體現"三個面向"的教育發展戰略,更有利於人才基本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

2.課程體系。從1996年年初開始,我系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經過認真研究,我系確定了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課程體系作為教育者為教育對象設計的知識結構,不僅要立足於受教育者的現實需求,而且要有利於學生將來能夠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而實現知識的自我更新;不僅要著眼於專業知識理論的傳授,更要著眼於人的基本素質的提高。以此為指導思想,我系確定了課程體系改革的六條原則。通過反覆研究討論,經系學術委員會多次修改,於當年年底最終確定了新課程體系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在1997-1998學年第一學期開始。1997年5月14日《中國教育報》專文報導了我系課程體系改革的情況。1998年第4期《教學於研究》全文刊登了我系課程體系改革方案,在國內同行中產生較大影響。  

南開大學哲學院

3.教學內容和教材。在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我系進而加大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從1997至1999年我系共召開系級教育思想研討會三次。共有20餘名教師撰寫並發表了教學內容,特別使主幹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論文,並編輯印製了教學改革論文集。這表明我系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全面深入。

與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相適應,我系同時加強了教材建設。目前我系絕大部分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均為國內最高水平的教科書或我系教師編著的高水平的教材。其中在國內公認為最高水平的教材達15部。此外,我系還加強了教材立項工作,由學術帶頭人牽頭組織編寫學術水平高同時又適合與本科教學的新教材,如《中國哲學史》、《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等。

4.教學方法改革和成效。隨著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的建設,我系的教學方法改革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系各門課程逐步打破以往那種單純灌輸式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學生自學、課堂討論、課堂辯論、課堂提問、課後作業、課程考試等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要求每門課程課堂討論的學時數不得少於總課時數的1/4,從而較好地貫徹了啟發式教學方法。同時積極培訓教師使用計算機軟體編制教案,用於教學。目前我系許多課程部分地使用了電腦投影、錄象、VCD光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代社會發展理論》、《美學概論》、《科學技術史》三門課程完全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五年來,我系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總課時數達800學時以上。此外,我系教育教學研究室承擔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任務,目前已編制出《馬克思主義哲學》、《鄧小平理論概論》、《社會學概論》三門課程的課件,正在編制《美學概論》課件。

5.人才培養質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我系鼓勵學生通過學術研究來深化專業理論的學習,並安排學科骨幹教師擔任本科學生的學術導師制定了學術導師制度,著力培養學生的學術精神和學術研究的能力。同時我系還不斷加強對學生學術刊物的指導和支持,積極開展"五四學生學術論文競賽"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本科學生基本上做到了從低年級開始進行嘗試性理論研究,強化了學生專業理論學習和研究的熱情。五年來,我系本科學生在國內報刊、校刊、系學生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7篇(其中正式在國內報刊上發表的文章123篇)。在我系1999年度和2000年度"五四論文競賽"中,學生參賽論文達176篇,大部分論文表現出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理論創新能力。其中17篇論文由於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水平而獲獎。

五年來,我系本科學生立志畢業後攻讀碩士研究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從1995級(99屆畢業生)學生開始,畢業後攻讀研究生的學生占有較大的比重。

科研水平

基地建設也極大地促進了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 

南開大學哲學院

1.課題項目。近四年來,我系共承擔科研項目12項,其中國家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12項,自選項目20項。  

2.科研成果和獲獎。近四年來,我系教師共出版學術專著57部,人均1.8部,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370篇,人均11.5篇。共有21人次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和其他獎。

3.學術交流。近五年來,我系共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次,全國性學術會議3次,地區性學術會議6次。有4名教師參加境外學術會議,有24名教師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共有台灣學者17人次、外國學者14人次來我系訪問、講學;我系教師2人次分別到南韓和台灣講學。

4.科研對教學發揮作用。我系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十分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學內容的轉化,以使我系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能夠吸收和反映當代哲學學術發展的成果和發展趨勢,能夠體現我系學術發展的主導方向,提高學生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具體做法是,①要求各門基礎課程結合理論的系統講授,講解學術前沿問題和我系學者對這些問題的研究狀況,啟發學生對學術問題進行思考;②將比較成熟、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轉變為新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社會哲學概論》、《當代社會發展理論》、《中國哲學文化專題》、《西方哲學文化專題》、《歷史哲學概論》等。③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學術報告會等方式向學生髮布我系學者近期研究成果。這些做法使我系科研成果對教學和育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近幾年學生學術研究情況來看,學生論文的選題、所形成的理論觀點和最終研究成果都十分明顯地顯示出我系科研的特色。

管理水平

基地建設也使我系教學管理工作上了一個台階,實現了規範化、標準化。

1.管理制度。為了使教學管理工作實現規範化、標準化,我系除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外,還根據我系教學工作的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南開大學哲學系本科教學管理規範》、《南開大學哲學系教學程式暫行辦法》、《南開大學哲學系學術導師制度暫行辦法》、《五四學生學術論文競賽規則》、《南開大學哲學系財務管理暫行規定》等。

2.管理運作。為了全面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我系印製了《學生手冊》,把各項規章制度匯集在一起,從新生入學時起,就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系教學、行政、黨團管理人員按照規章制度的要求認真落實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明確職、權、責範圍,使各項規章制度的具體要求落實到人。同時採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對管理工作取得突出成績的管理幹部實施精神和物質獎勵,對於失職並造成不良後果的管理人員,及時提出批評並給予一定的處罰。這些措施有效地調動了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貫徹執行規章制度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了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

示範輻射作用

1.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示範作用。在學科建設方面,我系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和所存在的問題,從充分適應現實生活實踐對哲學文化的需求出發,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科發展規劃,並明確提出了"以學說建設推動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我們認為,綜合大學的哲學系本身承擔著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有雄厚的學術基礎和研究實力,能夠也必須進行學術理論的創新,創立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哲學學說,這應當是學科建設的標準,是學科建設工程的靈魂。沒有學說的建設,沒有學術理論的系統創新,學科建設就沒有更高的目標和境界,就會失去一個教學科研型的哲學系在推進科學文化事業的偉大實踐中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五年來,我系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除已有的三個博士點學科和六個碩士點學科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外,在1998年我系還相繼成立了社會哲學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使我系的學科體系不斷完善。我系學科建設的思路和已經取得的成果在《中國教育報》和《哲學研究》上得到了報導和宣傳,在國內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對相關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輻射作用。我系基地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和成功的經驗,明顯促進了相關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我系每年向系外開設課程平均達14門。開設公選課的種類達21門。其中《世界科技文化史》被選定為校級素質教育必修課。

辦學特色和總體水平

南開大學哲學院

在基地建設中,我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半學特色,在教學和科研的總體上上升到一個高的水平。

1.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特色。在人才培養方面,我系的基本特色是:①實行嚴格的學分制,在此前提下統一考慮本科生和研究生兩個階段的教學安排,採取"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流制",逐步提高本科生直讀研究生的比例。在課程安排上,把部分研究生必修課程開設為本科學生的選修課,本科學生中研究能力較強並有志從事哲學學術研究的學生提前進入研究生課程學習;②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有利於拓寬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學術視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多方面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③開展"五四論文競賽活動",扶植學生學術刊物,鼓勵學生以學術研究推動哲學專業理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執著的學術精神。  

在科學研究方面,我系個學科均已形成自身有特色的主導學術方向,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在拓寬、深化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哲學發展的趨勢和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積極調整學科發展方向,把開拓社會哲學研究領域作為學術研究的重點。中國哲學學科以原始思維研究、中國哲學範疇研究、中國經學理論研究、中國近現代哲學研究為重點,著力開發中國哲學文化的理論特徵和發展脈絡。邏輯學專業則把邏輯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套用作為主導方向。該專業通過對近代先哲將名學、辯學視同西方傳統邏輯的思路、方法的得失進行了回顧和分析,提出了在運用比較方法的同時,中國邏輯史研究應更加注重歷史分析和文化詮釋這一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外國哲學、科技哲學、倫理學、美學、宗教學等學科也各有其特色。從整體上看,我系學科建設的特色是,以三個主導學科為主幹帶動學科體系的全面建構,把中國哲學文化和外國哲學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哲學文化和科學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學術研究與現實實踐高度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有著理論創新能力的學科體系。

2.總體水平。通過五年的基地建設,我系在教學改革、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和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建設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達到了基地建設的標準和預定的發展目標。整體狀況良好,總體水平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