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隸屬於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針鎮耕地土壤有效磷處於低等含量水平的地塊主要分布於前禮務和東府等村莊,極低等含量水平的地塊主要分布於大胡營、牛富屯和榆林等村莊。是北京市確定的33個重點建設的中心鎮之一,規劃鎮區已目前鎮區中心為基礎,以順密路為主軸集中進行建設,順密路以東集中開發工業用地,滿足工業發展需要。

基本信息

簡介

北小營鎮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位於北京順義區東北10公里處,潮白河東岸,距北京城區35公里,距首都機場15公里,距順義火車站4公里。平原地貌,平均海拔35米。北小營鎮是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賽艇、皮划艇比賽的舉辦地,是順義新城河東新區重要組成部分,是總體規劃確定的適時啟動的城市發展備用地,城鎮人口規模規劃控制為5萬人,西側規劃為居住生活區,東側為產業區。全鎮總面積55.8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鎮內常住人口33549人,其中農業人口24485人,居民人口9064人;流動人口4750人。全鎮共有17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北小營鎮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位於順義中部偏北,潮白河東畔,距順義城區10公里。正東與李各莊為鄰,西與牛山鎮、馬坡鎮隔河相望,北與懷柔區楊宋鎮、本區木林鎮為鄰,南臨南彩鎮、全鎮總面積55.8平方公里,轄17個自然村,設17個村民委員會。該鎮地處潮白河衝擊平原一級階地,地勢北高南低。北有小東河橫穿北境,東半境有箭竿河,西臨潮白河,還有東二支渠,地上水網縱橫,地下為天然水庫。舊時曾是“清泉橫溢、綠水漫流”之地。水質好,水位淺,大胡營建有北京市水源八廠,由地下管道輸送,供市內用水。該鎮屬潮白河水系,地下水埋深目前為2—5米。本鎮有順密公路縱穿全境,牛魏路橫通東西。此外有北馬路、白馬路等。

基礎設施

北小營鎮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林木覆蓋率達到31.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7.5%,成功創建了“京郊環境優美鎮”和“北京市衛生鎮”。“綠色、生態”已經成為北小營鎮的一張名片,北小營鎮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綠色家園”。
完善基礎設施,實施“硬化、亮化、綠化、美化”重點工程建設,建設了宏大變電站,順義區第五水廠,完成了箭河路二期、順木路改造、環鎮公路、上輦路等工程,完成了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工程、鎮域垃圾密閉化處理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目前,全鎮水、電、路、網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百姓生活更加便捷。
完善公共服務,實施“四網合一”工程,完成電子政務網、遠程教育網、有線廣播網和有線電視網的工程建設。鎮域內建有兩所中學、兩所國小、一所幼稚園,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完備,教學質量上乘。現有鎮級社區衛生院一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17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擁有鎮級文化中心一個,村級文化活動站(廣場)17個,體育健身、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建設了水色時光低密度住宅區、永利小區,全力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
鎮內擁有匯源果汁、世鍾汽車配件、運通泰製衣、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等80餘家企業,其中500萬元以上企業22家。形成了以食品飲料、服裝加工、現代製造、休閒旅遊四大產業群落為主的產業結構。其中,食品飲料業在2006年鎮域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30%;現代製造業所占比重為34%;服裝加工所占比重為7.2%;休閒度假所占比重為7%。2008年,預計完成屬地稅收1.7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327萬元,人均勞動所得9551元。
北小營鎮擁有1592畝的二三產業基地,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5億元,全部實現六通一平。基地內擁有8000門容量的鎮域電信支局、2座35KVA變電站、第五水廠等公用設施。並新完工了8.7公里的自來水管網鋪設工程,鎮內路網建設工程等,為基地內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歷史遺蹟

北小營鎮北小營鎮

張堪廟遺址
北小營村前魯各莊。張堪為東漢漁陽太守,傳說他將種稻的技術帶到北方。
侯寵墓
楊鎮楊各莊。侯寵為明代嘉靖時乾清宮近侍御馬太監,墓存石碑石案。
狐奴縣遺址
北小營北府村狐奴山下。狐奴縣,置於西漢初年,屬古漁陽郡。遺址當地俗呼城坡,地表有大量的漢代磚瓦碎片,曾出土有陶井、漢瓦、青銅劍、五銖錢等漢代器物,為順義區文物保護單位。狐奴縣的地域,相當於順義地區。三國時,曾將漁陽、俿奚、獷平三縣入狐奴,即整個京北平原,都屬狐奴之地。後魏將狐奴入薊縣,自漢至魏,歷時600餘年。東漢初,漁陽太守張堪屯兵狐奴,開稻田8000餘頃,開北京地區種水稻之先。

歷史沿革

北小營鎮北小營鎮

北小營鎮歷史悠久。西漢初期,在北境狐奴山下,北府村南,設有狐奴縣,前後歷經近650年。東漢初年,張堪任漁陽太守,在狐奴山下開稻田八千頃,教民種植,使民殷富。北小營鎮全境除西北部分外,皆為種稻之中心區域。北小營、北府、東、西府、前、後魯、仇家店、馬辛莊、前、後禮務等村,在當時均已有民耕作,成居民點,後逐漸發展成村。東、西烏雞、牛富屯為明代初年移民成村,傳說村西金雞坡上棲有烏雞而得名,清代析為二,改為武吉,也寫作武級村。牛富屯是因村北土丘形似牛體而稱牛欄務,後更今稱。上輦因處河畔,築埝防水而稱上埝,諧音今名。榆林昔多水患,榆樹叢生,明初移民,以榆林名村,該村為潮白河古渡。大、小胡營均建於元代,為山東胡姓移民所居而成村,後析為二村。
北小營鎮在明代順義縣劃13個社或12個裡時,是為佃子社、城子社、或佃子裡、城子裡。清代分10路屬時,為東北路屬。民國初期為順義第八區,1949年屬順義第三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北小營鄉1958年9月8日設人民公社時,屬木林人民公社,1961年5月,劃為北小營人民公社,1978年2月撤消馬坊公社,西南部併入北小營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90年2月改鄉為鎮,沿襲至今。
北小營鎮北府村南有古狐奴縣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舊有“狐奴遠眺”景。1963年在該地區發掘出兩枚“青石斧”,同年,發現明代“金香平”,1986年發現漢代陶器。1975年3—5月,在東府村東雙台子等地發現7座東漢時墓葬,出土陶器多件。舊有張堪廟(在後魯各莊)、張真人廟等。清代在北府有內務府旗西府恭親王府旗地等多處。在仇家店村北舊有高梁橋,箭桿河水曲流,澄澈瀠洄,謂之順義八景之一——“曲水晴濤”。

村鎮介紹

北小營鎮一共有17個行政村組成
北小營村榆林村西烏雞村東烏雞村、大胡營村、小胡營村牛富屯村、東府村、西府村、北府村、前魯村、後魯村、上輦村、前禮務村後禮務村仇店村、馬辛莊村
北小營村
北小營村約有總戶數為884戶,常住人口約4824人,全村土地面積共有3200畝。2008年北小營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約4億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11812元。約有二三產業企業89家,其中規模企業7家,主要行業有服裝加工、汽車配件、餐飲服務、倉庫運輸等,包括北京運通泰製衣有限公司、坪山汽車零部件(北京)有限公司、維斯奧克汽車光學系統(北京)有限公司等。
經濟的發展為北小營村的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全村道路實現了高標準硬化,街道和閒置地實現了綠化,修建了花壇、花池及幾千米的花牆,村里過去髒、亂、差的場景已經被整潔的村容、優美的綠化所取代。全村還修建了3個村民公園和2個荷花池,重新更換了高標準路燈,建起了上千米的文化牆。經濟的發展,使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戶戶都裝上了電話和有線電視,並有一半的家庭用上了電腦,全村有近40%的農戶有了汽車,村民的房屋大多都是在近年新蓋的高標準住宅,有20%的農戶住上了樓房,全村95%以上的勞動力就業於二三產業,拿上了工資性收入。村集體出資為全村村民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每年對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補貼養老金,對考上大學的孩子給予2000元的獎勵,對特殊困難家庭給予經濟救助和幫扶,現在全村社會秩序穩定,村民安居樂業。

榆林村
榆林村約有總戶數為730戶,常住人口約2734人,耕地面積2570 畝。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39億元,比2007年增長13.3%;農民人均勞動所得11382元,比07年增長7.86%。擁有二三產業企業190家,其中規模企業3家,主要行業有服裝加工、畜禽加工,包括北京市潮白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海陽服裝有限公司等。現有勞動力958人,實際就業人數達920人,農村勞動力就業穩定在96%。
榆林村為北小營鎮整理推進型村莊,是全區9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多次被為新農村建設先進村,2007年榮獲北京市最美的鄉村,作為典型多次接待市、區領導的調研。自2006年,總計投入34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分兩年完成8萬多平米的街坊路改造;完成全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村南200畝的垃圾坑改造成為一座大型濕地公園;對村內街道路燈、景觀燈等100多盞燈進行了更換,並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新建公廁4座,同時將全村542戶旱式廁所改造成三格式廁所,改廁率達95%以上;安裝監控設施20個;改造電腦機房、裝配電腦20台;新建衛生服務站一座;在產業方面對喜邦生態園和海陽服裝廠進行了升級改造。
西烏雞村
西烏雞村約有總戶數為481戶,常住人口約1456人,耕地面積共2005畝。2008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3461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7909元。約有二三產業企業113家,主要行業有服裝加工、交通運輸業、水泥構件業。
2006年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總計投資650萬元用於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投資500多萬元用於綠化和環境整治工作。
東烏雞村
約有總戶數為284戶,常住人口約697人。全村土地面積為1447畝,耕地面積449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1409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8729元。約有二三產業企業13家,主要行業有畜禽加工、批發零售業。
東烏雞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修建村南環村公路、文化中心、文化廣場、綠化美化、村內主要胡同硬化和治理村內兩處廢棄的坑塘等工程。

大胡營村
約有總戶數為895戶,常住人口約2629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約6404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7968元。有二三產業企業211家,主要行業有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大胡營村建有文化站,投資220萬元,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其中建有可容納600人的室內劇場、室外大戲台、百米長廊、文化廣場、長城城牆、燈光球場、健身器材等,供村民休閒健身。同時,設有市場、超市,方便村民的購物需要。村內文藝愛好者、高蹺隊也在文化站進行排練,使本村的傳統文化高蹺等得以傳承和發揚。
自2007年4月份開始,共訂製了文化牆88幅,面積達840平方米,內容包含奧運會、新農村建設、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社會主義榮辱觀,美化了村內環境
小胡營
約有總戶數為303戶,常住人口約910人,土地1304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6813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9626元。現有二三產業企業17家,其中規模企業5家,主要行業是畜禽加工業,包括北京德福鴨廠北京全有鴨廠北京全祥鴨廠等。
2006年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將村內所有街、巷、胡同全部實現了硬化,硬化面積達1.2萬平方米,並全部砌有排水溝;安裝路燈155盞,實現了全村亮化;建成一座60平方米的環保型公共衛生廁所,並完成農戶改廁205戶;實施自來水管網改造,使村民飲用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規模和水質衛生要求;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完成沼氣入戶工程。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全村休閒娛樂場所達到三處,即村東水上公園;村內文化站,設有文藝娛樂室、圖書室、棋牌室、桌球室、檯球室等;村中健身廣場,具有齊全的健身器材,籃球場、場地寬闊。
牛富屯村
屬於北小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自然村之一。約有總戶數為201戶,常住人口約637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48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9011元,耕地面積614畝。有二三產業企業19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主要行業有水泥構件業,如北京奧特茂林水泥構件有限公司等。
牛富屯是北小營鎮2007年整理推進型村莊,主要進行了街坊路改造、污水治理、安全飲水、戶廁改造等工程,完成街坊路改造4萬平米;安全飲水改造已全部完成;污水治理項目的管網工程已鋪設完畢,污水處理站正在建設中;戶廁改造完成200戶;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修建秸桿氣化站一座。
東府村
約有總戶數為1271戶,常住人口約2743人,總面積7170畝,耕地5031畝。2008年經濟總收入約6443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7920元。有二三產業企業56家,主要行業有水泥構件業、交通運輸業。
2006年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為實現“乾淨、整潔、路暢、村綠”的目標要求,著力於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全村大小街巷和環村公路的柏油和水泥硬化工程,累計鋪路11萬多平米,修馬路邊溝4500延米,在部分馬路兩側修建1900延米的景觀花牆,安裝路燈290盞。2008年又被定為整理推進型村莊,現已完成村莊規劃、安全飲水改造工程、改廁1100戶,基本實現村內公路通,村內路路通。
西府村
約有總戶數為763戶,常住人口約1587人,耕地2388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3795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8986元。有二三產業企業119家,主要行業有印刷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服務業。
2006年,西府村在供電局的資助下,給主要街道兩旁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的夜間出行。同時,供電局還資助本村建立了文化活動站。2007年,在村內各路口和主要街道安裝了監控設備,強化了全村的治安管理。2008年,西府村整理推進型村莊建設全面開工,現已完成村莊整體規劃、500戶的安全飲水改造、600戶的三格式改廁,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北府村
約有總戶數為819戶,常住人口約1935人,村域面積3750畝,耕地2200畝,其中種植面積1810畝。2008年北府村經濟總收入約1億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9605元。有二三產業企業138家,主要行業有交通運輸業、餐飲服務業。
2007年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村域內大街小巷全部實施了硬化、淨化、美化工程,並粉刷街兩側牆壁,沿街綠化帶四季長青,街心花園花香四溢。為滿足廣大村民日異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進村主路西側建有占地6200平米的文化廣場,場內共劃分為三個活動區,即:健身區、休閒消遣區、文化娛樂區。其中健身區擁有多套功能齊全的健身器材;休閒消遣區設定石桌、石凳和占地2000平米的場內公園;文化娛樂區建有造型別致的娛樂舞台和棋牌室、球類室和圖書室。
後魯村
約有總戶數為579戶,常住人口約2787人,土地2370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約2.3億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12195元。有二三產業64家,其中規模企業6家,主要行業有水泥構件、塑膠包裝、汽車配件等,包括北京市後魯水泥構件廠、北京世鍾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北京雙健塑膠包裝製品有限公司等,其中2008年後魯構件廠實現銷售產值達到19834萬元。二三產業的發展,拓寬了就業渠道,80%的勞動力能在本村就業,尤其方便了年齡偏大的村民就近上班,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2007年,後魯村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投資900多萬元,硬化村內路面,重修三條進村路6萬多平米,翻修兩座箭竿河橋(村北、村西),村內建起了農貿市場、公園、健身廣場、老人活動站,安裝路燈300餘盞。村裡有綠化隊、清潔隊,常年保持環境優美整潔。為改善村民住房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實行舊村改造,相繼建起了國小教學樓,村委會辦公樓,七棟村民住宅樓,全村60%以上的村民搬進了樓房。經濟發展了就要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從2001年開始,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發600元生活補助,到07年提高到1400元,女年滿55周歲即可領取;獨生子女費每戶每年200元;老人免費洗浴和理髮;連續4年為全體村民入了合作醫療,每人每年45元,07年用於村民的各項補助款達到近200萬元。
上輦村
約有總戶數為563戶,常住人口約1709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807萬元,人均勞動所得7779 元。現有二三產業企業93家,其中規模企業2家,主要行業有服裝加工、畜禽加工、餐飲服務,包括北京市順上服裝廠、上輦福利肉食品加工廠等。
2007年被確定為新農村環境整治型村莊,把硬體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作為重點,其中投資135萬元修柏油路,水泥硬化路面近2萬平方米;投資25萬元整修排水溝、花牆、粉刷牆面等;投資3萬元清理亂堆雜物;投資10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投資2萬元完成村內公路兩側綠化任務;投資5萬元打水井2眼。
前禮務
約有總戶數為666戶,常住人口約2387人,占地面積共5847畝,耕地面積1995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5373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8309元。現有二三產業企業121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主要行業有汽車配件、裝訂印刷業、交通運輸業,包括北京吉諾西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
2006年前禮務村被確定為環境整治型村莊,總計投資約750萬元,實施村內路面硬化工程,將村內所有街道、胡同的路面進行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在村主要街道兩側修築了仿古景觀長城花牆,綠化美化了村內街道,粉刷牆壁,村容愈顯整潔美觀;重點路口安裝攝像頭,24小時不間斷監控,充分保障了村裡的社會治安安全;建成前禮務村文化小廣場,舉辦了多次大型的文藝活動;設立大眾圖書室,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實施有線電視安裝工程,全村600餘戶村民過上了數位化生活。
後禮務村
約有總戶數為512戶,常住人口約1864人,耕地面積2000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3692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9463元。有二三產業企業92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主要行業有印刷業、採摘等,如北京瑞古冠中印刷廠、易菁農莊、葡萄園,並推出了葡萄、梨、桃、杏、李子一系列採摘活動。後禮務村村民發起組建了民眾性型文藝組織“八方劇團”,排練了快板、戲曲、舞蹈、相聲、歌曲、京東大鼓等節目,並在區內各鎮進行了巡迴演出。
仇店村
約有總戶數為435戶,常住人口約1544人。全村占地面積共2337畝,其中居住面積487畝,耕地面積1850畝。2008全村經濟總收入4621萬元,農民人均勞動所得8713元。有二三產業企業92家,主要行業有水泥構件業、交通運輸業。
仇家店村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為主任的村綜治辦組織機構和流管辦組織機構,下設6人專職治安巡邏隊和65人的志願者隊伍,對全村進行巡邏、執勤。對流動人口實行分級負責管理,實現了流動人口辦證率100%,出租房屋備案率100%。仇家店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造村內環境,建設了家興公園、老年活動中心等休閒娛樂場所,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馬辛莊村
約有總戶數為1093戶,常住人口約2801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約1.0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2元。村域面積5847畝,集體耕地1700畝。有二三產業企業77家,其中規模企業1家,主要行業有電子行業,如北京起成科技有限公司等。
2007年馬辛莊村被確定為整理推進型村莊,村里加大硬體的投入和環境整治力度,累計硬化路面面積9萬餘平米;安裝普通路燈210餘盞;綠化美化面積5000平米;安裝健身器材20餘套;建成高標準的衛生廁所1座,戶廁改造完成860戶;安全飲水改造已經完成;污水治理項目的管網工程鋪設完畢,污水處理站正在建設中;建立村莊電子監控中心,19個攝像頭24小時不間斷監控;村民看上了有線電視,享受到數字化生活的便利。馬辛莊村從2006年開始逐年增加村民福利待遇,累計向考入大學、大專的學生髮放獎勵費6萬餘元,村民喪葬費補貼3萬餘元。同時每年投入20萬餘元為全村農業人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老年人生活補貼每年約20萬餘元。其他福利如為全村育齡婦女作健康檢查、小學生交通補助、獨生子女獎勵、電費補貼等每年投入均超過20萬元。

旅遊資源

北小營鎮地下水位較高,水量儲備豐富,水體清澈,水質甘甜,供北京市民飲用水的水源八廠就在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種植業、養殖業持續發展和開發的良好基礎。該鎮稻米種植歷史悠久,1997年註冊品牌為“三伸腰”;副食品生產曾被北京市政府評定為“十強副食品基地”,目前每年向首都市場供應北京鴨800萬隻,肉雞130萬隻,肉牛1.1萬頭,商品豬4.3萬頭,鮮魚56萬公斤,鮮果290萬公斤,四季向首都供應新鮮蔬菜900萬公斤。

城市建設

兩條市級公路分別為順密路和辛樊路,其中順木路貫穿該鎮中心,辛樊路貫穿小胡營、榆林、西吾吉、上輦等村,全長共10.7公里;鎮級路18條,全長共70公里,已達到村村通公路。

居民住宅區永利小區坐落在鎮域中心,緊鄰順密路,建築面積76200平方米,一期工程已有16棟交付使用。綠化覆蓋面積占全鎮面積的30%。

鎮中心建有民悅文化廣場,面積22345平方米;建有1000米長的商業街,共有190餘家商業店鋪。在通訊建設上,電信局在鎮中心原有機站的基礎上另建了4個新機站,分布在各村,並新建了中國移動無線塔和小靈通網站。在市政工程建設上,建有順義第五水廠,鋪設地下雨污分流管線1500米,建有三座高標準公廁。

經濟發展

伴隨改革的深入,自1994年起,該鎮引進了匯源果汁、綠頓乳業、世創飲料、後魯構件、世鍾汽車配件、運通泰製衣、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等一批企業,形成了以飲料、建材、服裝、現代製造、旅遊服務五大產業群落為主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強鎮。2003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6.8億元,實現鎮生產總值6.4億元,三產產值1.37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8%和15.8%,“兩稅”完成1.0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32萬元。
規劃建設發展情況

2000年,北小營鎮被市政府批准為首都中心鎮,被市委農工委評為“環境綜合整治優秀鎮”;2002年,奧運會水上比賽場館最終確址在北小營鎮。

規劃發展將以順密路為分割線,順密路以西依託奧運、服務奧運,承擔為奧運服務的物流服務業、食品業、批發及零售業以及利用三高科技示範基地的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著力發展以休閒、旅遊、度假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順密路以東形成以四大產業為核心的工業地帶;鎮中心著力發展以永利居住小區和水色時光低密度住宅區為主的居民居住區。

到2008年,北小營鎮將形成一個東部以高科技環保企業為主,西部以水上運動中心、怡生園、綠頓乳業為一體的園林式經濟強鎮。

順義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