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北京市趙登禹學校始建於一九五一年,原名北京市第十八中學。1993年更名為北京市大紅門中學。

基本信息

介紹

1997年12月為紀念抗日戰爭爆發60周年,弘揚趙登禹將軍不怕犧牲、奮勇殺敵、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青少年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使他們不忘歷史,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立志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經北京市教委、市編辦批准,將北京市大紅門中學更名為北京市趙登禹中學,2003年4月與嘉園國小合併為北京市趙登禹學校。

教學設備

2005年9月,學校遷入到馬家堡嘉園小區新校址。目前學校共擁有教學班30個(中學16個,國小14個),120多名教職工,1100名學生。學校具有現代化的,一流的辦學條件,校園實現班班通,學校與市區級實現了校校通,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知識精湛、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隊伍,有一個活潑可愛、健康向上的學生群體。教師全部達到國家要求的學歷水平,有5名市區級學科骨幹教師,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0%以上,在上級教委領導下,在趙登禹將軍愛國精神的激勵下,在全體師生的努力拚搏下,多年來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績,得到了市區領導、教委、社會及家長的好評。

1951年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

1990年北京市大紅門中學

1997年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2003年4月北京市趙登禹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北京市陽光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北京市航天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新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北京市洋橋學校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北京市第十中學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豐臺實驗學校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東高地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北京市大成學校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昌平前鋒學校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市豐臺區中學一覽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第三中學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豐臺七中業餘文化補習學校 | 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郭公莊中學 | 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五中學 | 北京鐵路職工子弟第四中學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第八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第三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六中學 | 北京市陽光學校 | 北京長辛店鐵路中學 |北京二七車輛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第一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槐樹嶺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三路居中學 | 北京市太平橋中學 | 北京市中橋外國語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大灰廠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王佐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雲崗第一中學 | 北京市雲崗職業高中 |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木樨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頂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南苑中學 | 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第三中學 | 北京市洋橋學校 | 北京市芳星園中學 | 北京市豐臺區左安門中學 | 東鐵匠營第一中學 |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東高地第一中學 | 北京市第十中學 | 北京市航天中學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 | 北大附屬實驗學校 | 豐臺實驗學校 | 豐臺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 北京市大成學校 | 北京市電子工業學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 北京北方職業技術學校 |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澤中學 | 新橋外國語學校 | 昌平前鋒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