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俠

”那道人接過銀子,爬在地下,磕了一個頭,出店去了。 ”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飛。 ”包公奏道:“展昭曾言,夜間能打滅香頭之火。

南俠,通常指古典名著《 三俠五義》中的重要人物:南俠御貓 展昭,與北俠相對,北俠為歐陽春。

簡介

展昭,字熊飛,江湖人稱南俠,常州府武進縣百花嶺下遇傑村人氏,在三俠五義中出場時年紀二十歲左右,耀武樓封官時不到三旬,平生有三絕:劍法.袖箭.輕功,兵刃巨闕,後與其妻丁月華定親時交換了湛盧。展昭曾在金龍寺.土龍崗.天昌鎮救過包拯,後經包拯舉薦耀武樓獻藝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並賜號“御貓”,在開封府供職。
北宋年間是否真有過展昭其人,已無詳文正史可考,今人僅能從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中得到一些碎片。只知道傳說中,這是一位出身江湖,最後卻選擇了站在青天背後持劍衛道的俠士。
《三俠五義》中展昭的出場
包公認鐙乘騎,帶了包興,竟奔京師,一路上少不得飢餐渴飲,夜宿曉行。一日,到了座鎮店,主僕兩個找了一個飯店。包興將馬接過來,交與店小二餵好。找了一個座兒,包公坐在正面,包興打橫。雖系主僕,只因出外,又無外人,爺兒兩個就在一處吃了。堂官過來安放杯筷,放下小菜。包公隨便要一角酒、兩樣菜。包興斟上酒,包公剛才要飲,只見對面桌上來了一個道人坐下,要了一角酒,且自出神,拿起壺來不向杯中斟,花喇喇倒了一桌子。見他唉聲嘆氣,似有心事的一般。包公正在納悶,又見從外進來一人,武生打扮,疊暴著英雄精神,面帶著俠氣。道人見了,連忙站起,只稱:“恩公請坐。”那人也不坐下,從懷中掏出一錠大銀,遞給道人,道:“將此銀暫且拿去,等晚間再見。”那道人接過銀子,爬在地下,磕了一個頭,出店去了。
包公見此人年紀約有二十上下,氣宇軒昂,令人可愛,因此立起身來,執手當胸,道:“尊兄請了。能不棄嫌,何不請過來彼此一敘?”那人聞聽,將包公上下打量了一番,便笑容滿面,道:“既承錯愛,敢不奉命。”包興連忙站起,添分杯筷,又要了一角酒、二碟菜,滿滿斟上一杯。包興便在一旁侍立,不敢坐了。包公與那人分賓主坐了,便問:“尊兄貴姓?”那人答道:“小弟姓展名昭,字熊飛。”包公也通了名姓。二人一文一武,言語投機,不覺飲了數角。展昭便道:“小弟現有些小事情,不能奉陪尊兄,改日再會。”說罷,會了錢鈔。包公也不謙讓。包興暗道:“我們三爺嘴上抹石灰。”那人竟自作別去了。包公也料不出他是什麼人。(《三俠五義》第三回:金龍寺英雄初救難,隱逸村狐狸三報恩)
耀武樓南俠封護衛號御貓
至次日五鼓,包公乘轎,展爺乘馬,一同入朝伺候。駕幸耀武樓,合朝文武扈從,天子來至耀武樓,升了寶座。包公便將展昭帶至丹墀,跪倒參駕。聖上見他有三旬以內年紀,氣字不凡,舉止合宜,龍心大悅。略問了問家鄉籍貫。展昭一一奏對,甚是明晰。天子便叫他舞劍,展爺謝恩,下了丹墀,早有公孫策與四勇士俱各暗暗跟來,將寶劍遞過。展爺抱在懷中,步上丹墀,朝上叩了頭,將袍襟略為掖了一掖,先有個開門式,只見光閃閃,冷森森,一縷銀光翻騰上下。起初時身隨劍轉,還可以注目留神;到後來竟使人眼花繚亂。其中的削砍劈剁,勾挑撥刺,無一不精。合朝文武以及丹墀之下眾人,無不暗暗喝彩,惟有四勇士更為關心,仰首翹望,捏著一把汗,在那裡替他用力,見他舞到妙處,不由的甘心佩服:“真不愧‘南俠,二字。”展爺這裡施展平生學藝,招招用意,處處留心,將劍舞完,仍是懷中抱月的架式收住,復又朝上磕頭。見他面不更色,氣不發喘。
天子大樂,便問包公道:“真好劍法!怪不得卿家誇獎,他的袖箭又如何試法?”包公奏道:“展昭曾言,夜間能打滅香頭之火。如今白晝,只好用較射的木牌,上面糊上白紙,聖上隨意點上三個朱點,試他的袖箭。不知聖意若何?”天子道:“甚合朕意。“誰知包公早已吩咐預備下了,自有執事人員將木牌拿來。天子驗看,上面糊定白紙,連個黑星皺紋一概沒有”由不得提起朱筆,隨意點了三個大點,叫執事人員隨展昭去,該立於何處任他自便。因袖箭乃自己煉就的步數遠近,與別人的兵刃不同。展昭深體聖意,隨執事人員下了丹墀,斜行約二三十步遠近,估量聖上必看得見,方叫人把木牌立穩。左右俱各退後。展昭又在木牌之前,對著耀武樓遙拜。拜畢,立起身來,看準紅點,翻身竟奔耀武樓。跑來約有二十步,只見他將左手一揚,右手便遞將出去,只聽木牌上拍的一聲;他便立住腳,正對了木牌,又是一揚手,只聽那邊木牌上又是一聲拍;展爺此時卻改了一個臥虎勢,將腰一躬,脖項一扭,從胳肢窩內將右手往外一推,只聽得拍,將木牌打的亂晃,展爺一伏身,來到丹墀之下,往上叩頭。此時己有人將木牌拿來,請聖上驗看。見三枝八寸長短的袖箭,俱各釘在朱紅點上,惟有末一枝已將木牌釘透。天子看了,甚覺罕然,連聲稱道:“真絕技也!” 包公又奏:“啟上吾主,展昭第三技乃縱躍法,非登高不可,須脫去長衣方能靈便。就叫他上對面五間高閣,我主可以登樓一望,看的始能真切。”天子道:“卿言甚是。”聖上起身,剛登扶梯,便傳旨:“所有大臣俱各隨朕登樓,余者俱在樓下。”便有隨事內監回身傳了聖旨。包公領班,慢慢登了高樓。天子憑欄入座,眾臣環立左右。 展昭此時已將袍服脫卻,扎縛停當。四爺趙虎不知從何處暖了一杯酒來,說道:“大哥且飲一杯助助興,提提氣。”展爺道:“多謝賢弟費心。”接過一飲而盡。趙爺還要斟時,見展爺已走出數步。楞爺卻自己悄悄的飲了三杯,過來翹著腳兒,往對面閣上觀看。 單說展爺到了閣下,轉身又向耀武樓上叩拜。立起來,他便在平地上鷺伏鶴行,徘徊了幾步。忽見他身體一縮,腰背一躬,嗖的一聲,猶如雲中飛燕一般,早已輕輕落在高閣之上。這邊天子驚喜非常,道:“卿等看他,如何一轉眼間就上了高閣呢?”眾臣宰齊聲誇讚。此時展爺顯弄本領,走到高閣柱下,雙手將柱一摟,身體一飄,兩腿一飛,嗤、嗤、嗤、嗤順柱倒爬而上。到了柁頭,用左手把住,左腿盤在柱上,將虎體一挺,右手一揚,作了個探海勢。天子看了,連聲贊“好”。群臣以及樓下人等無不喝彩。又見他右手抓住椽頭,滴溜溜身體一轉,把眾人嚇了一跳。他卻轉過左手,找著椽頭,腳尖幾登定檀方,上面兩手倒把,下面兩腳攏步,由東邊串到西邊,由西邊又串到東邊。串來串去,串到中間,忽然把雙腳一拳,用了個卷身勢往上一翻,腳跟登定瓦隴,平平的將身子翻上房去。天子看至此,不由失聲道:“奇哉!奇哉!這哪裡是個人,分明是朕的御貓一般。”誰知展爺在高處業已聽見,便在房上與聖上叩頭。眾人又是歡喜,又替他害怕。只因聖上金口說了“御貓”二字,南俠從此就得了這個綽號,人人稱他為御貓。此號一傳不知緊要,便惹起了多少英雄好漢,人人奇材,個個豪傑。若非這些異人出仕,如何平定襄陽的大事。後文慢表。(《三俠五義》第二十二回 金鑾殿包相參太師 耀武樓南俠封護衛)
資料評述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三俠五義》人物雖有“行俠尚義”和“致君澤民”的共性,但又個性分明。白玉堂的心高氣傲,鋒芒畢露;蔣平心機深細,謹慎而又靈活;展昭謙遜平和,謹小慎微;歐陽春深沉老練,直朴豪放;艾虎則粗中有細,活潑可愛;沈中元忍辱負重,隨機應變;丁氏雙俠,富貴氣象,風流倜儻。”(魯迅
《三俠五義系列小說》一書
名韁利索總牽心——《三俠五義》中的展昭形象
在《三俠五義》的俠義人物中,無疑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是最重要的,也是寫得最好的。尤其是展昭,更是作者心目中的“完人”和“凱模”特展昭,常州府武進縣遇傑村人氏,表字熊飛,人稱“南俠”。這個形象的特點之一:“綠林高人”。展昭雖非出身綠林,但與綠林關係密切。第六回寫包公罷官回京,在土龍崗被山賊王馬漢張龍趙虎擄掠上山,危急之際展昭無意中救了他。原來王朝素與他交好,但展昭卻與他們不同。他充分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故他告別綠林的時候是準備投向帝王政治的懷抱,成為統治階級的得力助手的。書中寫展昭初期的俠義行為,如金龍寺殺凶僧、土龍崗逢劫奪、天昌鎮拿刺客以及龐太師後花園衝破魘魔之事,均與包公有關,為他以後投奔官府為朝廷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雖然他在行俠仗義時是那樣的英偉灑脫坦蕩無私然,而面對皇上的賜號御貓的美稱沾沾自喜顧不得自我尊嚴,迫不及待地在房上與聖上叩頭,當然如果沒有皇帝及代表皇帝意志的清官對俠義的重用、提攜、褒獎,就失去了綠林與朝廷合流的基本條
第三十回寫展昭頗為得意地向雙俠敘說封賞之事道:“至於演試武藝,言之實覺可愧;無奈皇恩浩蕩,賞了‘御貓’二字,又加封四品之職。原是個瀟灑的身子,如今倒弄的被官拘住了。”這表明了他脫離了綠林,成了吃皇糧的四品官員,竟沾沾自喜、頗為得意地炫耀於人,然而他也失去了獨立自由的人格。
特點之二:武藝超群。如金龍寺殺凶僧、苗家集竊銀、安平鎮寄柬、太師府偷換春酒、西湖畔夜探鄭家茶樓等,都顯示了南俠的高超武藝。包公評價展昭,是:“若論展昭武藝,他有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他的縱躍法,真有飛檐走壁之能。”(第二十二回)耀武樓上聖上觀藝,充分展現了南俠的劍法、袖箭、騰越三絕:【展爺謝恩,下了丹墀,早有公孫策與四勇士俱各暗暗跟來,將寶劍遞過。展爺抱在懷中,步上丹墀,朝上叩了頭,將袍襟略為掖了一掖,先有個開門式,只見光閃閃,冷森森,一縷銀光翻騰上下。起初時身隨劍轉,還可以注目留神;到後來竟使人眼花繚亂。其中的削砍劈剁,勾挑撥刺,無一不精。合朝文武以及丹墀之下眾人,無不暗暗喝彩,惟有四勇士更為關心,仰首翹望,捏著一把汗,在那裡替他用力,見他舞到妙處,不由的甘心佩服:“真不愧‘南俠,二字。”展爺這裡施展平生學藝,招招用意,處處留心,將劍舞完,仍是懷中抱月的架式收住,復又朝上磕頭。見他面不更色,氣不發喘。
天子大樂,便問包公道:“真好劍法!怪不得卿家誇獎,他的袖箭又如何試法?”包公奏道:“展昭曾言,夜間能打滅香頭之火。如今白晝,只好用較射的木牌,上面糊上白紙,聖上隨意點上三個朱點,試他的袖箭。不知聖意若何?”天子道:“甚合朕意。“誰知包公早已吩咐預備下了,自有執事人員將木牌拿來。天子驗看,上面糊定白紙,連個黑星皺紋一概沒有”由不得提起朱筆,隨意點了三個大點,叫執事人員隨展昭去,該立於何處任他自便。因袖箭乃自己煉就的步數遠近,與別人的兵刃不同。展昭深體聖意,隨執事人員下了丹墀,斜行約二三十步遠近,估量聖上必看得見,方叫人把木牌立穩。左右俱各退後。展昭又在木牌之前,對著耀武樓遙拜。拜畢,立起身來,看準紅點,翻身竟奔耀武樓。跑來約有二十步,只見他將左手一揚,右手便遞將出去,只聽木牌上拍的一聲;他便立住腳,正對了木牌,又是一揚手,只聽那邊木牌上又是一聲拍;展爺此時卻改了一個臥虎勢,將腰一躬,脖項一扭,從胳肢窩內將右手往外一推,只聽得拍,將木牌打的亂晃,展爺一伏身,來到丹墀之下,往上叩頭。此時己有人將木牌拿來,請聖上驗看。見三枝八寸長短的袖箭,俱各釘在朱紅點上,惟有末一枝已將木牌釘透。天子看了,甚覺罕然,連聲稱道:“真絕技也!” 包公又奏:“啟上吾主,展昭第三技乃縱躍法,非登高不可,須脫去長衣方能靈便。就叫他上對面五間高閣,我主可以登樓一望,看的始能真切。”天子道:“卿言甚是。”聖上起身,剛登扶梯,便傳旨:“所有大臣俱各隨朕登樓,余者俱在樓下。”便有隨事內監回身傳了聖旨。包公領班,慢慢登了高樓。天子憑欄入座,眾臣環立左右。
展昭此時已將袍服脫卻,扎縛停當。四爺趙虎不知從何處暖了一杯酒來,說道:“大哥且飲一杯助助興,提提氣。”展爺道:“多謝賢弟費心。”接過一飲而盡。趙爺還要斟時,見展爺已走出數步。楞爺卻自己悄悄的飲了三杯,過來翹著腳兒,往對面閣上觀看。
單說展爺到了閣下,轉身又向耀武樓上叩拜。立起來,他便在平地上鷺伏鶴行,徘徊了幾步。忽見他身體一縮,腰背一躬,嗖的一聲,猶如雲中飛燕一般,早已輕輕落在高閣之上。這邊天子驚喜非常,道:“卿等看他,如何一轉眼間就上了高閣呢?”眾臣宰齊聲誇讚。此時展爺顯弄本領,走到高閣柱下,雙手將柱一摟,身體一飄,兩腿一飛,嗤、嗤、嗤、嗤順柱倒爬而上。到了柁頭,用左手把住,左腿盤在柱上,將虎體一挺,右手一揚,作了個探海勢。天子看了,連聲贊“好”。群臣以及樓下人等無不喝彩。又見他右手抓住椽頭,滴溜溜身體一轉,把眾人嚇了一跳。他卻轉過左手,找著椽頭,腳尖幾登定檀方,上面兩手倒把,下面兩腳攏步,由東邊串到西邊,由西邊又串到東邊。串來串去,串到中間,忽然把雙腳一拳,用了個卷身勢往上一翻,腳跟登定瓦隴,平平的將身子翻上房去。天子看至此,不由失聲道:“奇哉!奇哉!這哪裡是個人,分明是朕的御貓一般。”誰知展爺在高處業已聽見,便在房上與聖上叩頭。眾人又是歡喜,又替他害怕。只因聖上金口說了“御貓”二字,南俠從此就得了這個綽號,人人稱他為御貓。此號一傳不知緊要,便惹起了多少英雄好漢,人人奇材,個個豪傑。若非這些異人出仕,如何平定襄陽的大事。】
南俠展昭於是當上了皇上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從此走上了仕途。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效忠官府與朝廷。因此,本書與續書都給他安排了高官厚祿的完滿結局,為俠義之士樹立了一個榜樣。特點之三:忍讓謙和。他在書中幾乎是個完人,在杭州救周老時不與丁兆惠爭功;茉花村與丁小姐比劍定親不爭勝負;都顯示出他的謙讓品格。他與白玉堂相反,非才高必狂,藝高必傲之輩,凡事都能做到謙遜有致,不露痕跡,成為最有修養、最有道德的俠客。如白玉堂與他合氣,他立即表示謙讓:
【公孫先生在旁聽得明白,猛然醒悟道:“此人來找大哥,卻是要與大哥合氣的。”展爺道:“他與我素無讎隙,與我合什麼氣呢?”公孫策道:“大哥,你自想想。他們五人號稱五鼠,你卻號稱御貓。焉有貓兒不捕鼠之理?這明是嗔大哥號稱御貓之故。所以知道他要與大哥合氣。”展爺道:“賢弟所說似乎有理。但我這“御貓”乃聖上所賜,非是劣兄有意稱貓,要欺壓朋友。他若真箇為此事而來,劣兄甘拜下風,從此後不稱御貓,也未為不可。”】
展昭這樣做並非表示他的軟弱可欺或技不如人,而是對朝廷法律以及執法者的尊重,是對聖上盡忠的一種表現,而非為個人意氣所能致。這展示出展昭性格特徵的思想基礎。
可以說,在我國古代小說中,展昭是御用俠義人物中最成功的一個典型。他既不失扶危濟困的本色,如在榆林鎮酒樓助王氏銀兩,為其丈夫婆婆治病,又為免除其夫疑忌扮成夜遊神說明真相,可謂救人救到底了。但也更多地表現了他濃厚正統的帝王思想,卻是以不反朝廷、不為非做歹為前提。他雖然失去了自由獨立的人格,卻換來維護名教綱常、建功立業的自身價值和仕途前程。作者的用意大約就是魯迅說的,大旨在揄揚勇俠,讚美粗豪,然又必不背於忠義。(中國小說史略)他的形象是由社會條件和個人環境決定的,是時代的產物。
本文來源:《三俠五義系列小說》一書
本文作者:侯忠義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
有關展昭的傳說
不管文人之中對這位俠士作如何褒貶,展昭這個名字終究是在真正的武林中流傳了下來。
甘鳳池拳法:雙插子(南俠展昭)
“雙插子”,系短兵器,為武術訓練中不常見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俠展昭”。其特點是短小精幹,結構嚴謹,動作舒展大方,跳躍鏇轉敏捷,身腰隨手腕而轉動,眼神因插尖而運轉,時而長龍裹體,忽而彩蝶紛飛,所謂練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領與技巧,盡體現於套路之中。它不僅能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對力量、柔韌、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有顯著的提高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實戰意義。
余自幼酷愛武術,師承當年“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陸林老師,習得此套路且操習有年,深得其中之妙。其拳風格屬南派少林,相傳為前清雍正年間“江南大俠”甘鳳池所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甘鳳池拳法:雙插子(南俠展昭)》作者:胡振國中華武術》2001年第1期,第2期,第4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