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客站

南昌西客站

南昌西客站又稱南昌西站,是亞洲最先進的高鐵客運站,坐落於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西部,地處九龍湖,屬南昌鐵路局管轄。南昌西客站作為國家(南昌)鐵路樞紐的客站,它與南昌站一起,進一步強化了南昌交通樞紐的地位,成為一個集鐵路、捷運和市政交通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也與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無縫對接。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昌西客站南昌西客站效果圖
南昌鐵路樞紐建設是京九、浙贛兩大縱橫鐵路通道的交匯點,規劃的杭南長快速客運專線、昌九城際、向莆線與之接軌。杭南長快速客運專線、向莆線是長三角、閩東南地區進入南昌的主要通道作用。南昌西客站是鐵路南昌樞紐的主要客站,作為“門戶站”,西客站預測近、遠期年旅客傳送量1600萬人和2400萬人,它將與南昌站一起,進一步強化南昌交通樞紐的地位。南昌西站擁有國際領先的設計,其現代化的設計顛覆了以往中國設計的高鐵站,由中鐵建工集團建設。
作為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客運車站,南昌西站設備設施自動化
程度高,站區範圍內大量設定自助售票機、自動檢票系統、自動引導系統等自助服務設備。全站共設自助售票機80台,進出站檢票閘機196台,其中進站126台,出站70台。西客站候車大廳面積達到11340平方米,最高可同時容納1萬人候車,候車大廳是全開放的空間,不設立分隔的候車室,旅客進入站廳後,可以在候車區域內等候,也可以前往商場購物或到觀光平台遊覽。據了解,西客站在候車廳的上一層開闢了商場區域,同時在高處設定了可以瞭望整個南昌西站樞紐的觀光平台;候車廳內將布置大量綠化,讓旅客享受到舒適的候車環境。此外,南昌西站建設中廣泛套用太陽能板發電、電能餘熱利用等多項環保技術,成為南昌市低碳經濟示範點。

交通系統

南昌西客站的綜合交通規劃也是重中之重。南昌西客站地區與區域交通銜接,贛江南大道、學府大道、豐和南大道將進行延伸。同時,區域內多條道路溝通東西,還預留了贛江的越江通道
南昌西站環繞中央站房和兩側雨篷建有環型高架橋,全長2.8公里。高架層主要通行的是計程車和社會車輛,旅客進站可直接進入高架候車大廳。高架橋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建有立交,實現了鐵路站房與市政交通的連線。乘坐公車的乘客可以選擇地面乘車或到地下一層換乘。地面層主要通行公車輛,以及旅客進站。地下一層是換乘大廳、停車場以及旅客出站系統,並且預留了與城市鐵路連線的車站。南昌西站公車站緊鄰站房南北側,北側建成下沉式廣場,設有公車始發站和計程車停靠站,南廣場設有公交停靠站。地下二層與軌道交通2號線、軌道4號線銜接,乘坐捷運可以在捷運鐵路南昌西站下車,車站就位於火車站的下方,先期開通2號線、4號線車站,內部交通組織方面,規劃了三橫七縱幹道網。從地下二層站台層上到地下一層的站廳層後,在站廳層東西兩側可通過自動扶梯到達地上二層候車大廳,只需約3-5分鐘。
南昌西客站設有南、北兩個廣場,其中北廣場占地面積相當於南昌火車站西廣場的5倍,規劃設定18條公交線,其中北廣場12條,南廣場6條。為方便旅客停車,兩個廣場還設定了大量泊位。
乘坐512路(紅谷配套中心——華南城)、707路(西客站——昌南客運站)、708路(西客站——下羅)、高鐵巴士1號線(西客站——火車站)、機場巴士3號線(西客站——昌北機場)到達西客站。233長班(老福山花園——西客站)

建設意義

南昌西客站帶動“九龍湖新城”開發,南昌西客站建在紅角洲片區南部,生米大橋連線線以南、320國道以西、贛江以西,面積達10平方公里。該片區是南昌對外交通的出入口,320國道、滬昆高速、贛粵高速等與該片區緊密聯繫,是南昌重要的“門戶”。
南昌西客站地區還毗鄰2011年城運會主場館——南昌國際體育中心。西客站片區周邊長堎新區、望城工業區初具規模,生米鎮小城鎮建設開始啟動,組團格局初步形成。
南昌西客站位於主城區與外圍片區的交匯處,是南昌都市圈發展的又一重要啟動點,不僅有利於外圍片區與主城區的進一步合作交流,而且有助於進一步推進“西進”、“南延”戰略意圖。南昌西站建成後,將容納包括滬昆高鐵、昌九高速城際列車在內的24條到發線,在功能上大大超過南昌站。作為昌九城際軌道交通的起點站,新西站東端銜接昌九城際軌道交通和南昌站,西端銜接滬昆(杭南長)客運專線、南昌西站將成為集普通鐵路高速鐵路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與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設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

結構規劃

南昌西客站地區分為三大片區規劃提出,西客站地區是紅角洲的有機組成,是南昌對外交通的門戶,是以商貿、物流、體育休閒等三大服務功能為主體的綜合新區。按照構建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思路,南昌市規劃將滬昆高速鐵路客運站設定於紅角洲,建成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及航空港緊密銜接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並利用樞紐綜合優勢,適度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更好地服務長三角珠三角、服務全國。
南昌西站總規模為12台26線,其中高速場6台12線,綜合場6台12線,動走線2線,高速場和綜合場均擁有側式站台各一個。站房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南昌西客站將兩個站場合二為一,北側為向莆鐵路站場,南側為杭南長鐵路站場,兩站場呈橫列布置,共設正線4條,旅客列車到發線22條,站台12座,其中基本站台2座,中間站台10座。 
南昌西客站主要有四大職能,包括對外交通職能、商貿物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生活配套職能。南昌西客站地區結構規劃分為三大片區:物流功能區、站前商貿綜合區、濱江體育居住功能區。南昌西客站建在紅角洲片區南部,生米大橋連線線以南,毗鄰南昌國際體育中心。根據規劃,杭南長快速客運專線、昌九城際、向莆線在南昌的門戶站就是西客站,它承擔著長三角、閩東南、珠三角地區進入華中、華西的主要通道作用,預測近、遠期年旅客傳送量1600萬人和2400萬人,最高集結人數達8000人,地位與老南昌站並駕齊驅,成為中國客流量最大的新型客運樞紐站之一。

交通網

整個南昌西客站擁有目前中國先進的交通系統,呈高架、地面、地下四層全立體交通網。上設高架層,承擔進站、候車功能;平面一層為基本站台,旅客在此上下火車;地下一層為出站大廳,公交通道以及計程車站點設在出站口外;地下二層則能夠換乘捷運2號線、4號線。西站設南北兩個廣場,南昌西客站設南、北兩個廣場。
南昌西客站是位於向莆鐵路和滬昆高鐵的客運站,將設向莆場滬昆高鐵場兩個場站。2013年9月30日,南昌西客站與向莆鐵路一併建成並投入使用。據悉,南昌西客站規劃了12個站台、26條軌道線路,其中旅客列車到發線22條。在新聞通氣會上,南鐵客運處負責人介紹,南昌西客站啟用後,將與南昌火車站一併構成南昌鐵路樞紐,南昌鐵路樞紐以南昌火車站為主,南昌西客站為輔。

站北廣場

南昌西客站北廣場是集商業商務、金融、文化、酒店、娛樂、公寓等多功能綜合的城市副中心區。
西客站核心片區整體空間形態圍繞西站大街和中軸線布局高層建築,外圍空間相對較低,形成兩個層次,高層建築呈“T”型布局。北廣場地區呈圈層化分布,形成裙房、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三級空間形態,為營造中軸線活動空間的開敞空間視覺,規劃在臨近中軸線綠地形成以連續的裙房和疏散的不超過80米的塔式高層建築圍合,外圍形成超高層建築圍合圈層,使城市空間層次豐富,井然有序。

未來規劃

隨著世界經濟成長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領域日益拓展,配置資源的區域範圍日益擴大,迫切需要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城市
南昌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動感都會,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南昌將逐步建成國際性現代化花園城市,中國經濟、金融、貿易、工業、交通中心之一。南昌需要在市域乃至長三角、珠三角範圍內思考未來大都市區功能布局。

區位優勢

南昌西客站,是中國特大的客運特等站之一,其區位優勢明顯:
南昌西客站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部,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盛譽,是全國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性地位和樞紐性區位的獨特優勢。
南昌西客站周邊的京九、浙贛、皖贛等鐵路縱貫城區,2007年4月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後,南昌至上海、北京、廣州等主要城市的鐵路運行時間進一步縮短,鐵路客貨運輸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2010年昌九城際鐵路建成後,南昌到九江可從90分鐘縮短至40分鐘。向莆鐵路建成後,南昌到閩東南地區將比京九線縮短222公里,比滬昆線縮短117公里,成為南昌快速出海的鐵路通道。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小時的滬昆高鐵全面建成後,南昌到杭州只需2小時,至上海僅3小時,至昆明不到5小時。
105、320、316國道交匯於南昌西客站周邊,昌九、梨溫、贛粵等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南昌西客站臨近的4E級昌北國際機場開通了直通北京上海香港澳門、首爾等國內外各大城市40多條航線。國際航空港的開通,南北與東西鐵路動脈的交匯,國際貨櫃碼頭的運營,高速公路網的結點,構建起了南昌通暢快捷的立體交通網,使南昌1小時航程、6小時裡程即可通達周邊8個直轄和省會城市的“經濟圈”變為現實,這個圈中聚集著4.6億人口,並蘊含著12萬億元工業品的消費潛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