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綠頸吸蜜鸚鵡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micropteryx)是鸚鵡科虹彩吸蜜鸚鵡族的一個亞種。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棲息於紐幾內亞東部。棲息地涵蓋了低地的森林、草原、紅樹林、沼澤區、灌木叢、小鎮、公園、農作區等地,喜歡在樹冠層間活動,大多無大規模的遷徙行為。

基本信息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簡介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南方綠頸吸蜜鸚鵡
英文名稱:Southern Green-naped Lorikeet
科屬分類: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它們主要棲息於紐幾內亞東部。它們的外型和彩虹吸蜜(Rainbow Lory)非常神似,不同的是它們的體色較淺,胸部偏橘紅色,每片羽毛並帶有細窄的深藍滾邊;同樣腹部為深綠色,頸部彎曲的地方為黃綠色,它們的體型較小,為25公分。
綠頸吸蜜鸚鵡(青海鸚哥、五色青海)是台灣國內最常見的吸蜜鸚鵡之一,價位較其它的彩虹吸蜜鸚鵡低,繁殖容易,幼鳥十分常見,是剛開始養鸚鵡的朋友不錯的選擇,能夠學會幾句話,手養鳥很乖巧。

南方綠頸吸蜜分布

棲息地在印尼布魯島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南方綠頸吸蜜鸚鵡
至紐幾內亞西部間的眾多島嶼上。

整體概述

在當地是普遍

南方綠頸吸蜜鸚鵡南方綠頸吸蜜鸚鵡
鳥類,但是盜捕情形嚴重,台灣也有許多鳥商有販賣走私的野生綠頸吸蜜鸚鵡,消費者購買時須特別注意;大多棲息於低海拔的森林、灌木叢、沼澤區、農業園區 等地,群居性,多成對或成群活動,常與其它吸蜜鸚鵡一起活動、覓食,依食物充足與否,會在飛越穿梭在各島嶼間;在台灣飼養綠頸吸蜜鸚鵡的人很多,人工繁殖鳥不難照顧,剛開始飼養以吸蜜鸚鵡用粉狀飼料、水果、蜂蜜等軟性食物餵食較好,興奮或受驚嚇時會吵鬧。
與一般彩虹吸蜜鸚鵡差不多,是屬於容易繁殖的鸚鵡,很多產,全年都能繁殖,一次產2 顆蛋,孵化期約23-26天,7-8個星期後羽毛長成,一般購買走私鳥就算能順利存活,往往幾年內都不太可能 會繁殖,人工繁殖鳥一旦開始繁殖,即十分多產且穩定的持續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