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口魚擬雙身蟲

固著盤0.147----0.267×0.133—0.305mm。 0中央鉤鉤柄長0.037--0.042mm,鉤尖長0.015---0.020mm。 卵大小0.181--0.200×0.062--0.076mm。

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 小型蟲體,全長0.952—1.586mm,體前部長0.476-0.857mm,寬0.213----0.483mm,體後部長0.400----0.760mm。固著盤0.147----0.267×0.133—0.305mm。口吸盤0.026---9.053×0.023----0.050mm,咽0.026--0.037×0.020—0.030mm。腸在體後部分長短不一的兩支,其中較長的一支直達固著鋏前。
固著鋏中間薄片前面半片的邊緣曲折狀加厚,中間有圓形顆粒。固著鋏寬度第1對0.060—0.930mm,第2對0.070--0.116mm,第3對0.077--0.121mm,第4對0.067—0.116mm。4對固著鋏大小順序分別為3、2、4、1 0中央鉤鉤柄長0.037--0.042mm,鉤尖長0.015---0.020mm。睪丸2枚,位於卵巢之後。卵巢長條狀,從生殖結合區向體後部延伸。卵大小0.181--0.200×0.062--0.076mm。

編號:

25927

拉丁目名:

MAZOCRAEIDEA

中文目名:

鋏鉤蟲目

中文科名:

雙身蟲科

拉丁科名:

Diplozoidae

中文亞科:

雙身蟲亞科

拉丁亞科:

Diplozoinae

中文屬名:

擬雙身蟲屬

拉丁屬名:

Paradiplozoon

拉丁種名:

opsariichthydis

定名人:

(Jiang et al.)

年代:

1984

中文名:

馬口魚擬雙身蟲

原始文獻:

Acta Zootax. Sin., 9(1):5, fig.4

生境:

宿主: 南方馬口魚; 寄生部位: 鰓絲

國內分布:

浙江, 江西, 山東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扁形動物門 單殖吸蟲綱: 650-651

地理分布

浙江、江西、山東,甬江餘姚江鄱陽湖南四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