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四川道中作

南鄉子·四川道中作是元代曹伯啟的詞,詞中寫西南山水者明清以前不多見。曹伯啟曾“萬重煙水間雲山”地跋涉於湘川黔貴一帶,其《臨江仙·水出五溪成一派》等是較早表現“灘流如怒”、“石齒嶃然“的作品。嚴格講來,以抒發鄉愁、宦怨苦情的羈旅於嶺壑江川之什,不盡屬山水題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南鄉子·四川道中作》

【創作年代】元代

【作者姓名】曹伯啟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南鄉子① 四川道中作

蜀道古來難,數日驅馳興已闌②。石棧天梯三百尺③,危欄;應被旁人畫裡看。

兩握不曾乾④,俯瞰飛流過石灘。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館青燈夜更寒⑤。

作品注釋

①南鄉子: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始自馮延巳詞,後人所作字數有增減。雙調,五十六字,平韻,為常體。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②闌:盡。意興闌珊,興致全無。 

③石棧:山壁上鑿出之棧道如天梯垂下,遠視景觀,也是登山人感覺如爬上天梯。 

④“兩握”句:兩手緊張時掌中多汗。 

⑤孤館:指簡陋的驛站客店。

作品鑑賞

詞中寫西南山水者明清以前不多見。曹伯啟曾“萬重煙水間雲山”地跋涉於湘川黔貴一帶,其《臨江仙·水出五溪成一派》等是較早表現“灘流如怒”、“石齒嶃然“的作品。嚴格講來,以抒發鄉愁、宦怨苦情的羈旅於嶺壑江川之什,不盡屬山水題材。山水之寫應是以第一自然為表現主體,抒述視覺審美感受或心靈反映為旨歸。這闋《南鄉子》即合此題旨,詞共二首,此乃第一首。 石棧掛雲天,飛流過石灘,均是實景,僅僅實景實寫,這兩句不算稀奇,表現高險狀出語無驚人處。傳神的恰恰在平易語句“兩握不曾乾”,五字把危處之怯,險境之悸準確、具體、生動揭出。從而上片“應被旁人畫裡看”句既不空泛,下片“到晚才知身是我”也略無故作聳聽危語之感。於是,“平安”二字,就顯得不平淡,讀者從中可聽到一聲長長的歷經緊張情緒後的放鬆的心音。“到晚”句有此“平安”之噓的反托,那種身懸絕嶺時心魂驚悸出竅的情態,已不需要任何多餘的渲染,已立現眼前。緊張後的種種險情一一浮現在眼前,腦中依然在“危欄”俯瞰,熱汗兼冷汗四淋的腿腳似仍在“石棧天梯”上。所以,放鬆後自幸“平安”的“我”儘管累之已極,卻“孤館青燈”、無法入睡;而且山間夜氣與心中的後怕,甚而猶濕的汗衣貼身,一起構成了“夜更寒”的心境。“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古早成諺,但那是古人的感受,未經身臨其境,無以成為自已的體驗。曹伯啟的實踐之後,結論是差一點恢復不了“身是我”的感知。但是,冒險、歷險,就是種刺激的快感。後怕過去,不無驚喜和欣慰,在寫這闋詞時他多少流露有一點滿足感的。“應被旁人畫裡看”云云,在那高險處雲煙飄渺,凌虛下瞰,此生不虛的美感快慰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強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