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又名【木蘭花、玉樓春、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

基本信息

詞牌簡介

減字木蘭花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又名【木蘭花、玉樓春、減字木蘭花、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花間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五十五字,前後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尊前集》所錄皆五十六字型,北宋以後多遵用之。《樂章集》及《張子野詞》併入“林鐘商”。其名《木蘭花令》者,《樂章集》入“仙呂調”,前後片各三仄韻(平仄句式與《玉樓春》全同,但《樂章集》以《玉樓春》入“大石調”,似又有區別)。別有《減字木蘭花》,《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四十四字,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只兩片並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宋教坊復演為《木蘭花慢》,《樂章集》入“南呂調”,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韻,後片七平韻。茲列五格,以見一曲演化之由,他可類推。

詞譜

【格一(仄韻換韻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格二(仄韻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格三(減字木蘭花)】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四(偷聲木蘭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五(木蘭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開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後片第五句,皆以去聲字領下四言三句,承以兩言短韻,緊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聲字領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時節拍如此。後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韻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諸家頗不一致,開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後片二言短韻後,或改作五言兩句。亦有略去兩片中間諸兩言短韻者。

經典詞作

《減字木蘭花》 作者:朱敦儒

劉郎已老1,不管桃花依舊笑2。要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3。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4。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5。

注釋: 1.劉郎:劉禹錫《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載。"又,《重游玄都觀》:"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後常代指一般男子。

2."不管"句: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重院:深院。謝家:泛指秦樓歌館。

4."多似"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國破"句: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鑑賞:宋人作詩有多用故實、點化成句的風氣,在詞的創作中亦有所體現,此詞短短四十多字中有四處化用了唐人詩句,且渾然天成。首句連用二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風、兒女情長都已與己無乾,表達的是"人老萬事休"的滄桑之感。後言自己身邊無人識弄管弦,想要聽一聽琵琶便得去尋訪歌妓。下片寫琵琶曲終勾起詞人滿腹愁思,以致如潯陽江上的江州司馬一般淚濕衣襟了。那到底是何種愁緒讓詞人感觸如此之深呢?末句即將原因和盤托出,原來是國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紅"三字,即是夕陽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隱喻宋季國運的衰微氣象。

《減字木蘭花》 作者: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注釋: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枝將要開放梅花。 淚染:眼淚濡濕,這裡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紅色彩霞。這裡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詞作動詞,即插於發中。
徒:只。
比並:放在一起比較。

賞析:此詞,當是李清照年輕時所作,表現女主人對春花的喜愛,對容貌美及愛情的追求。遠用心理描寫、擬人等手法。語言活潑、清新。

減字木蘭花 作者:淮上女

淮山隱隱,千里雲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鑑賞:這是一首遭擄掠的女子題於客舍上的詞。它表現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擄掠的女子那種欲哭無淚的悲憤心情。 南宋寧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擄大批淮上良家女北歸。有女題此詞於泗州(治所在臨淮,今江蘇泗洪東南,盱眙對岸,原城池已沒入洪澤湖)。

詞的上片,寫她被擄北去,不得不離別故鄉山河時的沉痛心情,遠望淮山高聳,綿延千里;淮水浩渺,煙靄迷芒。“雲峰”、“煙波”,既寫山高水闊,又寫出春天雨多雲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傷情苦,淚眼朦朧,因此山河呈現出一片迷茫的景象。“雲峰”前冠以“千里”,“煙波”前冠以“萬頃”,寫出了祖國的河山壯麗,暗示作者對它的深情。

但如今卻滿目瘡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擄北去,不能安居故土,這萬千愁恨怎能不一齊迸發!“千里恨”、“萬頃愁”極好地表現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時,她移情於物,移情於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滿了愁恨,因為它們是這場患難的最好見證。千里,從縱的角度形容愁恨;萬頃,從橫的方面予以誇張,這樣的表現手法就將愁緒這種無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體化了,它與以往的某些表現手法有所差異: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歐陽修:“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胡楚:“若將此恨同芳草,猶恐青青有盡時。”(《寄人》)他們著重表現的是愁恨之無窮。應該說這些寫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藝術的獨創性。但這個淮上良家女的這兩句詞卻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一種泰山壓頂、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隨意貼切,不假雕飾。一、三兩句摹山范水較為一般,二、四兩句傾注作者沸騰的感情,使山河為之變色,極具感人力量。

過片兩句既是對上片的總結,又是作者眷戀山河的進一步具體描寫:“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她離開家鄉越來越遠,眷戀的感情也越來越重。她一步一回頭地看著自己的家鄉,直至山水完全遮斷了她的視線。天涯淪落,何時能回到故鄉的懷抱?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這一去,也許是永無歸日了,這怎不令她回首東望,直至“遮斷”為止呢?“東望眼”三字,真實地寫出了被擄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進而不斷回望故鄉的情景,極形象地表現了她不忍離去的痛苦。

面對著這一切,“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這恨,是指對金人南犯之恨,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無恥南逃之恨;這愁,是為鄉土遭受蹂躪而愁,為被擄後的屈辱生活和顛沛流離而愁。舊恨加新愁,讓一個弱女子如何經受得了!末句刻畫了一個哀怨至極而又沉默無語的形象。“有淚無言”,是她的一腔悲憤無處、也無人可以傾訴,只有和著淚水忍聲吞下這時代加給她的深重災難,這實際上也是對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種無聲的譴責。下片著重通過人物細節的描寫:“東望眼”、“有淚無言”來表現被擄女子的深沉悲憤,極富感染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