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珍珠橋慘案

南京珍珠橋慘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者採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國人民強烈反對。12月17日,北平、天津、上海、廣州、濟南等地學生代表到南京與當地學生共30000人聯合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遊行隊伍在珍珠橋《中央日報》社附近遭國民黨軍警鎮壓,死30餘人,傷百餘人,被捕百餘人。各地學生因此紛紛舉行示威抗議。上海示威學生搗毀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並組織民眾法庭公審上海市長和公安局長.

簡介

1931年12月國民黨政府南京鎮壓學生愛國運動造成的慘案。在北平學生示威團被鎮壓的“一二五”事件後,全國各地的學生代表團全部把請願的旗幟改為示威的旗幟,回響北平學生南下示威團的鬥爭。13日晚,經過商議,每校選代表2人,組成“主席團”領導聯合示威運動。12月17日上午9時,在南京的北平、天津、上海、武漢、廣州、安慶、蘇州、濟南等地學生及南京各校學生共3萬餘人,由中央大學出發,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聯合總示威。示威隊伍經過國民黨外交部、中央黨部、直奔百子亭國民黨政府。示威隊伍沿途散發傳單和標語,高呼抗日救國口號。當示威隊伍前鋒抵達國民政府時,隊伍的後尾還在珍珠橋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門前。因《中央日報》16日曾刊登社論,誣衊學生赤威受共產黨操縱,示威旗幟上有“共產黨萬歲”等字樣。示威學生向報社提出通諜,要求更正,遭到報社負責入拒絕。學生被激怒,憤而搗毀經理室、會議處、廣告股等。與此同時,在國民政府門前的示威學生高呼口號,要求出兵抗日。這時,經過準備的南京警備師二旅武裝士兵,揮舞大棒,手端刺刀,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大肆屠殺。學生英勇無畏,徒手與軍警搏鬥。30多名學生被刺殺,100多名學生受傷,60多人被捕,示威隊伍被衝散。史稱“珍珠橋慘案”。當晚,各地學生被武裝押送到南京下關車站,強迫上車返回原地。

歷史意義

這次運動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九一八事變後學生抗日愛國運動的頂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