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深海沉積

半深海沉積,水深大致在200~2000米範圍的沉積物。主要分布在大陸坡,又稱陸坡沉積。大陸坡是一個分開大陸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是大陸和洋盆之間的過渡地帶。

半深海沉積

大陸坡是一個分開大陸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是大陸和洋盆之間的過渡地帶。陸坡沉積物也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它既不同於淺海沉積,又有別於深海沉積。滑坡所造成的影響是它的顯著特點。其物質來源以陸源碎屑為主,生物與化學作用形成的沉積多於淺海區,少於深海區。在有些地區,碳酸鹽沉積的比重明顯增加。
陸坡沉積物的粒度小於淺海沉積,沉積物中約60%是泥,25%是砂,10%是岩塊和礫石,其餘的5%是貝殼和生物沉積。越過陸架坡折線後,沉積物往往從砂變成泥。粗粒沉積只呈斑塊狀分布,有些海區基岩裸露,它們常與崎嶇的海底形態有關。
滑坡沉積物在陸坡沉積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形成與陸坡的不穩定性有關,坡度過陡或沉積速率過大常導致滑坡。滑坡沉積體後緣遭受拉張,導致斷裂;前端遭受擠壓,形成沖斷層、褶皺和拱起的小丘。在地形和地震剖面上顯示為崗丘狀、雜亂的坡面,不連續的反射層。在沉積岩心中可見到扭曲層理。
大陸坡上廣泛發育海底峽谷。它雖為侵蝕地形,但有的谷底堆積有大量沉積物,其主要特徵是:沉積物主要為泥質,夾有少量粗碎屑物質;峽谷出口處往往是濁流沉積分布區;沉積物中普遍含有淺水有孔蟲及海綠石;峽谷中常有更新世末期和冰後期的沉積物。
第四紀冰期低海位時,河流穿過當時的濱海平原(現在的大陸架),將大量物質直接搬運到陸坡上堆積。沉積速率增大,沉積粒度變粗,滑坡沉積物尤其常見,在陸坡,特別是它的下部形成了巨厚的沉積。
瀕臨中國的南海和東海的陸坡上,沉積物雖以陸源為主,但生物和自生成因的沉積也占顯著地位,如南海北部陸坡上形成了自生海綠石砂;東海陸坡出現有孔蟲等生源沉積物,並有濁流沉積分布。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