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中學

北京市第十中學

北京十中是豐臺區重點校,成立於1949年,現有36個教學班,1600名學生,占地50多畝。經市、區教委批准,從2000年起高一年級招八個班,向著純高中示範校方向發展。北京十中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新建的綜合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閱覽信息樓、圖書館、閱覽室(藏書7萬餘冊,報刊雜誌200多種)、食堂、浴室、田徑運動場(內含400米跑道、標準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已投入使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十中是豐臺區重點校,成立於1949年,現有36個教學班,1600名學生,占地50多畝。經市、區教委批准,從2000年起高一年級招八個班,向著純高中示範校方向發展。國中將遷址朱家墳五十一所,屬民辦公助改革試點學校。

北京十中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新建的綜合實驗樓、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閱覽信息樓、圖書館、閱覽室(藏書7萬餘冊,報刊雜誌200多種)、食堂、浴室、田徑運動場(內含400米跑道、標準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已投入使用。教學設備齊全,手段先進,教師計算機房、學生計算機房還配有足夠的教學軟體和音像資料。電教演播室、閉路電視系統、語言教室、美術教室、勞技教室、形體活動室。 北京十中師資力量雄厚,任課教師120人,其中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百分之四十以上,絕大部分青年教師學完或正在學習研究生主要課程。其中一大批骨幹教師在市、區、全國享有聲譽。如王大績老師教學成果突出,其業績被載入《中國骨幹教師大辭典》,承擔市、區、全國考教研任務,已發表三百萬字的論著、論文等。
北京十中是全國中千所學習指導實驗學校之一,是北京市田徑項目傳統校、紅十字視窗校、是現代化教育試點校、北京市綠色學校、北京市教科院試驗學校。現在,北京十中全體師生團結奮鬥,正在努力創建市級高中示範校,實現優質辦學、爭創一流名校。

歷史沿革

北京十中創建於1949年9月,最初是附屬在長辛店鎮中心國小的兩個國中班。負責人是劉乃如老師,班主任是肖子美和李鹽老師,授課地點在娘娘廟鎮中心校內。兩個月後遷至地藏庵(現長二小)內上課。1950年8月再遷至關帝廟(十中北校宿舍)上課,當時已有初一、初二各兩個班。北京十中學校正式揭牌。不久,又遷至崇恩寺廟內(現十中校址),從此形成南北兩址的多年格局。

十中首任校長為鄭伯平

首任教導主任為鍾禾。第一屆學生有80餘人(1949年入學);第二屆學生有80餘人;第三屆學生有165人。1952年暑假期間,學校招收新生275人,當時校舍已不夠用,為此,政府徵用了崇恩寺東側寺廟菜地40餘畝土地,先建南北平排平房教室12個,西平房教室4個、衛生室三間。當時無體育活動場所,師生到校東面沙灘地上體育課。

1953年,北京市教育大發展,學生數量大增,發展中的十中開始修建南、北教學樓。當時學校教室短缺,全校30個班採用四班三室輪換上課的方式,苦度一年。1954年新樓落成,這一年十中開始增設兩個高中班,到1956年時,高中三個年級共6個班,國中30個班,至此,十中已形成較具規模的完全中學。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十中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給那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人民民眾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持,是十中建設發展的根本保證;學校歷任領導和一代代教職工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十中教育不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的關鍵。

教師是辦學之本,質量之基。十中教師常說“課比天大”,他們心中只有學生。數十年的教學實踐煉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師,成為全國、市區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高尚的人格、優良的教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58年來,北京十中培養了55屆畢業生近3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和祖國的四面八方。

該校的紅十字會成立於1953年9月,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紅十字青少年組織。55年來,一屆又一屆的紅會會員秉承紅十字“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助人為樂”的宗旨,經常開展救助活動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紅會活動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個亮點。

該校的地震觀測小組,堅持觀測記錄31年如一日,成為豐臺區地震觀測網路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亮點,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地震觀測點”。

十中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工作,把工作當成研究的任務去完成”,在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中,增長了才幹,提高了水平,形成了特色。“嚴謹、求實、協作、敬業”的教風成為學校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國際教育交流的日益廣泛,北京十中先後接待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德國、加拿大等七個國家的代表團及學者來訪或講學;在國內與河北、山東、河南、內蒙、西藏等地區學校進行交流。

北京十中已成為一所開放型學校。

北京十中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剪影。她的發展、她的成績,包孕著一代又一代教職工的心血結晶和勞動成果;蘊含著一屆又一屆莘莘學子的勤奮努力、開拓創新。

學校榮譽

在2007年度中,北京十中國中獲得以下榮譽:
豐臺區國中教學管理一等獎(2007年10月)
豐臺區德育成果優秀組織獎(2007年1月)
豐臺區師慧杯集體二等獎(2007年3月)

國中被評為
豐臺區科技活動先進學校(2007年1月)
北京市文明禮儀先進單位(2007年1月)
豐臺區資訊平台達標校(2007年1月)
豐臺區校本課程先進學校(2007年2月)
豐臺區家教先進學校(2007年2月)
北京市體育百優學校(2007年2月)
在2007學年度中,我校高中榮獲
豐臺區高校招生管理優秀獎(2007年12月)
豐臺區高中會考目標管理達標獎(2007年12月)
豐臺區科技節活動優秀組織獎(2007年11月)
豐臺區第十屆藝術節優秀組織獎(2007年3月)
豐臺區“十項技能”競賽優秀組織獎(2007年3月)
豐臺區教育系統奧運知識競賽一等獎(2007年4月)
中國綠化基金會獻愛心行動二等獎(2007年4月)

該校高中被評為
豐臺區高中教學優質校(2007年12月)
豐臺區綠化美化先進單位(2007年3月)
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2007年2月)
豐臺區學生科技活動先進集體(2007年11月)
豐臺區供暖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11月)
全國紅十字模範校(2007年12月)

歷史史跡

北京十中創建於1949年9月,最初是附屬在長辛店鎮中心國小的兩個國中班。負責人是劉乃如老師,班主任是肖子美和李鹽老師,授課地點在娘娘廟鎮中心校內。兩個月後遷至地藏庵內上課。1950年8月再遷至關帝廟(十中北校宿舍)上課,當時已有初一、初二各兩個班。北京十中學校正式揭牌。不久,又遷至崇恩寺廟內(十中校址),從此形成南北兩址的多年格局。
十中首任校長為鄭伯平,首任教導主任為鍾禾。第一屆學生有80餘人(1949年入學);第二屆學生有80餘人;第三屆學生有165人。1952年暑假期間,學校招收新生275人,當時校舍已不夠用,為此,政府徵用了崇恩寺東側寺廟菜地40餘畝土地,先建南北平排平房教室12個,西平房教室4個、衛生室三間。當時無體育活動場所,師生到校東面沙灘地上體育課。
1953年,北京市教育大發展,學生數量大增,發展中的十中開始修建南、北教學樓。當時學校教室短缺,全校30個班採用四班三室輪換上課的方式,苦度一年。1954年新樓落成,這一年十中開始增設兩個高中班,到1956年時,高中三個年級共6個班,國中30個班,至此,十中已形成較具規模的完全中學。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十中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給那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人民民眾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持,是十中建設發展的根本保證;學校歷任領導和一代代教職工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十中教育不斷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的關鍵。
教師是辦學之本,質量之基。十中教師常說“課比天大”,他們心中只有學生。數十年的教學實踐煉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師,成為全國、市區的先進模範人物。他們高尚的人格、優良的教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58年來,北京十中培養了55屆畢業生近3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和祖國的四面八方。
該校的紅十字會成立於1953年9月,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紅十字青少年組織。55年來,一屆又一屆的紅會會員秉承紅十字“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助人為樂”的宗旨,經常開展救助活動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紅會活動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成為該校教育工作的一個亮點。
該校的地震觀測小組,堅持觀測記錄31年如一日,成為豐臺區地震觀測網路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亮點,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地震觀測點”。
十中教師“以研究的態度來工作,把工作當成研究的任務去完成”,在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中,增長了才幹,提高了水平,形成了特色。“嚴謹、求實、協作、敬業”的教風成為學校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隨著國際教育交流的日益廣泛,北京十中先後接待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德國、加拿大等七個國家的代表團及學者來訪或講學;在國內與河北、山東、河南、內蒙、西藏等地區學校進行交流。北京十中已成為一所開放型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北京市陽光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北京市航天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新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北京市洋橋學校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北京市第十中學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豐臺實驗學校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大成學校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昌平前鋒學校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 北京市陽光學校 |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 北京市洋橋學校 |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市第十中學 | 北京市航天中學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豐臺實驗學校 |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大成學校 |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 新橋外國語學校 | 昌平前鋒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重點中學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