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千里流水湯

半夏千里流水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具有養血運脾,清肝瀉熱之功效。主治膽實生熱,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幹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

基本信息

別名

半夏東流水湯(《聖濟總錄》),半夏湯(《玉機微義》)

組成

半夏、宿姜各9g,鮮地黃15g,酸棗仁12g,黃芩3g,遠志、茯苓各6g,秫米30g。

用法

以東流水1500毫升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澄清,取900毫升煮藥,取360毫升,分3次服。

功用

養血運脾,清肝瀉熱。

主治

膽實生熱,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幹頭重,灑灑惡寒,兩脅脹痛。

方義

實則邪氣之湊,熱則陽氣之並。《備急千金要方》半夏千里流水湯本乎《靈樞》,治陽氣盛滿不得入於陰、陽虛則目不瞑,故用半夏滌除痰涎,秫米滋培氣化,加宿姜、茯苓佐上二味潔淨膽腑,鮮地黃滋水制陽,棗仁斂津化熱,黃芩外疏風木,遠志內通壯火,逐流水以下趨,使熱從下解。古人又云:胃不和則臥不安。此方本為難寐而立,其所謂“不瞑”,實為肝膽不舒,致脾胃不和而“臥不安”之謂。據其方意,用之治療膽囊炎之日久不愈,肝膽虧虛者,較為適宜。

附註

附方1 千金流水湯

組成:半夏、麥門冬各三兩、茯苓四兩、酸棗仁二升、甘草、桂心、黃芩、遠志、萆薢、人參各二兩、秫米一升

功用:滌痰和胃,除煩安眠

主治:虛煩不得眠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附方2泄熱半夏千里流水湯

組成 半夏、宿姜各9g,生地黃15g,酸棗仁9g,黃芩3g,遠志、茯苓各6g,秫米6g

主治 膽腑實熱,精神不守。

出處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千里流水湯和半夏千里流水湯相比,多遠志與萆薢二味。遠志養心安神,萆薢健脾燥濕。遠志有安神益智、祛痰解郁之功,為治驚悸,健忘,失眠常用之品,佐以萆薢祛風濕,顧下焦,分清降濁。可助全方滌痰和胃、益氣養陰、清熱除煩之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