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圖書館

南通市圖書館

南通市圖書館的前身南通圖書館,系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於1912年創辦,三、四十年代曾一度閉館。1952年,南通市政府決定重建圖書館,調撥古籍,購置新書,重新開放。1957年市政府又將濠南別業西樓租給圖書館使用,更名為“南通市圖書館”,郭沫若親筆題寫了館名。1979年建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綜合樓,1983年又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靜海樓,是解放後中國公共圖書館建造的第一座古籍專用藏書樓。圖書館員工60人,其中正、副研究館員9人,館員22人,大專以上學歷人數占75%。藏書70多萬冊,其中古籍16萬冊,古籍善本153部。每年接待讀者15萬人,流通書刊近50萬冊次,成為市知識信息情報中心。

歷史沿革

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靜海樓”
一、南通圖書館的創建
南通市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狀元、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於1912年創辦的南通圖書館,是中國早期公共圖書館之一。張謇在著述中記載:“民國元年,里少年盡
南通市圖書館南通市圖書館
毀諸神祠。謇於是謀諸兄謀耆老,……因岳廟為圖書館。”圖書館開創時,藏書、館舍規模已不算小,以後又進行了擴建。最主要的一次在1918年,張謇之子張孝若訪美歸來,敘述了國外圖書館得到重視的情況,張謇“乃拓地館西為樓,亦十有六,築復道以迎,庋書之架櫝,凡三百三十。先後凡用銀二萬六千二百四十三元。歲用之銀二千四百元或強。”相對閉塞落後的江北小城南通,辦起了頗具規模的圖書館,這不能不說是張謇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傑出貢獻。

二、南通圖書館的經營
張謇邀請南通師範培養的中國近代建築史上最早的著名建築師孫支夏設計圖書館,他提出具體構想、要求,由孫支夏繪出設計圖紙,他再提出修改意見,這些珍貴的留有張謇墨跡的建築圖紙至今保留在南通博物苑。

張謇首先做出表率,他把自己的藏書整理後大部分送圖書館。張謇向來主張,國家私家藏書應“公諸於天下”,他總覺得藏書傳給自家子孫,總有一天不能保存,與其給子孫三文不值二文的零賣,不如供給地方多數人去享受。在張謇的努力經營下,圖書館開館之初,已有圖書近十萬卷,幾年後即增至十四萬卷。張謇非常重視目錄工作,並親自寫信,聘請碩學之士主持編寫,南通圖書館在20年代初藏書已達十四萬卷,大小館舍達67間,可謂中國縣級圖書館之最,私立公共圖書館之最。在1929年併入了南通學院。據理逸航(時任南通圖書館館長)年譜記載,當時圖書館藏書23萬冊。從此圖書館處於保管、封存狀態。1938年,南通圖書館為防止戰乩破壞,將8萬多卷古籍轉移至城內天寧寺光孝塔北側藏經樓保存,外面堆放一些佛教經書作掩護,並請寺內和尚看護。

南通市圖書館《通海新報》
三、建國後南通市圖書館的重建
1952年南通市政府決定重建南通圖書館。1953年1月,圖書館定名為南通市人民圖書館,劉谷風任副館長主持工作。並借用中蘇友協俄語教室(現南通博物苑張謇故居濠南別業)先行開展閱覽工作,有閱覽座位40多個。7月,省文化局指示圖書館定名“江蘇省南通圖書館”。圖書館館舍為四合院民居,閱覽室約30餘平方米,借書處60平方米,設定有圖書采編部、圖書推广部和閱覽室,訂有報紙20餘種,雜誌40餘種,閱覽座位40餘個,藏書1萬餘冊,發放借書證1500張。

1957年經南通市政府批准,南通圖書館更名為“南通市圖書館”,遷回市區,館址在原“南通圖書館”舊址偏北,濠面別業西樓及其附屬平房約40間,館舍面積約1000平方米。西樓二樓為借書處和書庫,三樓為閱覽室和辦公室。1957年,郭沫若為“南通市圖書館”題寫館名。在此先後,蔣雲卿、蔡觀明閔成鈞、費范九、馮瀚飛等人贈送一批古籍給圖書館,其中蔣贈書2000餘冊,馮贈書中有元刻明印《隋史》1冊(後被定為全國善本)、明版《水經注》《黃帝內經》等600餘冊。圖書館藏已達36萬冊,其中古籍10萬冊,發放借書證6千多張。圖書館還負責輔導建立工廠圖書館(室)43個,流通站49個,市圖書館室(站)達到281個。
四、改革開放,老館煥發生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南通市圖書館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79年圖書館綜合大樓建成,新樓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有書庫五層,閱覽室10個。1982年,圖書館古籍藏書樓靜海樓竣工,這是建國後全國公共圖書館系統建成的第一座專用古籍藏書樓。靜海樓使用面積1348平方米,底層設有500個座位的會場,三、四層為古籍書庫,五層為外賓接待室和小會議室。這一時期,南通市圖書館無論從館舍面積、藏書量、職工隊伍素質、讀者服務工作等等方面,在省轄市公共圖書館中都處於前列。在取得較好社會效益的同時,市圖書館還努力挖掘潛力,改善辦館條件,實現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圖書館的轉型,建立了有30多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並在業務部門配置電腦,圖書借閱、分類編目首先實現計算機管理,開通了南通市圖書館網站,讀者登入網站可以檢索部分館藏書目。

機構設定

南通市圖書館南通邊檢站圖書室揭牌
古籍部:藏有“張謇日記”、“張季子九錄”、“張謇自撰年譜”等珍貴文獻手稿和成套“四庫全書”、“大藏經”等圖書資料。保存古籍16萬餘冊及大量地方文獻。為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提供許多珍貴史料。

采編部:負責圖書文獻資料的驗收、登錄、分類、編目以及部門藏書的分配、調撥。

外借部:藏書20多萬冊,社科、科技門類齊全,供讀者開架借閱。

輔導部:對市、縣館、市企事業單點陣圖書館(室)、中等學校圖書館(室)進行業務輔導,組織圖書館網路、開展館際協作協調、組織圖書館界業務學習和學術交流。

技術開發部:負責圖書館的計算機管理、軟體開發、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套用研究;負責網際網路網站的建設及維護,以及基於網站的遠程資料服務;電子閱覽室管理;文化共享工程建設。

參考諮詢部:設有科技、社科兩個閱覽室。有兩個專設工具書庫,藏有10多萬冊圖書文獻資料。提供信息和文獻資料。

期刊閱覽室:設有過期期刊閱覽室和期刊閱覽室。過期期刊閱覽室保存有解放後出版的各類期刊合訂本幾千種共2萬餘冊;期刊閱覽室開架陳列最新出版的科技、社科期刊500多種,報紙30多種。

現任領導

施仲華,副館長,臨時代主持工作。
朱志強,副館長,中共南通市圖書館、南通市少兒圖書館聯合黨支部改選臨時召集人。

館內布局

南通市圖書館南通市圖書館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閱覽室迎接第一批讀者
外借部:辦理讀者卡,提供外借、閱覽、檢索
周一 —— 周日8:30 —— 18:30 綜合樓一樓
采編部:做好中外文文獻的採購與加工工作
周一 —— 周五8: 30 —— 11:30 13:30——17:30 綜合樓二樓
參考諮詢部:科參閱覽室為讀者提供科技類圖書的檢索與查詢
周一 —— 周日8: 30 —— 11:30 13:30——17:30 綜合樓三樓
社參閱覽室為讀者提供科技類圖書的檢索與查詢
周一 —— 周日8: 30 —— 11:30 13:30——17:30 綜合樓四樓
期刊典藏部: 為讀者提供近年來各類期刊雜誌
周一 —— 周五8: 30 —— 11:30 13:30——17:30 綜合樓四樓

期刊閱覽室:為讀者提供最新的期刊報紙雜誌
周一 —— 周日8:30 —— 18:30 靜海樓一樓
古籍部:普通古籍圖書,閉架閱覽
周一 —— 周五8: 30 —— 11:30 13:30——17:30 靜海樓三樓
普通古籍圖書,近年來所有的報紙,閉架閱覽
周一 —— 周五8: 30 —— 11:30 13:30——17:30 靜海樓四樓

特色館藏

南通市圖書館《滄江稿》
通海新報:南通市圖書館藏有民國時期南通地方報紙。其中較為完整的是《通海新報》。 《通海新報》創刊於1913年,1929年停刊。是南通第一張對開大報,雙日刊,辟有社論、命令、要電、本地新聞、雜著、告白等欄目和專版。是研究張謇和這一時期南通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文獻資料。

鄉賢遺篇 :金滄江是韓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定居南通,和張謇結下終生友誼。他在南通編纂了30多部著作,其在詩文集《滄江稿》中題道,“此是正誤最精之本也 復贈吾嗇庵老人 澤榮 癸丑五月十八日”。

張謇資料:南通市圖書館前身是張謇於1912年創辦的南通圖書館,開館之初藏書已達十三萬卷,其中張謇捐贈達8萬多卷。藏有張謇日記手稿(15冊),1961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和張謇研究中心聯合編輯了《張謇全集》7卷本,400多萬字,1993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靜海樓藏書:古籍部“靜海樓”為時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組長李一氓所題。“靜海樓”藏古籍和地方文獻16萬餘冊,其中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100多部,2000餘冊。 靜海樓藏書目錄正在逐步錄入電腦,讀者可在市圖書館網站查閱。

資料庫資源

中國資訊行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
國研網
龍源電子期刊
全國各省市主要報紙
慧科報紙
超星數字圖書館
中國基本古籍庫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標準全文資料庫
數字動漫書庫
央視教育視頻資源庫
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
萬方視頻資料庫
地方文獻資料庫
長江口民俗文化
隨書光碟檢索系統
南通地方性法律法規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