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

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

《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是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以時間先後順序為經,以人物的具體美學思想為緯,著重分析和研究了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著重研究南宋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包括金丹派南宗以及淨明忠孝道的美學思想;第二部分對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進行了研究,包括了在當時影響甚大的全真教中的著名高道,如王重陽、馬鈺、丘處機、尹志平、姬志真、李道純等的美學思想以及正一派高道張雨、鄭思肖、杜道堅等的美學思想;第三部分則是對於此一時期的繪畫美學進行了個案考察,如趙孟頫、黃公望、倪瓚、吳鎮、馬臻等的繪畫美學思想是研究的重點。

作者簡介

申喜萍,漢族,河南鄭州人。1996年從鄭州大學哲學系畢業,獲得哲學學士學位。1999年、2003年從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畢業,分別獲得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2005年從四川大學文新學院博士後流動站順利出站。現為四川大學“985工程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學術骨幹,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目錄

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叢書總序

第一編南宋道教美學思想

第一章 金丹派南宗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白玉蟾的美學思想

第二節 翁葆光的美學思想

第二章 淨明忠孝道的美學思想

第二編 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

第一章 全真教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王重陽的美學思想

第二節 馬鈺、劉處玄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 丘處機的美學思想

第四節 尹志平的美學思想

第五節 姬志真的美學思想

第六節 李道純的美學思想

第二章 正一派美學思想

第一節 張雨的美學思想

第二節 鄭思肖的美學思想

第三節 杜道堅的美學思想

第三編 南宋金元繪畫美學思想

第一章 趙孟頰“援書入畫”的繪畫美學思想

第二章 黃公望的繪畫美學思想

第三章 倪瓚的繪畫美學思想

第四章 吳鎮的繪畫美學思想

第五章 馬臻的繪畫美學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序言

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在這個講話精神的指導下,國家“985工程”開始啟動,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幾所名校率先獲得國家較大力度的支持;緊接著,教育部又與有關部委、省市簽訂協定,對部分基礎好、水平高的高等學校進行共建,予以重點支持。這個“工程”的實施,是黨中央在世紀之交,立足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迎接知識經濟挑戰而採取的重大決策,是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大舉措。經過幾年的建設,“985工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不但有力地推動了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大大提高了社會服務工作水平,而且縮小了我國高等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

文摘

第一編 南宋道教美學思想

南宋時期的道教呈現出分化跡象,多種道派林立。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對道教繼續實行支持政策,並沒有因為國力贏弱、經濟困難而改變對道教的支持態度。通過修建宮觀、賞賜道徒、重修《道藏》、廣發度牒等一系列崇道行為的推行,使道教在南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孝宗皇帝還寫了旗幟鮮明的《原道論》一文,為其崇道提供理論支持。他首先論證儒釋道三教名雖三,而旨一。“釋氏窮性命,外形骸,於世事了不相關,又何與禮樂仁義者哉?然猶立戒日:不殺、不淫、不盜、不妄語、不飲酒。夫不殺,仁也;不淫,禮也;不盜,義也;不妄語,信也;不飲酒,智也。此與仲尼又何遠乎?從容中道聖人也,聖人之所為,孰非禮樂?孰非仁義?又惡得而名焉?譬如天地運行,陰陽者循環無端,豈有春夏秋冬之別哉?此世人強名之耳,亦猶仁義禮樂之別,聖人所以設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強名,揆而求之,則道也者,仁義禮樂之宗也;仁義禮樂,固道之用也。揚雄謂老氏棄仁義,絕禮樂,今跡老氏之書,其所言者三:日慈、日儉、曰不敢為天下先。孔子日節用而愛人,老氏之所儉,豈非愛人之大者耶?孔子日溫良儉讓,老氏所謂不敢為天下先,豈非讓之大者耶?孔子曰唯人為大,老氏之所謂慈,豈非仁之大者耶?至其會道,則互見偏舉,所貴者清淨守一,而與孔聖果相背馳乎?”在對釋道思想與儒家思想進行比較之後,宋孝宗認為三教思想一致,應當並重而用。“以佛治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斯可也。”

後記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在2000年考入四川大學宗教所,師從潘顯一先生攻讀道教美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到2008年這本書的出版,中間走過了許多的道路,人生也變得更為豐富,感恩的心也越來越強烈。

首先要感謝的是卿希泰先生。作為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首席科學家,他欣然接納了我加入“985”工程的申請,在學術上給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發展平台和發展空間,他的知遇之恩和伯樂精神使我只有不斷地前行,才不愧對自己也是“985'’中的一員。

其次要感謝的是潘顯一先生。師從潘顯一先生攻讀道教美學伊始,先生就以淵博而睿智的學識、幽默而風趣的教學方式把我吸引到一個審美世界。那個世界的豐富以及瑰麗,讓我驚嘆、流連忘返。文章的幾擬提綱、數度易稿,都是在先生的精心指導以及不斷地啟發下展開的。

其三要感謝我的碩士導師唐大潮先生。唐大潮先生在學業上對我要求嚴謹,生活上又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使我對道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宗教所也產生了極大的依戀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