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流沉積

濁流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

濁流沉積

正文

濁流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物。濁流是一種富含懸浮固體顆粒的高密度水流,其密度大於周圍海水,在重力驅動下順坡向下流動。濁流多發生於大陸邊緣地區,常受地震、滑坡、暴風浪等因素所觸發,是將陸源物質由淺海輸送到深海的重要機制,可在大陸邊緣或洋盆區形成濁流沉積。強大的濁流可折斷海底電纜而造成危害。近數十年來,人們廣泛運用濁流理論解釋海底峽谷海底扇和深海砂質沉積物的成因。地質時期形成的古濁流沉積物常成為石油的貯集層。因此,濁流沉積作為一種獨特的沉積類型受到廣泛重視。
濁流沉積的特徵是:①具有遞變層理,自下而上粒度由粗變細,顯示由衰減水流沉積而成。遞變層是濁流沉積的主體。一般遞變層愈厚,其粒度也愈粗。在遞變層之上可出現平行紋層。②由於濁流周期性地反覆發作,砂質為主的濁流沉積層常與細粒的深海或半深海沉積呈互層,細粒沉積常常是濁流活動間歇期的產物。單個濁流沉積層厚度不大,一般自數厘米至數米不等,單層濁流層可以穩定地延布於較大面積上;多層重複出現,總厚度可以較大。③每個濁流層的底面與下伏細粒泥質層之間呈突變接觸關係;濁流層的頂部,則逐漸過渡為泥質層。濁流層底面發育大量印痕,為濁流沿泥質層之上沖刷而成,或由所攜帶的礫石、生物遺體等刻劃而成。有的底面印痕為生物擾動所致。④濁流沉積中可有鏇卷層理,其形成與局部液化作用有關。⑤深海的濁流沉積中含有生活於近岸和淺海環境的有孔蟲和介形蟲等微體生物,有時含大的貝殼和植物殘體;而在濁流層之間的細粒沉積層中,則不含這類移位或再沉積的淺水生物遺骸,細粒沉積層中可有深海的底棲生物。⑥物質組成以陸源碎屑為主,包括岩屑、石英、長石和雲母等,分選中等或較差,有時含海綠石,泥質層中含有粘土礦物及細分散的石英。在局部地區,濁流沉積可由碳酸鹽或火山物質組成。⑦濁流沉積多呈長條狀或舌狀展布,在陸坡外緣常成扇形,其長軸方向垂直於岸線。
現代海底所見的濁流沉積,其形成時代多在全新世之前,爾後形成的頻率相對減少。
濁流沉積主要分布於:①大陸坡麓部及其相鄰的深海平原。②在大河口外和海底峽谷口外常形成大型濁積扇,如恆河口外的濁積扇,分布於整個孟加拉灣,延伸2000餘公里,其他如密西西比河和亞馬孫河口外也有濁積扇。③島嶼外緣的深海區,如夏威夷群島周圍有火山物質組成的濁流沉積。④一些邊緣盆地海溝地帶。東海沖繩海槽南部的濁流沉積,與半深海軟泥呈互層,單個濁流層的厚度一般為幾十厘米,具有典型的遞變層理,其物質組成與東海陸架沉積酷似,其成因可能與地震和火山活動有關。
參考書目
 H.布拉特等著,《沉積岩成因》翻譯組譯:《沉積岩成因》,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H.Blatt,et al.,Origin of Sedimentary Rocks, Prentice-Hall,New Jersey,1972.)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