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已有100多年歷史。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工藝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上海市黃浦區、嘉定區
南翔小籠饅頭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已有100多年歷史。南翔饅頭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形美著稱。清代同治十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用精白麵粉緊酵為皮,選精豬腿肉為餡,不用味素,用雞湯煮肉皮成凍,拌入餡肉,餡內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加入蟹粉或蝦仁或春筍,每兩麵粉製作10隻饅頭,每隻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出籠時呈半透明狀,形如荸薺,小巧玲瓏。古猗園南翔小籠於2002年6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上榮獲金獎。在第十二屆全國廚師節又獲“中國名點”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