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NU)是南京師範大學二級學院。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於1995年4月,其前身南京師範學院新聞學專業始建於1964年。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5個系,開設7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2個專業學位點;有教職員工65人,在校生1100多人,其中碩士300餘人,博士21人。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1964年6月,教育部批覆江蘇省委宣傳部,同意在南京師範學院增設新聞專業,當年招生30名。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南京師範學院招收新聞學專業學生40人,接受省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新華日報社和學校聯辦共管,理論課程由學校承擔,班主任、實踐課程均由新華日報社負責委派。

1984年起,在省委宣傳部的直接干預下,新聞學專業恢復連續招生。

1990年5月,江蘇省委宣傳部在南京師範大學設立江蘇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

1995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在新聞學專業和電教系基礎上正式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設立了新聞事業管理專業方向。

1996年,學院開始招收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專業,學院成立了廣告學教研室。

1999年,學院新聞系首次招收體育新聞方向的學生。

2000年,學院獲準設立藝術類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2001年,學院新聞系開設網路新聞方向,即在原有的新聞學方向的基礎上,增加了網路技術教程。

2002年,學院獲準設立廣播電視藝術學碩士點。

2005年,學院獲準設立新聞學博士點。

2007年,學院新聞學專業入選國家首批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

2012年,學院新聞學入選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開始招收網路與新媒體方向四年制本科生。

2014年,學院獲準設立廣播電視(MFA)專業碩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新聞系、廣播電視系、廣告系、網路與新媒體系、影視攝影系等5個系,開設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院系專業
新聞系新聞學
廣播電視系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編導
廣告系廣告學
新聞攝影系新聞攝影、影視攝影與製作
網路與新媒體系網路與新媒體
資料來源:

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員工65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教授(研究員)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7人。

國家一級導演:王強

江蘇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方曉紅、顧理平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家庫成員:倪延年

江蘇省新聞出版領軍人才:於德山

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張曉鋒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周躍敏

教學建設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

根據2017年12月學 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1個,1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箇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有電話調查實驗室、數字高清演播室、衛星電視採集實驗室、電子新聞采編實驗室、媒介融合實驗室等實驗室。

2011-2015年,學院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新聞傳播學類唯一):2013年方曉紅教授領銜申報的《四級遞進、兩翼開放、產學協同-新聞傳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與實踐》榮獲一等獎 。

國家級特色專業:新聞學

江蘇省特色專業:新聞學

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新聞傳播學專業類

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傳媒實驗中心

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傳媒實驗中心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2個專業學位點,1個江蘇省重點學科,1個“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

•學科授權目錄

一級學科博士點:新聞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新聞傳播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專業學位點:新聞與傳播碩士、廣播電視藝術碩士

•重點學科

江蘇省重點學科:新聞學

“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新聞傳播學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3個校級重點機構,為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法規與倫理研究會會長單位、江蘇省科教電影電視協會理事長單位。

科研平台 
類別名稱
校級重點機構 媒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 輿情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民國新聞研究所
其他 媒與法治研究所 攝影文化產業與圖像傳播研究所 現代廣告研究所 媒介發展與危機管理研究所 出版傳播研究所 新媒體研究所 藝術與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2011-2015年,學院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7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承擔江蘇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學院先後出版了“輿情與社會治理文叢”、“新聞傳播史探索文叢”、“影視傳播新時空文叢”、“當代傳媒與社會”、“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文叢”、“新聞與傳播學套用系列叢書”、“當代媒體新聞實踐叢書”、“廣播影視藝術系列叢書”、“影視傳播藝術與技術叢書”、“廣播影視藝術編導系列叢書”、“攝影藝術系列叢書”等多套叢書。

科研項目 
類別項目
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莊曦: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新移民的網際網路社會支持研究(一般項目) 曹剛:“網際網路+”背景下西部貧困農民社交媒體套用困境及對策研究(一般項目) 高昊:新媒介環境下災害信息傳播與媒體社會責任研究(青年項目)
2017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鄒舉:網路空間主權的理論建構與政策保障研究 張弢:新信息格局中的崑曲傳播路徑與邏輯重構
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院徽

院徽 院徽

院徽主體最為醒目的是縱橫相間的白色線條,線條勾勒出的是四通八達的道路,是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跑道,是交錯延伸的路口,也是比肩前行的人們。整體看來,線條構成的正是中文“傳”字的變體。其寓意有四:

一為“傳播”,院徽簡潔直觀地表達出“傳播”的主題,在信息社會的高速路上,該院師生傳播真相,渴望真知,追求真理;

二為“傳媒”,院徽如跑道造型,無限向兩端延伸,其動感既展示了學院的青春活力,又寓意著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揭示了“求真·善學”之路永無止境;

三為“傳承”,交錯延伸的路口象徵著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更象徵著技術與人文的交匯。前行路上,該院師生重視傳統、追本溯源,也與時俱進、浪尖弄潮;該院師生研究技術、把握趨勢,也關注人文、聚焦核心;

四為“傳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院徽造型上似二人比肩接力,疾馳向前,暗喻“人人皆媒介”,體現了師生砥礪前行、攜手奮進的精神。

院徽的左上部為南師大隨園校區主體建築的抽象風格,其下標註年份1964,表明南師大新聞傳播教育的起始時間,寄託著新傳精神的發揚與傳承。

院徽的配色為藍綠黑白:藍色象徵天空,綠色寓意大地,暗示“傳”者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藍綠漸進靈動之間,白色居中,純淨醒目,主體凸顯,喻示揮灑的青春和熱忱;院徽周身輔以黑色線框,勾勒主副,劃分層次。

院徽上部以漢字標示院名,兩側輔以英文名,整體莊重典雅,大氣古美。

文化活動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學生舉辦了弘愛傳媒講壇、專業風采展、模擬新聞發布會大賽等文化活動,參加了“美麗校園”大學生攝影、網文、公益廣告作品大賽等學科競賽。

現任領導

院長:周躍敏

執行院長:張曉鋒

黨委書記:顧永林

黨委副書記:沈菲

副院長:駱正林、劉荃、俞小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