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

十八梯

十八梯是重慶[中國城市]渝中半島的一條街,象徵著真正的山城老重慶。自宋代以來,十八梯梯道兩側和周邊的坡地形成了上下半城之間的山地街巷。十八梯是從上半城(山頂)通到下半城(山腳)的一條老街道。這條老街道全部由石階鋪成,把山頂的繁華商業區和山下江邊的老城區連起來。十八梯兩邊居住著普通老百姓,街上散發著濃濃的市井氣息。掏耳朵的、修腳的、做木工的、做裁縫的、賣燒餅[中國傳統麵食]的、賣針線、打麻將的,還有山城絕對少不了的棒棒軍,不加掩飾地呈現在眼前。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十八梯十八梯

十八梯的來歷,大概是在明朝的時候,這裡本來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這口井裡的水,這口水井距離居民的住處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們把這裡稱作“十八梯”。在十八梯,有一個緊閉著的防空洞,抗戰時期震驚中外的較場口大慘案就發生在那裡。

1941年6月5日,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出動了二十餘架飛機,從傍晚開始分數批夜襲重慶空襲長達三小時之久。由於十八梯防空洞避難人數超過容量,加之隧道通風不暢,2500人窒息死亡,釀成震驚中外的“較場口大慘案”,又稱“六·五大慘案”。據說每年只有兩個日子這裡才開放:6月5日和8月15日;平時不開放據說是缺少每年10萬元的維護費。

2016年渝中區十八梯,一名電影道具工人往黃葛樹上塗抹人造“苔蘚”,這裡成為當年大火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取景地。十八梯,即將迎來鳳凰涅槃般地重生。隨著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及周邊基礎設施綜合配套項目的啟動,這裡成為展現傳統巴渝文化、抗戰陪都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政治經濟

十八梯十八梯
2010年,十八梯拆遷改造工程啟動,攝影師王遠凌深入十八梯,記錄下這些城市底層居民的面孔。(2011年11月,憑藉《十八梯》,王遠凌獲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新攝影大獎。)由於山的緣故,重慶被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一上一下之間的區別如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十八梯在下半城,解放碑在上半城,他們之間僅僅只是相隔一條馬路。

在外人眼中的十八梯,被習慣性理解為城中村,城是高樓林立的中央商務區解放碑,村是吊腳叢生、戶不蔽雨的十八梯棚戶區,其實不然,先有十八梯後有解放碑,先有村後有城,先有窮後有富,城市發展因江而生,倚山而上,如大樹參天,縱然樹冠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也是因為堅實的軀幹和發達的根系。由此,在這個被“代言”了落後居住條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被丟棄或者被侵蝕的原質。

建設改造

2015年十八梯全景2015年十八梯全景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之中,未來的十八梯將延續“七街六巷”傳統街巷的基本格局,突出展現傳統巴渝文化特色,成為旅遊休閒、商業購物、民宿及精品酒店為一體的綜合型歷史街區,成為人們尋找“重慶味道”的首選之地。

十八梯片區將採用地上、地下複合的交通體系,建設地上地下道路11條,不僅汽車能與解放碑地下環道和長濱路直接發生聯繫,兩條人行系統也將十八梯和日月光廣場、長濱路無縫連線。對於停車,通過地下道路還可以串聯起十八梯片區地下停車庫約5000多個車位,未來還可實現與解放碑環道下2萬多個車位互聯互通。

十八梯道路項目將建設的11條道路包括地上7條和地下4條。相關負責人表示,地上道路呈“一橫三縱”路格線局,一橫為厚慈街-守備街,三縱即鳳凰台路及北延伸段、響水橋路及北延伸段、花街子路及北延伸段。地上道路連線解放西路及中興路,以慢行交通為主,並通過十八梯傳統主梯道與較場口相連。

十八梯片區內有三條地上道路直接與解放西路銜接,建成後讓下半城和十八梯與對外聯繫更加通暢。項目通過建設十八梯片區與日月光廣場、長濱路公園之間的人行系統,構建了便捷的解放碑、較場口、十八梯、長濱路濱江公園的人行旅遊線路,也實現了十八梯片區與軌道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