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文化旅遊區

北京路文化旅遊區

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是廣州建城的城市原點,兩千多年來均為廣州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是廣州底蘊最深厚、歷史最完整、精華最集中的區域,擁有眾多國家、省、市重點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保單位4處,市級重點文保單位7處,包含了南越王宮署遺址、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千年古道遺址、拱北樓遺址、大佛寺、藥洲遺址、城隍廟、萬木草堂、廬江書院等多個朝代的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蹟。2016年8月,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正式掛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規劃範圍

北京路文化旅遊區位於廣州古城中心地帶,規劃範圍西至教育路、昌興街,北至中山五路、廣衛路(延伸至南越王宮署遺址、城隍廟),東至文德路(延伸至萬木草堂、東方文德),南至惠福東路、文明路,面積約0.36平方公里。

主要景點

南越王宮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
一、南越王宮博物館

公元前204年,秦將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並興建王宮御苑,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宮苑遺址,也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二、秦代造船遺址

建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為當時處在番禺(今廣州)的秦軍專門建造船隻的場所,供平定甌越所需。至西漢初文、景年間廢棄。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南越國水關遺址

為西漢南越國(約前203年至前111年)都城番禺城的排汲水利工程,具有防潮、泄洪、引水多重功能。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木構水閘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藥洲遺址

乾亨三年(919年),五代南漢開國皇帝劉龑於此鑿長湖五百餘丈(約合今1600米),湖中建洲以煉丹求仙藥,故稱藥洲,又置名石九座,稱九曜園,為南漢的皇家園林。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拱北樓遺址

建於唐天佑三年(906年),名“象闕”,俗稱清海軍樓,作軍事崗哨用。宋改稱“雙門”,明洪武七年重建並改名“拱北樓”,明清以來,城樓一帶被稱為“雙門底”。元代起安放“銅壺滴漏”計時器,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計時器。

六、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遺址疊壓著唐至民國時期共11層路面。北京路一帶從古至今都是廣州地區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是廣州古城發展的中軸線,證明了廣州城中心始終位於北京路一帶沒有改變。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木草堂萬木草堂
七、萬木草堂

原為邱氏書室,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為廣東邱氏子弟到省城應試居住處。1891年康有為萬木草堂設學堂講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開展政治運動,成為戊戌變法策源地。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大佛寺

始建於南漢(907-971年),為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南漢二十八寺之一的新藏寺,明改稱龍藏寺。清順治六年(1649年)燒毀,康熙三年(1664年)平南王尚可喜仿京師官式廟宇重建。大殿供奉三尊銅鑄大佛,故名大佛寺。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城隍廟

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為供奉城池守護神的壇廟。清雍正年間,升格為都城隍廟,是明清時期嶺南最大的城隍廟。現存城隍廟乃清代重建,目前僅餘大殿與拜亭。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廬江書院

又名何家祠,是廣東何氏族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合建的宗族祠書院,方便本族子弟到省城應試。民國時期作為省內何姓族人到廣州求學寄宿之處,建國後改為民居。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一、廣東財政廳舊址

原為明清時廣東省最高行政機構承宣布政使司(即藩司衙門)官署所在地。民國後於1915年在此建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大樓。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二、廣州市消防局舊址

原為廣州市消防總署。1927年由當時廣州消防總署署長陳墨香參照英國消防建築設計籌建。目前延作消防隊駐地。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葉劍英商議討逆舊址

原為崇聖公祠,俗稱曾家祠。1922年6月陳炯明公開叛變,葉劍英率海軍與叛軍作戰受挫後,與雲南講武堂同學在此秘密商議討伐陳炯明大計。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
十四、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

由各地華僑為紀念孫中山而集資興建,於1933年落成開館。圖書館由林克明設計,為正方形宮殿式建築。解放後更名為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後作孫中山文獻館。現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五、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

1912年中華書局創立,同年冬於廣州設分局。1930年代初於原址重建。解放後,中華書局撤出廣州,由市房管局代管。2004年中華書局收回繼續經營書店業務。

十六、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舊址

1897年2月商務印書館創建於上海,廣州分館建於20世紀初。現為新華書店科技圖書門市部大樓。建館至今一直經營圖書業務。

十七、新青年社舊址

新青年社為《新青年》和“青年叢書”的出版機構,是宣傳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基地,1921年4月在上海被封閉後遷來廣州。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上海創辦的人民出版社為掩人耳目,曾將發行地印為“昌興街26號、28號”。

十八、廖承志舉辦新聞界招待會舊址

1938年國民黨宣布解散中共領導的三個抗日民眾團體,並強令《新華日報》廣州分館停刊三日,掀起一股反共逆流。中共廣東省委決定,由廖承志出面,以《新華日報》廣州分館名義,在此召開新聞招待會,為廣東抗日進步團體正名。

十九、太平館

創辦人徐老高原在沙面旗昌洋行當廚師,後於1855年在廣州南關太平沙自行開業,因地取名“太平館”,成為廣州最早的西餐廳。1927年於現址設支店。周恩來、蔣介石、魯迅亦曾是座上客。被列為廣州第一批老字號。

二十、李占記鐘錶鋪

創始人李蘭馨於1912年起先後在香港、廣州、澳門開設李占記鐘錶行,以擅修名貴高檔手錶而享有盛譽。廣州李占記創建於1915年。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廣州市第一批老字號。

二十一、華商報廣州辦事處舊址

華商報》於1941年4月在香港創立,同年12月日軍侵占香港後停刊。1946年1月在香港復刊,3月在此設廣州辦事處,《正報》廣州辦事處亦設於此。1946年6月被國民黨封閉。

二十二、“府學雙泉”古井

位於古代番山東南角廣州府學宮後面,水源來自番山,因井底有兩個活泉眼得名,是目前廣州城內罕有的活泉。

二十三、陳李濟

由廣東南海商人陳體全李升佐創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600年),歷史上是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三足鼎立的南藥代表。獲國家“中華老字號”稱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二十四、老字號一條街

老字號一條街以北京路北段為中心,延伸擴展到中山四路、廣衛路、廣大路、昌興街,街內聚集了眾多老字號企業,於2013年12月正式啟市。

二十五、惠福美食花街

美食花街由禺山路、惠福東路東段兩部分組成。因與教育路、西湖路春節花街比鄰,加之匯聚了眾多嶺南傳統美食和東南亞風味美食而得名。

二十六、昌興街

1916年,華僑蔡興、蔡昌兩兄弟於惠愛路(現中山五路一帶)開設大新百貨公司(現新大新百貨所在地),昌興街即為紀念二人而命名。街內曾經商業貿易繁華,也留下了許多近現代歷史革命痕跡,仍保留有《新青年》社舊址。

二十七、文德路

舊名府學東街,1918年拓闊為馬路,取路東街巷文德里改今名。歷來有古玩文物、古籍字畫、陶瓷、字畫裝裱等商店遍布,擁有中山文獻館、萬木草堂等文物古蹟,是與北京琉璃廠、上海城隍廟和南京夫子廟齊名的文化街,被稱為廣州“文化第一街”。

景區級別

2016年8月,廣東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文批覆,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正式掛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