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2008年7月17日晚7點30分,北京奧組委在位於酒仙橋路二號的北京時尚設計廣場A座D-PARK北京會所中央大廳,舉辦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禮儀服飾及主要頒獎元素髮布會”。展示了北京奧運會頒獎專業志願者在頒獎儀式上穿著的禮服和禮儀用鞋,並同時發布了頒獎台、頒獎花束、運動員獲獎證書等主要頒獎元素。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2008年7月17日晚7點30分,北京奧組委在位於酒仙橋路二號的北京時尚設計廣場A座D-PARK北京會所中央大廳,舉辦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禮儀服飾及主要頒獎元素髮布會”。會上展示了北京奧運會頒獎專業志願者即將在頒獎儀式上穿著的禮服禮儀用鞋,並同時發布了頒獎台、頒獎花束、運動員獲獎證書等主要頒獎元素。

設計過程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奧運禮儀志願者展示升旗手服裝
由北京奧組委主辦、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協辦的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服裝設計徵集活動自2007年5月23日正式啟動以來,得到全國時裝設計師、專業院校和服裝設計愛好者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截止到2007年7月31日,共收到有效作品305份,包括服裝成衣137套、效果圖168份。投稿作品中包括全國“十佳”設計師投稿127份,服裝設計專業院校投稿80份。

2007年8月2日—3日,在北京時尚設計廣場進行了初評和複評兩次評審會。由北京奧組委領導、中國藝術及服裝設計界專家國際奧委會形象景觀專家及冠軍運動員代表組成的評審小組通過認真審閱來稿、並觀看動態展示,共選出成衣作品30件,包括托盤員禮服8件、嘉賓引導員禮服7件、運動員引導員禮服10件、升旗手制服5件。(評審小組成員包括: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趙東鳴、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常青、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王慶、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傑、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體育展示與頒獎儀式總監蔣虎、國際奧委會形象景觀專家西奧多•馬莎里斯、著名畫家韓美林、著名藝術設計教育家和藝術設計家常沙娜、北京服裝學院教授李克瑜、清華美院教授袁傑英、清華美院院長李當岐、北京服裝學院院長劉元風,奧運冠軍代表葉喬波。)

從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在相關領導的親自領導下,北京奧組委組織專家召開了十餘次方案修改研討會。入圍設計師在專家組的指導下多次修改方案、製作樣衣。並先後於2007年11月8日和08年2月3日兩次上報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最終方案於2008年2月底通過國際奧委會審批。國際奧委會對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服裝給予了較高評價,認為十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

頒獎台設計方案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台
2006年12月07日,北京奧組委定向邀請設計單位召開了頒獎台設計動員會,向設計單位明確了設計任務、要求及日程。自2006年12月15日至2008年1月25日,頒獎台設計歷經12次深化修改和方案提交,最終於2008年3月15日確定獲選方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選。此後,又經過兩個多月的細化修改,於2008年5月底確定最終方案並實施製作。

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台的設計靈感來自奧運核心圖形“祥雲”的形象,定名為“玉帶祥雲”。與以往體育賽事的頒獎台不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的頒獎台採用分體式結構,每組頒獎台由七個基本單元組合而成,整體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尊貴的明黃色,以示對獲獎運動員的最高嘉獎。頒獎台的弧線雲頭疊落交錯,如行雲流水,體現出“玉帶祥雲”的含義,寓意通過奧運把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聯結在一起。頒獎台整體造型前後錯落有致,富於律動的美感,蘊含運動員奮勇爭先的精神,同時又體現奧運會的崇高與神聖,寓吉祥如意。此外,設計者在創作時充分考慮了人性化理念,由於頒獎台有一定的承重要求,加之體積較大,因此奧運會頒獎台表面使用玻璃鋼,內部以聚氨酯填充,每個單元重量為28—32公斤,重量較輕,而且每個單元底部設計有凹槽便於搬運,表面上的防滑棱能有效避免運動員跌倒。

證書設計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奧運禮儀志願者展示奧運獲獎證書

北京奧組委分別於2006年4月13日和6月7日組織了初評和複評兩次評審會。入圍設計師對證書設計方案進行多次修改後,於2006年6月30日上報北京奧組委執委會。2006年7月19日成立獎牌、證書設計修改小組同時對獎牌和證書設計進行修改工作。2007年1月11日北京奧組委執委會確定了證書設計方案。2007年1月16日國際奧委會最終通過了證書設計方案。

奧運證書的設計採用了中國具有兩千年多年悠久歷史傳統的古老絹帛工藝、宣紙托裱及祥雲圖案。如果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奧運獎牌設計是在傳統的金屬獎牌上第一次創造性地使用了中華美玉,那么絹帛在證書上的使用,則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又一次全新創舉。

證書製作借鑑了中國傳統書畫的裝裱工藝,以絹帛裝裱。證書內芯為絹帛材質,證書四周採用專門研製的祥雲紋特織綾錦進行裝裱,證書背面使用宣紙托裱,整體設計傳達出深厚而濃重的中國文化韻味。證書的上方左側為國際奧委會會標,右側為本屆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或殘奧會會徽;下方為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和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的簽名,映襯以中國傳統的祥雲圖案,並以顯形水印的長城圖案為背景。第一名至第八名運動員獲獎證書採用不同色彩加以區分。各名次證書用綾顏色選用中國人文色彩內涵豐厚的粉綠、藕紫、天青、皎月等中國傳統畫專用色彩,充分體現了人文奧運的設計理念。

奧運獎牌的“金玉鑲嵌工藝”配以奧運證書的“絹帛裝裱工藝”,玉帛兩者的結合完美的傳達出倡導世界和平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中國古語“化干戈為玉帛”所共同表達對和平嚮往的美好企盼,堪稱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景觀工程中的再一次完美展現。

古代文獻與考古發現印證了中國宣紙與絹帛可以保存千年以上,北京奧運會證書製作特別開發研製了特抄宣紙、絹帛祥雲紋特織工藝,其染色一併達到國際A級、甲醛含量為零的環保染色標準。

為保證奧運獲獎證書的品質、質量,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課題組會同專家學者對製作的證書樣品進行了裝裱後的耐濕/耐熱/耐光後耐老化及色牢度等多達60項科學試驗。這些試驗經過了中國製漿造紙科學研究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國家權威檢測機構的認定。

禮服設計

奧運會頒獎禮儀服裝共有十六款。其中男裝一款作為升旗手制服。女裝十五款分為五個系列,每一系列分別按照嘉賓引導員、運動員引導員和托盤員的不同職能設計了三個不同款式。在奧運會的302場和殘奧會的472場頒獎儀式上,這五個系列的禮服將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場館及比賽中。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青花瓷”系列
系列一:“青花瓷”系列設計靈感取自世界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器。中國傳統亂針繡的運用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魚尾裙的廓形設計凸顯了中國女性的柔美曲線。青花瓷系列將使用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順義水上公園和青島等所有水上項目的頒獎儀式中。

系列二:寶藍系列採用溫潤典雅的寶藍色作為禮服主色,腰間飾有採用傳統盤金繡製作的腰封,圖案選用最具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意趣和美好願望的吉祥紋樣——江山海牙紋、牡丹花紋,凸顯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同時也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最高超的刺繡工藝。中式的立領配以西式的肩部設計盡現中國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貴氣質。身著寶藍色禮服的頒獎儀式專業志願者將會出現在體操、室內球類比賽和擊劍等項目的頒獎現場。

系列三:國槐綠系列絲緞禮服寓意蓬勃朝氣的生命和鬱鬱蔥蔥的環境,體現了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願望及堅守“綠色奧運”的決心。立體銀線繡制的吉祥牡丹和契合女性柔美曲線的捲曲花紋,更顯身段的婀娜多姿和東方女性的恬靜氣質。在腳踏車、射擊、現代五項等項目的頒獎儀式上將會使用綠色系列。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升旗手的妝容
系列四:“玉脂白”系列巧妙地呼應了奧運獎牌金鑲玉的理念,彩繡腰封和玉佩的設計,既是中國玉文化的完美再現又是對傳統旗袍設計的一次創新。層次豐富的綠色與牙白色絲綢面料的質感完美搭配,更突出了中國女性內斂、含蓄的特質。該系列將出現在國家體育場、所有的室外球類比賽以及香港馬術比賽中。

系列五:粉紅色系列以傳統盤金繡工藝製作的寶相花圖案腰飾,分割出完美的人體比例。領部的設計突出了頸部的優美線條。粉色系列服裝將主要出現在拳擊舉重跤等力量型比賽中,以粉色的柔美來中和比賽的陽剛之氣。

升旗手服裝:與青花瓷禮服遙相呼應的升旗手服裝,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不失陽剛之氣,將出現在所有的奧運會和殘奧會比賽場館中。

所有的奧運禮服和升旗手制服都繡有“Beijing 2008”的字樣。

志願者妝容設計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初定的奧運頒獎禮儀志願者妝容
活潑動感的馬尾辮、高貴典雅的包發。2008年7月12日上午,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趙東鳴、副部長崔寧及冬奧會冠軍楊揚、著名電視人餘聲來到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志願者化妝培訓基地,對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志願者的妝容進行了考察。初步選定的妝容以淡妝為主,髮型將在初選的4款基礎上進行最後的調整。

初步選定的奧運會頒獎禮儀妝容分為兩款,都以輕鬆淡雅的淡妝為主。升旗手的妝容以凸顯男性的健美陽剛為目標,採用粉底顏色較深,襯托出男性運動、健康的風采。女性頒獎禮儀志願者的兩種妝容在粉底、眼影、腮紅、唇彩等細節方面均有所差異,一種顏色相對較淺,顯得比較亮麗,另一種相對較深,顯得更加健康活潑。與妝容相配合髮型目前尚未確定,造型團隊將在4款初選的髮型基礎上,根據今天領導和專家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並與頒獎服裝相配合。

為了滿足奧運會頒獎禮儀專業志願者化妝的需要,造型團隊專門進行了集訓,目前即使是使用最複雜的頭型,他們也能在5—10分鐘內完成。

禮儀花束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奧運禮儀志願者展示奧運頒獎鮮花
按照有關方面的要求,北京市花卉協會從2005年底到2007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三屆奧運禮儀用花大賽,全國各省市積極選拔優秀選手參加在京舉辦的各屆比賽

2006年初,在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的組織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成立了奧運頒獎用花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研究奧運頒獎用花的花材和設計方案,在三屆比賽的作品中選用有益元素,進行再設計,經過十多次研究修改,提供奧組委近百件作品供選擇。2007年11月8日北京奧組委執委會確定採用“紅紅火火”作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頒獎花束方案。花束整體呈尖塔狀,高40厘米,胸徑25厘米,由主花材月季和火龍珠、假龍頭、書帶草、玉簪葉和芒葉等配花配葉製作而成。象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和不斷追求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

月季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起源於中國又盛行於中國,被北京等國內50餘個城市選定為市花。月季色彩艷麗,千姿百態,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不僅如此,月季也是國際上最為流行的花卉之一,是歐美一些國家的國花。在全世界範圍內,月季花是用來表達人們關愛、友誼、歡慶與祝賀的最通用的花卉。近幾年,隨著中國花卉產業的迅猛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月季品種逐漸增多,湧現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種,其中“中國紅”月季無論是名稱還是顏色都最具中國特色,符合奧運用花的標準。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象徵著吉祥如意、幸福與歡樂,同時也象徵著向上的活力。經專家和領導論證、審定,選擇“中國紅”月季為奧運頒獎花束的主花材。
每束頒獎花束由9支“中國紅”月季組成。中國傳統中的數字9被譽為至尊,代表著凝聚力與生生不息,同時數字9還有長長久久之意。

奧運頒獎花束“紅紅火火”還選用了6支火龍珠、6支假龍頭、6片芒葉、6片玉簪葉、6片書帶草為配花配葉,而每種花材又由6支(片)組成,取一帆風順之意。

奧運頒獎用花的蝴蝶結以中國絲綢為材,採用傳統中國結的樣式製作而成,絲帶上面印有北京奧運會會徽。花束的手柄採用金色絲帶綑紮而成,美觀,牢固,而花束的保鮮處理也都是在手柄處完成的。

國際奧委會盛讚《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景觀奧運

文化北京載譽英倫--國際奧委會盛讚《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

11月28日,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會總結會在倫敦圓滿落幕。出色締造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北京奧組委代表團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與國際奧委會、倫敦、溫哥華和索契等奧運會主辦城市分享了寶貴的經驗。由北京奧組委授權、北京奧組委、北京電視台、索貝國際機構聯合攝製、聯合出品,專門為此次總結會而制的2008北京奧運會集錦宣傳片《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在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會總結會開幕式上播映,更是得到國際奧委會的高度褒獎,稱其為解碼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寶典。

文化北京,奧運中國,載譽英倫!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指出,主辦城市獨特的文化和激動人心的氛圍是奧運會成功的重要因素。從這一點來說,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無疑是極為出色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以其龐大的賽事規模,壯觀的開幕式、現代化的賽場、近乎完美的組織工作,在許多方面創下了紀錄。獨特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國特色烙印將一個富有詩意的文明古國展現得淋漓盡致,樹立了奧林匹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盛會。

2008北京奧運會集錦宣傳片《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由4個篇章組成:《盛世華夏奧運中國》、《炫舞中國》、《金玉良緣美麗中國》、《吉瑞祥雲色彩中國》,分別對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文化活動、體育展示、頒獎禮儀、奧運景觀等方面的文化創舉進行了總結盤點。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頒獎禮儀

作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收關之作,索貝國際機構此次承制的2008北京奧運會集錦宣傳片與此前出品的30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禮儀官方紀錄片《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同名,並一脈相承,濃縮展現了中華的精神、文化和氣質在奧運史上留下的鮮明印跡。

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會總結會在倫敦開幕時,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說,2008年夏天我們在北京經歷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我們將永遠對中國朋友心存感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都通過不同途徑觀觀看了北京奧運會,創造了奧運史上又一個新紀錄。為北京、中國和奧林匹克運動留下了影響深遠的遺產。(文:索貝)

2008北京奧運會集錦宣傳片《奧林匹克烙上中國印》盤點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文化創舉:《盛世華夏奧運中國》:奧林匹克盛事來到地球上最悠久的東方文明之地,淳樸的中華兒女用激情匯聚的力量讓奧林匹克的聖火在全球60億人民的心中生生不息。舉中國之力,集各方智慧,全民參與的奧運文化盛事在中國展開,讓世界真切的認識了一個歷史悠久、愛好和平、包容開放、發展進步的中國!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距離13.7萬公里,途經五大洲19個國家、19個城市、中國香港、澳門,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113個城市和地區,歷時130天,火炬手21780人,創下歷屆奧運會,火炬手最多、傳遞時間最長和傳遞距離最長三項紀錄;全球三分之二人口通過不同途徑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創造了奧運史又一個新紀錄。開幕式現場共有2.2萬名演員參與演出,動用了47款15153套服裝,9935件道具,1.4萬個耳麥。73處煙火燃放陣地燃放煙火總數33866發。開幕式當天國家體育場中心區人流達16萬人。2008年第6屆奧林匹克文化節,80多個國家20000多名藝術家匯聚中國同台表演;

300多個奧會相關展覽在北京及奧運協辦城市舉行;

80多個國家2400件奧運景觀雕塑作品匯聚北京展出;

中國近30個省市民間藝術家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立體呈現中國文化之美;

204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470名青年代表齊聚北京青年營,並歷史上首次邀請了殘疾人青年代表參加。

……

《炫舞中國》:奧林匹克史上"最經典最壯觀的奧運賽場氛圍"在北京上演,激情動感第29屆北京奧運會,驚艷世界:

奧林匹克史上最大規模的賽前演練;

2年時間,組建了709名工作人員,920餘名專業志願者組成了34個體育展示場館團隊;

奧運會28個大項302個小項、殘奧會約206場的體育展示表演,使用了72000段音樂,120餘位音樂音響師,180餘位播音員;

激動人心的體育展示舞蹈,8500人次,4700場表演;

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北京奧運會頒獎禮儀

體育展示

《金玉良緣美麗中國》:頒獎儀式是奧林匹克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更集中的體現著奧林匹克文化的特徵,並越來越引人注目。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精心策劃可傳達中國文化而又尊崇奧林匹克歷史的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並制定了有特色、高標準、零失誤的統領方針,通過頒獎人員、創意元素、頒獎用品等的精心設計向世界展示和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337名"中國最美"頒獎禮儀專業志願者,使古老的頒獎儀式呈現出年輕的激情與浪漫;

6000枚"金鑲玉"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獎牌,10000年中華玉文明融合百年奧林匹克精神締結"金玉良緣";

青花瓷、玉脂白、寶石藍、國槐綠、粉紅五色系頒獎禮服驚艷世界;

金玉良緣,金聲玉振,2000年前東方大國的禮樂,穿越時空迴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上空;

"絹帛"運動員獲獎證書,傳達"化干戈為玉帛"的情誼,並首次向奧運會前8名獲獎者頒發;

"玉帶祥雲"頒獎台,見證獲獎選手輝煌的瞬間;

"紅紅火火"奧運頒獎花束,鮮艷奪目,美不勝收;

近600人的頒獎禮儀隊伍,向世界奉獻了773場洋溢著喜悅和感動的頒獎儀式,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禮儀之邦的文化魅力。

《吉瑞祥雲色彩中國》:當朵朵吉瑞和諧的祥雲飄揚在奧運賽場上,當聖潔美麗的和平鴿飛舞在世人心中,遠古與當下,東方與西方,在2008完美融匯。中國人用豐富的智慧為2008奧運會創造出了獨特的視覺形象,為奧林匹克渲染上了獨特的色彩,為全球44億觀眾營造出和諧,歡樂,熱烈的奧運氛圍,讓世界人民感受到了和諧,現代,文化的中國形象:15個非競賽場館,31個競賽場館,24個城市奧運文化廣場,6個奧運協辦城市景觀突現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獨特氛圍;

中國紅,琉璃黃,青瓷蘭,國槐綠,長城灰,羊脂白6組主色和10種輔色構成的色彩系統,由雙色,四色和多色漸變形式呈現的祥雲紋樣;

約735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奧運城市景觀,覆蓋了北京2/3區域,奧運場館景觀實施總量50多萬平米;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共約12萬面旗,城市景觀和場館成為優勢互補的聯合體;

奧運會註冊景觀實施人員近1200人,殘奧會800人;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中國履行了諾言。完美的保障、美麗的場館、歡呼的人群、熱情的志願者(文:索貝)

獲獎名單

一等獎
1、郭培
2、武學凱
二等獎
1、尤珈
2、張俊起
三等獎
1、付奎
2、王悅/魯閩/呂經
3、賀陽
4、沈雷
5、張義超
6、吳妍妍/姬靜/馬凱/孫迎

相關詞條

北京2008年奧運會 奧運會 北京奧組委 禮服 頒獎 志願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