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萬壑

千山萬壑

千山萬壑,發音:qiān shān wàn hè,出處為唐·杜甫《詠懷古蹟五首》:“群山萬壑赴京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近義詞:千山萬水、群山萬壑、千岩萬壑,反義詞:一馬平川 ,用法有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險峻。

基本信息

釋 義

千山萬壑千山萬壑

千山萬壑
發音:qiānshānwànhè

壑:山溝。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出處:唐·杜甫詠懷古蹟五首》:“群山萬壑赴京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近義詞:千山萬水、群山萬壑、千岩萬壑
反義詞:一馬平川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險峻

詩句

意思:“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絕,不同凡響:三峽之水從千山萬壑間流過,山勢崢嶸起伏,有如萬馬奔騰,直赴荊門。江之北岸傳說依舊坐落著昭君村。上半聯如高鳥俯瞰,境界宏遠;下半聯則似電影中的“定格”,具體點明古蹟所在,很自然地將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峽”的闊大背景中。一個“赴”字,畫龍點睛,使山水充滿了生機;一個“尚”字,寫出江村古落依然如故的狀態。大小映襯,動靜相間,不僅使畫面顯得生動,同時使詩的意境更深一層。因為“尚有村”傳達了一種“斯人已去”的寂寞感;自然界無窮的生命力,更加重了“物在人亡”的惆悵情緒,巧妙地為全詩確定了悲壯的基調。陡起直轉,必然過渡到下面對昭君命運的詠嘆。

蘊意

形象

山在文化上的形象,總的說來是高大的,穩固的,不變的,永恆的,高貴的,高尚的,珍奇的。山的高大的形象,往往用來比喻偉大人物。

事例

禮記·檀弓上》中記載說:“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蓋寢疾七日而沒。”後來就用“山頹木壞”來形容偉大人物的逝世。“高山景行、高山仰之、高山仰止”,比喻偉大人物的崇高的德行,或對於偉大人物的崇高德行的仰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