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道教

南宋道教:南宋時統治者對道教不再象以往那樣狂熱,高 宗 還對徽宗崇 道的流 弊 作了些 糾 正, 管 理 也 加 強 了, 建 立 宮 觀 , 道 士 出 家 等 皆 有了 嚴 格 限 制 。但對道教仍然信奉,以庇佑 其 半 壁 河 山 。道 教 法 術 同 樣獲 得 統 治 者 信 賴 , 加 以 運 用 , 凡 遇 災 禍 或 節 慶 , 都 命 道 士 做 法 事 ,以 求 風 調 雨 順 國 泰 民 安 , 統 治 者 對 道 教 倫 理 思 想 大 加 提 倡 , 宋 理 宗 推 薦 道 教 勸 善 書 《 太 上 感 應 篇 》 給 社 會 ,還 親 筆 為 其 刊 本 題 寫 了 “ 諸 惡 莫 作,眾 善 奉 行 ”的批語 ,使《 感 應 篇 》廣 泛 流 行 於 社 會 上 , 繼 之 而 起 , 形 成 了 一 批 道 教 勸 善 書 , 以 收 拾 人 心 , 維 護 社 會 秩 序 為 使 命 。 南 宋 統 治 者 對 於 道 教 ,不 外 也 是 利 用 它 的 教 化 功 能 , 安 定 社 會 , 鞏 固 皇 權 而已。

基本信息

宗教

南 宋 道 教: 南 宋 統 治 者 對 道 教 不 再 象 真 宗 、 徽 宗 那 樣 狂 熱 , 南 宋 高 宗 還 對 徽 宗 崇 道 的 流 弊 作 了 糾 正 。 對 道 教 的 管 理 也 加 強 了 , 建 立 宮 觀 , 道 士 出 家 等 皆 有 嚴 格 限 制 。 但 統 治 者 對 道 教 仍 然 信 奉 , 並 將 崔 府 君 、 四 聖 真 君 作 為 皇 室 保 護 神 而 加 以 崇 祀 , 以 庇 佑 其 半 壁 河 山 。 道 教 法 術 同 樣 獲 得 統 治 者 信 賴 , 加 以 運 用 , 凡 遇 災 禍 或 節 慶 , 都 命 道 士 做 法 事 , 以 求 風 調 雨 順 、 國 泰 民 安 。 南 宋 統 治 者 對 道 教 倫 理 思 想 大 加 提 倡 , 比 如 宋 理 宗 推 薦 道 教 勸 善 書 《 太 上 感 應 篇 》 給 社 會 , 親 筆 為 其 刊 本 題 寫 了 「 諸 惡 莫 作 , 眾 善 奉 行 」 , 勸 人 行 善 做 好 事 , 免 遭 神 靈 報 應 。 經 統 治 者 提 倡 , 《 感 應 篇 》 廣 泛 流 行 於 社 會 上 , 繼 之 而 起 , 形 成 了 一 批 道 教 勸 善 書 , 以 收 拾 人 心 , 維 護 社 會 秩 序 為 使 命 。 南 宋 統 治 者 對 於 道 教 , 不 外 也 是 利 用 它 的 教 化 功 能 , 安 定 社 會 , 鞏 固 皇 權 。

派別

南 宋 道 派 以 符 籙 派 居 多 , 以 龍 虎 山 、 茅 山 、 閣 皂 山 所 謂 「 三 山 符 籙 」 為 中 心 , 即 仍 以 傳 統 的 符 籙 派 正 一 、 上 清 、 靈 寶 為 主 , 另 外 還 有 淨 明 道 和 內 丹 派 南 宗 , 以 及 新 興 的 東 華 、 神 霄 、 清 微 等 符 籙 道 派 。
茅 山 宗 在 南 宋 , 共 立 十 五 代 宗 師 , 這 些 宗 師 雖 不 乏 以 道 術 名 世 , 受 到 朝 廷 徵 召 賜 號 , 但 除 蔣 宗 瑛 外 , 皆 無 著 述 傳 世 , 在 教 義 的 發 揮 上 , 較 茅 山 宗 鼎 盛 的 隋 唐 時 代 已 呈 衰 退 之 象 。 南 宋 時 茅 山 宗 在 道 教 中 已 不 居 主 流 地 位 , 這 一 地 位 已 由 龍 虎 山 張 天 師 道 所 取 代 。
南 宋 高 宗 、 孝 宗 、 寧 宗 、 理 宗 等 對 張 天 師 道 都 十 分 崇 奉 , 除 了 大 修 龍 虎 山 上 清 宮 , 又 優 禮 天 師 。 尤 其 是 理 宗 時 期 , 加 封 張 陵 為 「 三 天 扶 教 輔 元 大 法 師 正 一 靖 應 顯 佑 真 君 」 , 欽 定 龍 虎 山 為 江 南 符 籙 道 派 的 統 領 , 主 管 三 山 符 籙 , 龍 虎 山 張 天 師 道 此 取 得 了 統 領 符 籙 諸 派 的 顯 赫 地 位 。
閣 皂 宗 是 由 靈 寶 派 衍 化 而 來 , 或 者 說 就 是 靈 寶 派 進 入 宋 元 後 的 另 一 名 稱 。 靈 寶 派 道 士 多 活 動 於 民 間 , 罕 見 有 受 朝 廷 徵 召 賜 封 的 高 道 , 其 影 響 和 地 位 故 不 及 茅 山 、 龍 虎 二 宗 。 南 宋 時 , 靈 寶 派 在 民 間 影 響 較 大 , 以 江 西 閣 皂 山 為 本 山 , 但 傳 行 靈 寶 法 者 不 僅 僅 是 職 業 道 士 。
金 丹 派 南 宗 : 兩 宋 金 元 時 , 道 教 內 丹 學 空 前 興 旺 , 出 現 了 以 煉 內 丹 為 宗 旨 的 道 派 , 流 行 於 南 宋 的 金 丹 派 南 宗 是 其 代 表 之 一 。 所 謂 「 南 宗 」 , 嚴 格 地 說 是 內 丹 的 一 個 學 派 , 師 法 宗 承 張 伯 端 《 悟 真 篇 》 , 主 張 大 隱 混 俗 , 不 倡 出 家 , 與 全 真 道 不 同 。 南 宋 時 , 南 宗 一 派 凡 四 傳 。 第 一 傳 陳 楠 , 為 張 伯 端 三 傳 弟 子 。 從 張 到 陳 , 並 無 教 團 組 織 和 本 派 宮 觀 , 僅 在 個 別 人 中 以 丹 訣 秘 傳 。 第 二 傳 白 玉 蟾 , 為 南 宗 教 團 的 創 建 者 。 張 伯 端、 石 泰 、 薜 道 光 、陳 楠 、 白 玉 蟾 五 代 , 被 南 宗 尊 為 「 南 五 祖 」 。 第 三 傳 有 彭 耜 等 。 第 四 傳 有 李 道 純 等 。 張 伯 端 之 後 , 南 宗 在 修 煉 上 可 分 為 重 內 丹 傳 統 與 重 禪 道 融 合 兩 大 類 , 重 內 丹 一 類 又 分 清 修 、 雙 修 二 派 , 重 禪 道 融 合 一 類 以 揉 合 釋 道 二 家 的 「 以 心 契 道 」 說 為 理 論 基 礎 。 入 元 之 後 , 南 宗 教 團 力 量 弱 小 , 合 流 於 全 真 、 正 一 派 而 消 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