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朱北李

南朱北李

南朱北李,是尊稱上世紀六十年代文藝界兩位歌唱家、藝術家。一位是朱逢博,另一位是李谷一。朱逢博,1937年4月生於山東濟南。是我國60年代歌壇上出現的一位富有才華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1944年11月出生,湖南衡陽人,著名歌唱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朱逢博與李谷一合影朱逢博與李谷一合影

珠璧合

南朱北李,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文藝界對朱逢博、李谷一兩位藝術家的尊稱。

漢語中的"南"與"北"兩個字,似乎總帶有互相排斥、對立及非融合的含意,諸如南轅北轍、南腔北調、南拳北腿、天南地北……,但萬事也有例外。

這次春節前,我奉命循例做家庭年度大掃除。當整理到櫥頂那迭積滿灰塵的舊書報時,突然有一張已泛黃色的黑白照片跌至地下。隨手撿起來一看,咦!這不是曾經叱吒中國通俗歌壇的朱逢博和李谷一兩人合照嗎?

應該是二十年前吧。中央文化部藝術局迫於形勢變化,破天荒地在瀋陽舉辦全國輕音樂調演。朱逢博率上海輕音樂團,李谷一帶中國輕音樂團參加交流演出。一南一北兩大巨星歷史性碰面,兩位扶腰搭肩合影留念。採訪任務結束後,此照片我一直捨不得丟棄。這除了背面的兩人簽名,更可帶來歲月的回憶,同時也使我今天能瞎塗出以下這些文字。

相似的入行途徑。論資歷輩份,南朱稍深些。她出生於1937年,成名於六十年代;北李則出生於1946年,成名於七十年代。但巧合的是,兩人都是半路出家非科班出身而蜚聲歌壇的。南朱原是同濟大學建築系學生。畢業前為寫論文而深入工地實習。期間在一次聯歡會上高歌一曲,竟被在場的歌唱家任桂珍看中,隨後棄學從藝成了上海歌劇院的歌唱演員。北李本為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的普通演員,有次赴京匯演時,偶遇聲樂家金鐵林發掘其才華,不久轉入中央樂團任獨唱演員。

相似的藝術成就。南朱原籍山東濟南。"北糧南運"登入上海成流行歌曲鼻祖;北李出生湖南長沙,"南水北調"進軍北京成流行歌曲翹楚。兩人各撐起中國通俗歌壇的半邊江山,共同帶動此領域的創建發展及潮流。可謂風格迥異特色鮮明互相輝映。南朱以演唱樣板戲中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喜兒聞名。一聲"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甜得沁人心肺。其後的獨唱曲《請茶歌》、《毛主席指引咱永向前》、《美麗的心靈》及《那就是我》等,無不體現她獨家的"嗲"味,給人感覺猶如吞入一口荔枝般香糯。北李則通過《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

妹找哥淚花流》、《潔白羽毛寄深情》、《心中的玫瑰》,直至頗有爭議的《鄉戀》等家喻戶曉的影視劇插曲,讓人們認識何謂中國式的輕音樂流行曲,內中處處不難發覺她獨有的"爽"味,讓人感覺仿如咬嚼一顆檀香橄欖般通脆。

相似的當官經歷。南朱北李不單是中國流行歌曲的開拓者,更為中國通俗歌壇的壯大進步立下汗馬功勞。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努力為流行音樂正名並奠定正式官方地位。在兩人聯絡其他有識之士的奔走爭取下,終於獲批成立中國歷史上首個輕音樂團。理所當然她倆分任上海及中國輕音樂團的團長,從此規範輕音樂健康合法發展,抓創作搞培訓求突破開創新一代歌風。要明白那時面臨正統學院派的藐視及極左勢力的封殺這雙重風險。這一切確來之不易。兩人"演而優則仕",南朱已退休多年,現為全國政協委員,為文藝界人士代言。北李調任東方

歌舞團常委書記兼第一副團長已久,後因事辭退。

相似的真我個性。不知是否藝技卓越的名人都容易為自大脾氣使然。南朱北李均難以同人相處。首先與領導關係緊張。南朱不斷提意見爭要求。當其離開唱《白毛女》馳名的上海歌舞團時,蕭姓團長形容似如驅散烏雲;北李後期造團長的反大爆東方歌舞團腐敗內幕震撼全國。結果不歡而散。其次與同行藝員關係也不融洽,可能太紅太忙緣故,無暇與人溝通故客群人排擠。南朱更以"老娘"自居,經常爭排名講條件。再有與傳媒關係也較疏遠,或者因性情難捉摸,需要媒體宣傳造勢時滿腔熱情,反之憑心情給臉色擺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功架。

相似的感情生活。那就是都充滿戲劇性。南朱於文革時期,奉江青之命隨樣板戲劇團赴京觀摩調演,期間結識中央芭蕾舞團著名指揮卞祖善。卞是江蘇鎮江人,為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畢業的高材生,獲選擔任樣板戲《紅色娘子軍》指揮。兩人相逢恨晚,很快已達談婚論嫁地步。豈料朱一回上海即火速下嫁自己的聲樂導師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傳說氣得卞祖善一夜白了頭。北李也是先嫁聲樂啟蒙老師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金鐵林。幾年後離婚。後夫為蕭勁光將軍的第三個兒子。但有一點值得欣賞的是,南朱北李都無其他緋聞傳出。

南朱北李異地各領風騷達二、三十年。之間不乏戰友般友情,相互提攜,惺惺相惜。南北一家親,打破同行是冤家的定例。逢有合適的新作品或發現新人時會推薦於對方。南朱當年第一個舉辦通俗類歌星獨唱音樂會,北李即請人代送花藍致賀。北李婚變不久,廣州有一次全國校園歌曲比賽聘請南朱當評審,當發現評審主任金鐵林偏幫北京某李姓歌手時,南朱怒上心頭痛斥道:怪不得李谷一要跟你離婚!

今天,我再端祥這張照片感慨良多。南朱北李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崛起,即非港台化而完全中國民族式的通俗歌曲真正面世。它撞擊了平淡的樂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愉。兩人曾作出過的貢獻不會被人遺忘。想起她們的歌即等同重溫我們一代人所經歷的青蔥歲月。《白毛女》中跳喜兒的演員如今已替更到第四代,而唱喜兒的演員也替換到第三代,中外各界最留戀的還是朱逢博這位"原版"喜兒。聽說前兩年赴香港重演《白毛女》時,港方指定非朱逢博演唱不可。同樣不久前,報載全國一個大型演出中,要數李谷一出場演唱《小花》、《黑三角》

等影片插曲最受歡迎,加唱多首仍未令觀眾滿足。

朱逢博

朱逢博,女,1937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濟南。漢族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有中國夜鶯,中國新民歌之母的美譽,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開創一代歌風,是中國民族聲樂繼往開來的藝術大家,是華語樂壇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的人物。榮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藝術家終身成就獎,中國十大女歌唱家。1985創建中國首個輕音樂團-上海輕音樂團並擔任團長,90年代末淡出歌壇。朱逢博是中國70-80年代中國在國內外舞台上最活躍的女歌唱家,改革開放後唱流行歌曲第一人,可以說朱逢博領導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民歌的復興運動!

她演唱的100多首歌曲膾炙人口,在海內外廣泛傳唱,主要代表作品:《白毛女》、《美麗的心靈》、《請茶歌》、《金梭和銀梭》、《橄欖樹》、《滿山紅葉似彩霞》、《那就是我》、《永遠和你在一道》、《珊瑚頌》、《紅杉樹》等等,由其翻唱的《太陽島上》、《雁南飛》、《阿里山的姑娘》、《尼羅河畔的歌聲》、《寶貝》等勘稱經典。 朱逢博,是我國60年代歌壇上出現的一位富有才華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1937年4月生於山東濟南。 先後從師於施鴻鄂、吳少偉、鞠秀芳等。 1985年至今任上海輕音樂團團長、名譽團長及獨唱演員。 朱逢博的演唱聲音甜美、吐字清晰。她以民歌唱法為基礎,並借鑑了西洋發聲方法,自然流暢,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朱逢博在聲樂藝術方面的成就,不是輕易獲得的。天賦的歌喉,只不過為她的成功提供了條件;對藝術的不斷追求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包括學習、借鑑和創造,才是她成功的主要因素。

個人簡歷

1960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即以特殊人材調入上海歌劇院,後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從此開始了她那燦爛無比的藝術生涯。

1960年至1965年在上海歌劇院工作, 主演過《紅珊瑚》、《劉三姐》、《社長的女兒》等多部歌劇,成功地塑造了多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

1965年至1974年在上海舞蹈學校,任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喜兒一角的主伴唱,她那感人肺腑、獨樹一幟的歌聲,成功烘託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聲歌壇。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為海內外人家喻戶曉的歌曲。

1974年至1985年她先後在北京中國藝術團、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任獨唱演員及藝術指導。從此進入她歌唱藝術的鼎盛時期。

她先後參加了國內外數千場次的演出,是各大型演唱會的台柱。為近百部電影、電視、話劇配唱主題曲和插曲。其中為影片《天雲山傳奇》、《廬山戀》的配唱,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音樂演唱獎”。

所有這些演出都受到了中外觀眾和聽眾的普遍歡迎和好評,使她成為了一名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1985年至今,她先後創建上海輕音樂團、並擔任首任團長、名譽團長、藝術指導。其間,參與和策劃多場不同風格的輕音樂會,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歌唱人才,她還在國內首先辦起了“朱逢博酒家”、“朱逢博藝術學校”在全國起到了示範和領先的作用。

1998年,已經步入花甲之年的她,仍滿腔熱情地以日臻化境的藝術功底、強烈的情感和細膩委婉的歌聲參加了芭蕾舞劇《白毛女》在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成功演出,真無愧於她在國內外歌壇上享有的“中國的夜蔦”和“藝術長青樹”的美譽。

朱逢博還多次擔任國內國際歌唱大賽評審。

1986年至1999年她先後被日本、德國、奧地利、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授予傑出藝術家獎、世界藝術家終身成就獎、列入《世界名人錄》;朱逢博曾多次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別代表;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主要作品

朱逢博是一位曲目廣泛,敢於演唱新作的歌唱家。她演唱的陝北民歌《趕牲靈》、山西民歌《繡荷包》、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新疆民歌《瑪依拉》等既能保持地方色彩,又不失濃郁的民族鄉土風味;經她演唱的中外歌曲500多首,數十首聞名中外,像:《北風吹,扎紅頭繩》、《喜兒哭爹》、《請茶歌》、《美麗的心靈》、《金梭和銀梭》、《橄欖樹》、《踏浪》、《紅杉樹》、《彎彎的小路》、《滿山紅葉彩霞》、《雪孩子》、《我怎能把你遺忘》、《飛向遠方的故鄉》、《清晨我們踏上小道》、《那就是我》、《擦掉吧,傷心的淚》、美國歌曲《白蘭鴿》、瑞士歌曲《賣花》、加拿大歌曲《紅河谷》、朝鮮歌曲《春天年年到人間》、印度尼西亞歌曲《寶貝》、蘇格蘭民歌《夏日最後的玫瑰》等歌曲,在全國文藝匯演及評比中得優秀作品、朱逢博民眾喜愛的歌曲等獎。

其中,她為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喜兒的伴唱,被文化部評為我國十大經典藝術作品之一,《美麗的心靈》被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音樂教材,《那就是我》被文化部選為中國十大經典藝術歌曲,《永遠和你在一道》、《紅杉樹》等獲全國聽眾最喜愛的歌曲獎。

在四十餘年中,錄製了二十幾盒不同主題的個人獨唱專輯,唱片數十張。其中《薔薇處處開》是新中國第一盒立體聲音帶;在當時中國家庭錄音機擁有量極少的情況下,當年銷量130餘萬盒,位居榜首,現已列入中國唱片史冊。她首開先河,將通俗唱法用於她的演唱之中,頂住壓力率先將台灣校園歌曲介紹給大陸,使以《橄欖樹》等為代表的一批校園歌曲得以廣泛傳唱,為人們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

李谷一

李谷一,著名歌唱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多次擔任日本、德國、南斯拉夫、哈薩克斯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流行樂壇的大賽和國內中央電視台、文化部等政府以及民間舉辦的各類音樂比賽的評選工作。享有“通俗唱法第一人”美稱。

李谷一唱過近百首歌曲,尤以《鄉戀》、《妹妹找哥淚花流》、《知音》、《難忘今宵》等最具傳唱性。 其他知名歌曲還有《邊疆泉水清又純》 、《潔白羽毛寄深情》、《心中的玫瑰》、《迎賓曲》、 《絨花》 、《鳳陽花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媽媽看看我吧》、《年輕的朋友》、《鳥翅》 、《秋水伊人》、《日本民歌》、《生命之星》、《我和我的祖國》、《揚帆小路》、《祖國春常在》等。 李谷一經演唱的四十多首歌曲,在海內外成名,如《邊疆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潔白羽毛寄深情》、《心中的玫瑰》《知音》、《鄉戀》、《迎賓曲》、《絨花》等等,這些歌曲多次在全國性歌曲評比中獲獎,並獲第三界電影“百花獎”特設的“最佳演唱獎”。錄製的個人專輯磁帶十餘版和唱片多張,銷量曾居國內榜首。 1981年至1982年,兩次與美國紐約交響樂指揮家吉爾伯合作,演唱交響樂組曲,其中演唱的中國的《三江組曲》獲文化部二等獎。評論界認為,其演唱風格和技巧,對我國民族聲樂和通俗音樂和發展,有了新的突破,開創了一代歌風。 1982年,從中央樂團抽調出來,著手創建中國輕音樂團的籌備工作。1984年至1985年,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演出和電影拍攝工作,獲表演一等獎。

春晚記憶

歌曲《拜年歌》李谷一-1983

歌曲《春之歌》李谷一_1983

歌曲《年輕的朋友》李谷一_1983

歌曲《知音》李谷一_1983

歌曲《問聲祖國好》李谷一_1983

歌曲《一根竹竿》李谷一-1983

歌曲《鄉戀》李谷一_1983

戲曲《劉三姐》李谷一、袁世海、姜昆-1983

戲曲《牛皋招親》李谷一、袁世海-1983

歌曲《恭賀新禧》蔣大為,李谷一,朱明等_1984

歌曲《那就是我》李谷一-1984

歌曲《跳吧,年輕的夥伴》李谷一-1984

歌曲《迎賓曲》李谷一-1984

戲曲《劉海砍樵》李谷一、姜昆-1984

歌曲《難忘今宵》李谷一-1984

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李谷一_1990

歌曲《難忘今宵》李谷一-1990

聯唱《難忘的歌》李谷一等_1992

歌曲 《難忘今宵》李谷一_1992

歌曲 《難忘今宵》李谷一_1996

歌曲《走進新時代》李光曦、李谷一、張也_1998

戲曲《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李谷一-2000

歌曲《與共和國一起成長之《讓我們盪起雙槳》》2010

輕音樂團

1986年中國輕音樂團正式成立,擔任團長。在中國輕音樂團十多年中,籌劃演出了幾套輕音樂曲目,為我國音樂園地增添新的品種,在國內起到了帶頭和示範作用,並且努力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乃至全國著名的歌手和演奏員。

同時,帶領全團從北京到全國五十多個省,地區演出千多場,並且參加了許多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活動,例如,赴雲南老山前線慰問演出,為美國總統里根訪華演出等。受到文化部和地方政府、部隊的多次表彰。 在此期間,其演唱藝術再創高峰,《難忘今宵》、《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我和我的祖國》、《劉海砍樵》等,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為我國聲樂藝術拓展了新路。1989年獲廣電部中國唱片社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1991年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新曲目優秀獎”。曾受到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讚揚。

瀏陽河2008》,曲風為RnB靈歌結合湖南民歌,調性一如周筆暢以往堅守的感覺。李谷一義務助唱,甘當綠葉。作品中所湧現出來的成熟、唯美極為難得,既保持了傳統懷舊的清新、又具備了筆暢對國際化新銳音樂的那種嗅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