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馬口魚

南方馬口魚

南方馬口魚是一種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魚類。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南方)馬口魚

南方馬口魚南方馬口魚

拉丁學名:Opsariicjthysbidens

英文名稱:Chinesehooksnoutcarp

類別:鯉形目鯉科馬口魚屬

別名:午仔魚、山漣仔、桃花魚、山鱤、坑爬、寬口、大口扒、扯口婆、紅車公

生物學特徵

一種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魚類。體延長,側扁,銀灰帶紅色,具藍色橫紋。口大,上下頜邊緣凹凸。雄魚臀鰭鰭條延長,生殖季節色澤鮮艷。頭後隆起,尾柄較細,腹部圓。頭大且圓。吻短,稍寬,端部略尖。口裂寬大,端位,向下傾斜,上頜骨向後延伸超過眼中部垂直線下方,下頜前端有1不顯著的突起與上頜凹陷相吻合。上頷兩側邊緣各有一個缺口,正好為下頷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馬口,故名“馬口魚”。口角具1對短須。眼較小。鱗細密,側線在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體側下部向後延伸,於臀鰭之後逐漸回升到尾柄中部。背鰭短小,起點位於體中央稍後,且後於腹鰭起點;胸鰭長;腹鰭短小;臀鰭發達,可伸達尾鰭基;尾鰭深叉。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體中軸有藍黑色縱紋,生殖期雄魚頭下側、胸腹鰭及腹部均呈橙紅色。雄魚的頭部,胸鰭及臀鰭上均具有珠星,臀鰭第1~4根分枝鰭條特別延長;體色較為鮮艷。

棲居於河川較上游的河段,喜生活在水流清澈、水溫較低水體中。即使在同一條河川中,甚少有與其相近的鱲屬魚類。遊動敏捷,善跳躍,性貪食,甚至可由此改變體型而極度肥胖。為小型雜食性魚類。

馬口魚體重一般約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見,為小型魚類,成魚體長僅100~200毫米。體延長,側扁,口大,下頜前端有一突起,兩側凹陷,恰與上頜相吻合;性成熟的雄性個體臀鰭條顯著延長,吻部、胸鰭和臀鰭上具有發達的追星,分布於從黑龍江到珠江的亞洲東部諸流域。多生活在山溪流水之中。性兇猛、以昆蟲、小魚等為食,幼魚嗜食浮游生物。在華東,性成熟早,1冬齡即可成熟。3~6月間繁殖。此時雄魚的頭部、胸鰭及臀鰭上出現白色珠星,體色也更加鮮艷。在某些山區種群數量較大,有一定經濟價值。

生活習性

馬口魚棲息於水域上層,喜低溫的水流。為肉食性魚類。馬口魚通常集群活動,常同鱲魚一起游泳、生活。性兇猛,以小魚和水生昆蟲為食。馬口魚多生活于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在靜水湖泊及江河深水處皆少見。它們通常集群活動,常同鱲魚一起游泳、生活。性兇猛,以小魚和水生昆蟲為食。最大個體可達20厘米左右。第一年生長較迅速,可達7-11厘米。1齡魚即有繁殖能力。生殖期多集中在6-8月,在較急的水流中產

分布

馬口魚廣泛分布於中國黑龍江至海南島、元江的東部各河流乾、支流。此魚不大,體重一般約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見,屬小型魚類。但其繁殖力強,生長快,產量較高,為普遍食用雜魚之一。在丘陵、山區是主要經濟魚類。

遺傳多樣性

馬口魚是廣泛分布於江河湖泊中的東亞特有的鯉科魚類。馬口魚喜歡棲息於江河湖泊及山澗溪流等清潔的流水水體中,它的存在預示水環境的清潔。馬口魚廣泛分布在中國珠江、閩江、湘江、長江、黃河、松花江及黑龍江等水系,為江河湖泊中常見的中小型魚類。對於這樣一種廣泛分布的魚類,從16個採集地點收集到的55個樣品中發現了38種單倍型。利用通用引物L14724和H15915對樣品DNA的Cytb區段進行PCR特異性擴增,從而得到馬口魚mtDNA中Cytb區段1092bp的基因片斷。線上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1140bp序列中,38種單倍型的差異表現在24個位點上,通過分析這22種不同的單倍型之間的遺傳距離發現,最小值為0.1%,最大值僅為0.7%,單倍型多樣性指數h為0.9881±0.042,而衡量群體核苷酸多態的值卻僅為0.00198±0.00026,從而掌握馬口魚種群遺傳多樣性的真實情況。

與同類野生魚類相關數據比較得知,馬口魚群體的單倍型多樣性程度比較豐富,而單倍型之間序列上的差異很小。推測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馬口魚具有生長快、繁殖力高的分布廣泛的特點。快速的生長和繁殖,提高了馬口魚種群對基因池中新突變的保持能力。如某一處出現新的突變,這種新突變的基因相對比較容易在群體中擴散和積累,使新突變在種群基因庫中得以保存,進一步豐富了基因類型的多樣性。

2)馬口魚分布範圍寬廣,南至珠江,北至黑龍江都有分布。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中國的主要水系,如長江、黃河和珠江曾經通過人工運河相聯繫。水系的連通可能為分布於各水系的馬口魚提供基因交流的條件,而廣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個體之間的差異。

3)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由於馬口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人們能在引種家魚時,會附帶上馬口魚,這也會增加各地馬口魚之間基因交流的機會。

保護

馬口魚雖然不是主要的經濟魚類,但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指示作用。

要注重稀有基因個體的發現和保護,一方面對其實施特別的繁殖保護,防止隨機漂變造成基因型的喪失;另一方面將其納入到繁殖群體中,使其攜帶的稀有基因能在群體中擴增。

在馬口魚的人工擴增養殖活動中儘量避免近親繁殖,擴大基因交流。近親繁殖,其結果必然會直接導致馬口魚種群遺傳多樣性的貧乏。

釣法

一、選好適用的竿、線、鉤。釣竿,長度在5.4~7米的手竿為好。因為釣這種魚不能用支架,只能手舉著釣。因此,釣竿又輕又軟的好用。漁線,用細線好,直徑0.1~0.15毫米的線。線要齊竿或更長,鉤要小。
二、選用既輕又愛吃的釣餌。岔口魚喜歡在水上層活動捕食,所以在垂釣時,要用輕便的葷餌效果最好,如蒼蠅蜘蛛、小螞昨、青蟲等,蒼蠅最好用,因蒼蠅既輕又有翅膀能浮在水面不下沉,目標明顯,拉動漁線時,釣餌像小飛蟲一樣在水上遊動,魚見後就吞,此時提竿十拿八穩。為了上鉤快、集中,可以在釣位撒些麩皮誘餌,這樣收穫更大。

三、借用風力和流水釣。由於線鉤都很輕,不易拋到釣位,所以要借用風力和流水,釣時最好選擇2~4級風、晴天,有風魚活躍,人站在上風頭,舉起竿子漁線借風力自然把釣餌送入水中,這樣釣來得心應手。另外,此種魚也喜歡在流水中活動,如沒有風,就借流水把釣餌衝到釣點,拉拉松松,效果也不錯。

四、釣時要隱蔽。因為它生活在水上層,很容易發現目標,一旦看見人和其它動靜,就逃之夭夭,釣時一定要隱蔽,要找崖頭,有掩身的地方,或者蹲著釣。也可以把漁線放長一點,減少目標。

五、不釣死點釣活點。釣水上層魚不能和底層魚一樣一天釣一兩個窩,釣的時間長了,一部分釣上來,一部分驚跑了,死釣一個點收穫不大,因此,要流動著多點釣,或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切不可守株待兔。

六、水庫池塘等靜止水域中,可以用蝦籠就地補一些小河蝦做餌,魚鉤宜選8-10號大鉤,從蝦頭鉤入,尾部留一點鉤尖露出,水位根據釣場馬口活性選擇中層和淺層,馬口吞餌即黑漂

七、路亞釣馬口,用2.5-5克勺型亮片,長度2CM左右為佳,可以將3本鉤換成3號小單鉤,如果加一些羽毛改裝成類似飛蠅鉤更佳。魚皮串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魚密度大有時會滿鉤。

美食烹飪

酥炸小馬口魚

1.買到新鮮小馬口魚,洗淨

馬口魚馬口魚

2.用鹽和花椒略醃

3.調好麵糊備用

4.把魚掛上面糊

5.油溫六成熱,放魚炸透

6.自製的發麵餅,配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