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坡

簡介

丘陵地理的城市有幾處以坡或山命名的地方並不奇怪,譬如長沙的回龍 山,重慶的九龍坡。北山坡就 是宜昌城區內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地 名。其實,整個宜昌城都是偎在東山綿長的緩坡里布局。在谷歌地圖或是“民國二十五年”版的宜昌市區形勢略圖中,這一地理特徵表現得十分清晰。最近十幾年,
夷陵長江大橋夷陵長江大橋
城區才翻過東山,在山的另一側形成新城區。
恰如北山坡這個地名,這裡是東山東南端一個狹長的緩坡,從江邊開始一直向東爬升。一條鐵路線把渾然一體的北山坡切成兩塊,坡下屬於伍家崗區,坡上屬於西陵區。勝利三路、東山大道、夷陵長江大橋在此立交,構成城區的交通骨架。

地名傳說

依現在的地貌,北山坡只是東山緩坡上的一個山包,不過並不在北側,因何將其稱為北山坡這頗令人費解,有點摸不著北。
俯瞰北山坡俯瞰北山坡
1985年版的《宜昌市地名志》稱,北山坡泛指勝利三路與夷陵大道交叉處的北側山坡,原名吉家店。
張家店社區韋秀虎、趙春傑等居民證實了此說法,“小時候都沒有北山坡一說,都把“北山坡”稱為‘山上’,後來勝利三路建成後,其東北側凸顯一個山包,大家稱為北山坡。”
城區文史專家劉思華介紹,此前,三峽大學教授祝其瑤曾撰文稱北山坡應是“白山坡”的以訛傳訛。
因在宜昌的方言裡,“北”與“白”都念作:“bǒ”,隨著宜昌人口的猛增,特別是國語與宜昌話的碰撞,“白山坡”這一地名便在人們的言傳意識中演變成了“北山坡”。
宜昌市七中宜昌市七中
而此地之所以叫“白山坡”,一說是因為坡上有白色石人石馬。關於這石人石馬,還有一段傳說。
市第七中學校園內,原有一座形若小山的墳墓,高聳於東山坡上。墓旁的石人石馬栩栩如生,威武雄壯;山下的神道大碑一字排列,相距里許。這就是宜昌赫赫有名的張總爺墳。
張總爺,名叫忠孝,河南洛陽人,行伍出身。原任辰州副將。康熙二十七年,宜昌兵變,忠孝赴宜剿寇,不到一個月,全城收復。入城後,秋毫無犯,不久攫領夷陵,在任七年,死於夷陵。張總爺是怎么死的呢?民間有一段趣聞。
相傳康熙皇帝有天做了一個噩夢,夢見出巡時遇到刺客,正當危機之時,身後突然閃出一個紅面大汗。只見他手持青龍偃月刀,身跨赤兔馬,一刀將刺客斬為兩段。康熙皇帝驚問:“來者何人?”紅面大汗答道:“二弟雲長相隨。”康熙問:“弟既稱雲長,寡人莫非玄德轉世呼?”答曰:“然也。”康熙又問:“三弟翼德何在?”紅面大漢答道:“鎮守夷陵。”康熙一覺醒來,即命查夷陵總兵何人?可巧,鎮守夷陵的張忠孝正與張飛同姓,康熙更信夢中之言了,於是下令調張總爺進京加封受賞。那知張總爺接到進京聽命的“金牌”後,不知是福是禍,竟嚇得吞金而死。皇帝得知張總爺吞金自殺,十分惋惜,即親賜祭葬,加增為太子少保、鎮威大將軍。
時過境遷,張總爺的墓地早已毀於戰亂,但石人石馬尚存。山下的神道碑也尚存一個碑座(石龜)。而且,張總爺墓地一帶至今仍被人們稱著張總爺墳,其後代曾居住和開店的地方被稱作張家店,山下臨近神道碑的街巷被取名為大碑巷。(摘自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湖北伍家卷)

坡上變遷

恰如這個地名,這裡是個狹長的緩坡,從江邊開始一直向東爬升。一條鐵路線把渾然一體的北山坡切成兩塊,坡下屬於伍家崗區,坡上屬於西陵區。勝利三路、東山大道、夷陵長江大橋在此立交,
宜昌師範專科學校老校門宜昌師範專科學校老校門
構成城區的交通骨架。
30年前,北山坡仍是農舍儼然,雞犬相聞的田園。一撥又一撥的年輕人從鄉野走上北山坡,開始了青春風華。
1958年,北山坡上一所紅軍療養院,被從外地搬來的“宜都師範學校”接續,更名為“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請徐特立題寫了校名。隨後又在學校對面建起了附中和附小(今宜昌市第七中學和市東山國小)。
彼時,這裡堰塘連著堰塘,夏季荷香十里。 張家店處在九碼頭與師專之間,那個時候叫張家包,更正式的稱呼叫東風大隊第三生產隊。生產隊的菜地和荷塘簇擁在師專周邊。每次追肥後,新鮮大糞的氣息會飄進師專的課堂。四通八達的田埂被踩得光溜溜的,把地分成一塊一塊的,從高處俯看像地圖似的。
原宜昌醫專教學樓原宜昌醫專教學樓
70年代初,穿過北山坡的鴉宜鐵路開始修建,解決葛洲壩建設的物資運輸難題。 此後,宜昌進入極速發展時期。夷陵大橋修起來了,勝利三路翻過了東山,北山坡一帶也由郊區成為城市中心和交通樞紐。
1978年4月創立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今三峽大學)之前,宜昌地區的最高學府宜昌師專、宜昌醫專,都位於北山坡,可以說,北山坡是宜昌當時的教育中心,為宜昌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當年,宜昌師專被戲稱為“北大”(北山坡大學),這裡面透射出北山學子對北山坡的眷念之情。
雖然城市的建設改變了北山坡上的自然景觀,但這裡仍是四季常綠,氣候溫潤,是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北山坡的居民,驕傲地把自己稱為“北山人”,無論春夏秋冬,還是晝夜晨昏,這裡的舊景新貌,都能讓北山人懷念,讓北山人感到溫馨。正像一首詩所寫的,《坡上光陰韻不凡》。
崖上雙亭崖上雙亭

坡上光陰韻不凡,江流宛轉向東南,虹橋鳴索清風和,雲水出峽碧浪喧。
燦燦晚霞千樹炬,曈曈旭日一城帆。光梭劃亮河西夜,車拐磨基馳北山。
崖前草木露何鮮,坡上光陰韻不凡。芳柏綠蓑披雨霧,香樟青笠遞山巔。
衲衣棕櫚浣青掌,玉杵紫薇澆赤顏。欒果比花花似火,蓬勃花果滿街燃。
雪樹禽飛驚曉夢,啼春布穀報層巒。花間蟲鳥戲尤妙,坡上光陰韻不凡。
蝶舞秋涼撲舊趣,蟬嘶暑熱鬧新閒。啾啾囈語嗔斜月,雁到山前莫入眠。
師出北大謔牛言,卻是恩師在北山,鈴喚今朝惜好景,鐘鳴昨夜憶華年。
園中寒暑氣皆爽,坡上光陰韻不凡。歷歷晨曦昭校訓,隆隆晚列趕鄉關。
橋首百筠疏紫霧,日輪滾滾爍殘煙。高天雲海鷹橫渡,峭壁藤蘿瀑倒懸。
熠熠雨陽添煦潤,瑩瑩霜露吐嬌寒。重樓疊廈聽江涌,坡上光陰韻不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