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南街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南街國小

河南街國小始建於1925年,現有12個教學班,345名學生。

基本信息

(1)學校歷史沿革

我校始建於1925年,原名為“礦小”,屬於廠礦企業辦校,教師屬於企業職工。1952年後改名為河南街國小,歸門頭溝區統一領導,教師屬於事業單位職工。30年前曾經一度輝煌,湧現出一批有名的教師,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位居門頭溝前列。後來隨著生源的減少學校規模變小,變得有些薄弱。近十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領導班子更新觀念、團結協作,從制訂中長期發展規劃入手,本著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的理念,邁開了和諧教育的步伐。先後在可持續發展教育、和諧校園構建、科技教育、社區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較好成績。

(2)組織機構

李福蘭,女,43歲,任校長兼任黨支部副書記。在校長負責之下,設定了教導處,分管教學、德育、體衛、工會等工作,負責教育教學的日常管理工作。另外設總務處,負責後勤工作。

(3)師資隊伍

全校教職工39人。其中專任教師33人,占教職員工總數的84%。語數教師15名,全部採用分科教學,一二六年級每班2名教師,五年級2個班配備3名教師。三四年級4名教師,每人教2個班的數學、語文。專任課任教師6名。其餘為兼課教師。33位專任教師中,國小高級教師22人,占66%,國小一級教師10人,占30%,1人剛參加工作,未評職稱。35歲以下教師14名,占專任教師數的42%。36-45歲10名,占專任教師數的31%。 46歲以上9名,占專任教師數的27%。中師學歷5人,為老教師。大專學歷15人,本科學歷13人,達到合格學歷。

(4)學生管理

(一)以養成教育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十個文明形象》等,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分層施教。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守則”和“規範”,養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探索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辦法,分層次、分步驟、分階段進行,以禮儀教育為抓手,開展學生文明形體;文明禮儀;文明語言;文明交際等系列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專題活動。培養學生的“三種習慣”,即: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熱愛閱讀勤學好問的好習慣,開朗樂群團結互助的好習慣;“三種精神”,即:誠信精神,吃苦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具有文明素養的學生,使禮儀教育成為學校養成教育的突破口、德育的亮點。 
(二)依託傳統文化教育,開展講傳統故事主題教育活動。為了深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我校特舉行“講傳統故事 做合格學生” 主題教育活動。旨在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促活動,增強學生講故事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5)德育建設

學校領導重視德育工作,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強化校風建設,德育時間和德育活動有保證,注重發揮活動育人的功能,積極組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各種活動記錄完整,師生整體面貌良好,校園環境整潔。深入開展有層次有階段的主題教育活動。

(6)教學科研

教研工作突出一個“研”字。我校重視教研組建設,加強教學研究,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研活動開展的很豐富,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先進理念的學習,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相應學科課標的學習、相關檔案的學習,教材的分析和梳理等等,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學科能力。二是在本組開展有目的的備課、聽課、評課系列活動,大家共備一節課,明確備課的要求。聽骨幹教師的課,聽年輕教師的課,向優秀教師學習,共同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在每一次評課中,智慧碰撞,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三是進行課題的研究,結合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的問題,確立研究專題,內容,方法和措施,圍繞專題紮實開展研究,期末教研組進行成果匯報,教師撰寫專題論文。 
科研興校,提升質量。我校成功申報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校本研究專項課題“關於以問題學生教育為突破口構建和諧校園的研究”以來,我們便以課題為依託,以解決問題為準繩,與教育教學日常工作緊密結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究活動。首先建立了“愛心之家”組織,由專人負責,為愛心之家的學生進行知識講座、心理健康講座、素質拓展、學習方法介紹、讀書活動、還到石景山電廠路國小聽課、座談、學習,取得了好的效果。其次在課堂上,我們要求教師實施“習慣+方法+訓練+興趣”教學模式,開展分層教學,多方面、多層次促發“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課下,一幫一、單獨輔導、表揚、家訪……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得到老師的額外關注,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孩子們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最後,每位教師結合學校開展的課題研究,撰寫了論文,我們把這些文章放在一起,形成了學校的成果集。

(7)校園文化

(校徽、校訓、校歌等); 
校訓:勤學習、會生活、學做人、求發展 校歌:《希望風帆》

(8)招生就業

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南街國小,隸屬於9年義務教育學校,承接著河南街、礦后街、幸福街等十餘個社區的適齡兒童就學培養教育任務。招生採取劃片就近入學的原則,在招生當年滿6周歲沒有智障的正常兒童、具有北京正式戶籍的兒童均可入學。同時也接納滿6周歲沒有智障的外籍戶口的適齡兒童入學接受教育,讓他們享有與北京戶籍兒童同等受教育的權利。

(9)特色校園

軟硬體設施(特色建築、特色實驗室設備等);無

(10)特色活動

多年來,以科技教育為龍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曾多次聘請專家來校進行科技講座;組織學生觀看光碟;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和實踐活動,營造了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圍,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連續六年榮獲了區級科技節活動“優秀組織獎”;連續七屆榮獲區級中小學生科技作品展覽“先進集體”。 
學校還參與了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教育”重點課題。從1995年開始,學校一直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課題研究,從“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到“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學校取得了好的成績,被評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學校開展的“我為黑河治理提建議活動”到香港進行過大會交流。在學校管理中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定位於使學生集中注意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學習到可持續的未來發展與積極的社會變革所需要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11)重大歷史事件

1、2006.4 學校評為“中華美德在行動師範學校”稱號。在師生中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家庭、學校、社區和諧發展。 
2、2006.4.10 河南街國小全體教職工、學生(420餘人)開展“我為奧運作貢獻,拒吸第一支煙”簽名活動。同學們把控煙知識宣傳給家人和親朋好友,幫助他們了解吸菸的危害,讓他們遠離香菸,健康生活。 
3、2006.9.26 河南街國小全體師生380餘人參加了由中國評劇院一團演員們將民族藝術帶入校園活動,他們介紹戲曲知識,表揚戲曲節目,與同學們在舞台上互動交流,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 
4、2006.12.4 河南街國小全體教職工、學生為王穎同學捐款。王穎系我校一⑵班學生患有糖尿病、心肌炎,住院26天花去2萬多元,由於家庭困難,學校發起了為王穎捐款的活動。結果全校教職工42名,學生345名,共捐款6893.60元。 
5、我校和西城區奮鬥國小一年級三班的全體師生以及家長於4月8日上午在我校開展了以“分享陽光、快樂成長”為主題的手拉手捐贈活動。活動中奮鬥國小的學生為我校的八名貧困學生捐贈了圖書、學習用具、玩具、衣服以及各位學生家長籌集的善款,並且雙方家長代表還在活動中發言,我校葉宇亭同學代表受捐方對小夥伴們奉獻的愛心表示感謝,並下決心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的愛心,儀式結束後,奮鬥國小的學生分別到我校學生家中進行慰問和交流活動,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使雙方學生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6、2007年4月,東辛房辦事處及當地7所學校聯合舉辦了“攜手合作迎奧運、團結奮進創和諧”為主題的體育節活動、學校師生80餘人參加了入場式表演、體育比賽並有72人次獲得體育節6項團體競賽“一、二、三等獎”。 
7、2007.6.5 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一行8人在錢麗霞主任的帶領下來到我校調研課題研究情況。區教科所的全體人員也一同到會。他們首先聽取了課題負責人做的ESD課題中期匯報;然後聽了科學課、語文課,最後給予了評議和指導。專家稱我校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8、2007.11 我校“關於以問題學生教育為突破口構建和諧校園的研究”被批准為北京市規劃辦校本研究專項課題。這是我校第一次成功申報市級獨立課題。 
9、 2008年1月學校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我校首次獲得此項殊榮,倍感興奮。
10、2008年3月在門頭溝區第三屆國小教學設計評選中,我校有六人次獲獎,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 
11、 2008年4月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校開展了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主題的骨幹教師系列講座。從閱讀教學到作文教學,從思維訓練到設定情境,內容翔實豐富。此次活動不但為骨幹教師搭設了成長的平台,而且使廣大教師在交流和共享中受到感染和啟發。 
12、2008年4月29日,我校和其他四校聯手在區影劇院開展了迎奧運倒計時100天大型慶祝活動。 
13、2008年6月,我校“創建愛心之家,關注問題學生”榮獲區級黨建創新活動優秀獎。“創建愛心之家”是我校為了轉化“學困生”採取的新舉措,做法是把各班中問題較多的學生組織到“愛心之家”中,開展專題講座、素質拓展、參觀學習、技能指導等多種活動,幫助他們進步。此項活動在2008年1月23日的《京西時報》上給予了報導。 
14、2008年9月我校參加在龍泉賓館舉行的市級可持續發展教育成果交流活動並作大會交流。2008年11月再次被特邀前往湖南炎陵參加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教育成果交流活動並作大會交流。題目是:“尊重差異,整合資源,培養可持續行為習慣”。2008年11月5日的《京西時報》對我校開展教育的情況做了相關報導。 
15、 2008年10月學校在“首都未成年人中華美德教育成果深 化與推廣研究”區子課題組組織的“抗震救災”主題教育活動中評為“優秀組織獎”。 
16、 2008年6月學校第八次榮獲區中國小航模競技比賽“優秀組織工作獎”;2008年12月學校第七次榮獲區科技作品展覽“先進集體”;第八次榮獲區科技節“優秀組織獎”。連續多年獲獎,標誌著我校科技教育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7、 2008年12月學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第九次國家講習班,榮獲“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稱號。 
18、 2007年11月,“關於以問題學生教育為突破口構建和諧校園的研究”被北京市規劃辦批准為北京市“十一五”規劃校本研究專項課題。這是我校首次承擔市級獨立課題。2008年12月19日,我校就此課題研究的情況在區科研月閉幕式上做展示交流。 
19、2009年9月,學校被評為全國十一五“和諧德育”課題先進實驗學校;李福蘭校長評為“先進工作者”、趙學青評為“先進實驗教師”的稱號 
20、2009年10月14日,石景山電廠路國小來我校舉行區際教學交流活動,送來數學課、語文課各一節,課後進行了交流研討。區小教研領導參加了活動,並給予指導。 
21、2009年11月,我校在區級中小學生踢毽比賽、跳繩比賽,分別榮獲“團體第三名“、”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踢毽、跳繩活動已成為學生課間體育活動的一大特色。 
22、2009年11月我校順利完成門城路拓寬改建工作,17間新房落成,院中地面換上了瓷磚,舊門窗更換為塑鋼門窗,牆壁粉刷一新,校門西移重建,學校舊貌換新顏。 
23、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辦家長滿意的教育,我校於2009年12月17號、18號兩天,開展了“家長開放日”活動,此次活動深受家長的好評,並刊登在教委信息網上。

(12)學校榮譽

2002年 市“手拉手”安全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 
2002、2003、2004年 市少先隊讀報用報工作先進集體 
2005年 全國紅領巾手拉手助殘先進集體 
2006年 北京市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 
北京市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集體 
2007年 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

北京國小名錄(五)

北京是一個文化古城,文化底蘊是根深蒂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是已經悠久的歷史了。那么國小呢,國小的名字在北京也是不計其數。我們來看看北京國小的名字。
北京市懷柔區第三國小
北京市大興區黃村第五國小
北京市懷柔區寶山鎮中心國小
北京市平谷區南獨樂河學區
延慶縣南張莊中心國小
北京市平谷區王辛莊鎮第二學區
北京市平谷區第二國小
北京市平谷區靠山集學區
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中心國小
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第二中心國小
北京市大興區瀛海鎮第二中心國小
北京市平谷區鎮羅營學區
北京市平谷區大興莊學區
北京市平谷區馬昌營學區
北京市大興區濱河國小
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中心國小
北京市平谷區東高村鎮第一學區
北京市門頭溝區龍門國小
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第二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村中心國小
北京市大興區采育鎮第二中心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七一國小
北京市順義區小店中心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永定中心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坡頭國小
北京市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國小
北京市房山區城關第二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齊家莊中心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前八家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青龍橋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圈門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知春里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黃塔中心國小
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南街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羊坊店第四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永定路第二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肖家河國小
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第一國小校
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第二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上莊中心國小
北京市豐臺區新秀文化教育培訓學校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萬泉河國小
北京市豐臺區小瓦窯國小
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長溝中心國小
北京市石景山區師範學校
北京市石景山區蘋果園第二國小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紅山國小
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第二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馬甸回民幼稚園
北京市豐臺區實驗國小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