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是目前所見戰國秦漢古書類竹簡中數量最大、保存質量最好的一批,是繼上世紀發現的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郭店楚簡、上博楚簡,以及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的戰國竹簡之後,問世的又一座出土典籍寶庫。北大藏西漢竹書對於先秦史、秦漢史、古代思想史、自然科學史、醫學史、書法藝術史、歷史文獻學、文字學、簡牘書籍制度等諸多領域的研究,都具有非同尋常的學術價值。《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的第二卷《老子》於2013年2月面世,竹書的其餘內容也將陸續出版。

概述

北大珍藏西漢竹書北大珍藏西漢竹書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被譽為繼“馬王堆帛書”、“銀雀山漢簡”之後問世的又一座漢代典籍寶庫。它2009年從海外回歸入藏北京大學,其中包括3300多枚竹簡,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六大門類。西漢竹書對於中國上古歷史、思想、文化、科技、書法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年代

從竹簡上出現的“孝景元年”字樣,可以大致推出竹簡的年代大約在西漢中期,其中多數可能抄於漢武帝時代。  

來源

北京大學於2009年初接受捐贈,收藏了一批從海外搶救回歸的西漢竹簡。雖然北大出土文獻研究所以捐贈方要求為名義,拒絕透露入藏的這批竹簡的任何細節,但整理工作的朱鳳瀚表示,在對殘留泥土、編繩、絲織品和漆器殘片進行取樣分析後,初步定為西漢初年,其來源可能是南方的漢代墓葬。發現——出境——回流,似乎成為近年來國內簡牘命運的普遍縮影。

保存情況

色澤

竹簡保存情況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質地硬實,字跡清晰,墨色黑亮。其中,《日書》(類似“黃曆”的占卜用書)等書簡上保存有朱紅色界欄和圖畫,色彩鮮艷如新。

規格

這批竹簡按照長度,可分為長、中、短三種規格,簡頭端均修治平齊。

長簡約長46厘米,相當於漢尺二尺,三道編繩,內容為《日書》等選擇類數術文獻。

中簡長30一32厘米,相當於漢尺一尺三寸至四寸,三道編繩,內容為各種古代典籍。短簡長約23厘米,相當於漢尺一尺,兩道編繩,內容為醫藥類古籍。

短簡為先抄寫、後編連,無契口,殘留的編繩覆蓋於部分文字之上,這種情況以往僅見於文書類簡,在書籍類簡中甚為罕見。

書體

竹簡上的文字抄寫極為工整,至少有七八種不同的書風,或古樸,或飄逸,或剛勁,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稱漢代隸書中的精品,書法藝術價值極高。

內容分類

竹書內容基本涵蓋了《漢書·藝文志》所劃分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六大門類。

六藝類

123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部分)

“六藝”類文字學經典《倉頡篇》赫然其中。《倉頡篇》原本是秦丞相李斯等人編纂的識字課本,西漢時期經過改編,形成“六十字一章”的結構。此書宋代以後就已亡佚,自20世紀初以來,地下出土了不少書寫《倉頡篇》的漢代簡牘,但大多是零星片段,其中存字最多的雙古堆漢簡《倉頡篇》也只有541字。北大藏西漢竹書《倉頡篇》現存1300多字,遠遠超過以往的發現。同時還保存了少數完整的章節,不是漢代流行的“六十字一章”,而是更接近秦代版本的原貌。

諸子類

北大漢簡中的諸子類著作首推《老子》。北大藏西漢竹書《老子》現存5200多字,超過了馬王堆帛書《老子》,是目前最為完整的簡帛《老子》古本。在兩枚竹簡背面發現“老子上經”、“老子下經”的篇題,這是《老子》書名在簡帛文獻中的首次發現,而且證實了《老子》稱“經”的記載。它還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結構,共分77章,不同於傳世《老子》版本的81章,這對於研究《老子》分章的演變很有價值。

其次有篇題為《周馴(訓)》的古佚書,現存竹簡200餘枚,近4800字。全書採用“周昭文公”以歷史典故訓導“[1](恭)太子”的形式,記載了上至遠古堯舜、下至戰國中期的若干重要史事,並論述治國為君之道,其成書年代可能在戰國晚期。這篇文獻應該就是早己亡佚的《漢志》諸子類“道家”之下著錄的“《周訓》十四篇”。
其三是篇題為《妄稽》的古佚書,現存竹簡110餘枚,近3000字,記錄了一個士人家庭內部因妻妾矛盾而引發的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應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篇幅最長的古小說,屬於《漢志》“諸子”十家之中的“小說家”。以往出土簡帛文獻僅見天水放馬灘秦簡中有一短篇志怪故事。北大漢簡《妄稽》篇讓人們看到西漢時期已存在篇幅較長、文學性和故事性較強的世俗題材小說,這將改寫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有關篇章。
另外還有數十枚竹簡,從內容和體裁看,也屬於諸子類的古書。其中有部分內容見於《韓詩外傳》、《晏子春秋》、《說苑》等文獻,但並不完全一致,還有一些內容則為前所未見。可惜這些竹簡多有殘缺,無法復原完整的篇章。

詩賦類

北大漢簡中有一篇文學作品,存竹簡50餘枚,約1200餘字。通篇採取“魂”與“魄子”對話的形式,其構思奇特、氣勢恢宏、詞藻豐富、鋪陳排比,文體應屬於漢賦,暫題為《魂魄賦》。經對比發現,其體裁和部分文句與枚乘的代表作《七發》相似,但多有不同之處,可能是同時代人的作品或後人模擬之作。在以往出土戰國秦漢簡帛資料中,詩賦類作品僅有銀雀山漢簡《唐勒》,尹灣漢簡《神烏賦》和敦煌漢簡《風雨詩》等少量發現。《唐勒》屬於賦體,被認為是戰國晚期宋玉的作品,但殘斷較甚,難以復原全貌。北大漢簡《魂魄賦》,是已知出土簡帛文獻中年代最早、篇幅最長、保存最為完整、文學水平最高的漢賦,對於研究漢賦的形成和發展史有研究價值。

兵書類

有十餘枚竹簡內容與銀雀山漢簡中的《地典》相似,屬於《漢志》“兵書略”之下的兵陰陽家,是古代兵學與數術之學相結合的產物。

數術類

竹書中種類豐富的“數術”類文獻,總數達1600多枚竹簡,保存了《日書》、《日忌》、《日約》、《節》、《雨書》、《揕(堪)輿》、《荊決》、《六博》等篇名。其中多數內容為前所未見,例如《六博》是利用博局進行占卜,《雨書》是通過風雨雷電等氣候現象預測吉凶,《揕(堪)輿》則首次揭示了堪輿術的本來面目——並非後世的風水學,而是古代擇日術之一。竹書中屬於“方技”類的文獻有總數達700多枚的醫簡,這是繼馬王堆漢墓簡帛古醫書之後,漢代醫學文獻的又一次重大發現。竹簡上記載的180多個古醫方,內容涉及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等多個科目,可與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對勘並補充其不足。

方技類

北大漢簡中長23厘米左右的短簡全部為治療各種疾病的古醫方,屬於《漢志》方技略之下的“經方”類。存竹簡700餘枚,其中完整簡530餘枚。每一個醫方均獨立為一章,前有分章號和數字編號,最大編號為“百八十七”。在正文之前還有一卷單獨成編的目錄,只記編號和醫方名。其內容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病名、症狀、用藥種類、數量、炮製方法、服藥方法和禁忌。這些醫方與馬王堆漢墓帛中的《五十二病方》有密切關係,一些內容相似。不同之處在於,《五十二病方》的“五十二”是指病方的大類,每一類下包含多個單方,而北大醫簡的編號均是指單獨的醫方。儘管北大醫簡單方的總數量不如《五十二病方》多(後者保存單方283個),但有很多內容為後者所無,或者可對後者殘缺的部分加以補充。尤為重要的是,在少數單方的章末簡正面下部,有“秦氏方”、“泠遊方”、“翁壹方”等篇題,這些人名應該都是古代名醫,其中的“秦氏”或即戰國名醫扁鵲(秦越人)。這些篇題顯示,北大醫簡可能是由當時流傳的名醫驗方中摘編而成。北大漢簡中的古醫書,是馬王堆簡帛古醫書之後最為豐富的一批出土醫學文獻,再次證明了中華傳統醫學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北大簡本古醫書與馬王堆醫書的比較,綜合研究,將把中國早期醫學文獻和醫學史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學術價值

一、在北大漢簡中沒有發現儒家經典,而道家和數術,方技類文獻則占有相當大比重。這一點與馬王堆帛書比較接近,對於認識西漢中期以前南方地區的文化氛圍和學術風氣極有啟發意義。

二、以往發現的漢代簡牘,其年代主要集中在西漢早期和晚期,西漢中期即武帝至宣帝時期的簡牘發現較少,而這一時期正是隸書走向成熟定型的階段。北大漢簡恰好彌補了這一年代上的缺環,對於研究隸書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三、北大漢簡書法之精彩在出土簡牘中極為罕見。據初步觀察,有多種不同的書風(即由多位不同的書手抄寫),或古樸、或飄逸、或剛勁、或凝重,各具特色,都堪稱漢代隸書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四,這批竹簡數量龐大,保存質量極佳,為研究古代簡牘書冊的用材、修治、編連、尺寸、篇題、標點符號等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這批漢代竹簡入藏後,根據以往出土飽水竹簡保護的經驗,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工作人員在整理工作人員在整理

1、入藏時基本狀況:漢簡入藏時竹簡處於飽水狀態,已經過初步清洗,洗掉了大部分的泥土,並且已打開混合放置在九個塑膠容器中,有極少量編繩殘留。原持有者為了防腐,將其浸泡在乙二醛溶液當中。漢簡竹子表面顏色變淺,接近竹子本色。以單個個體計算,保存狀況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簡體保持完整的約占整個竹簡量的50%,簡體柔軟,邊角銳利,沒有明顯的爛角,分劈現象;殘損20%以下的約占總量的20%,部分簡存在爛角,少量出現一端有分劈現象;殘損較為嚴重的(長度不足80%)約占30%,多存在爛角,分劈現象,許多長度不足4-5厘米。漢簡字跡基本保持完好,極少量字由於簡體糟朽出現缺損。部分紅色顏料有些浮動,可能與顏料層較厚,顏料膠結物失去作用有關。
2、清洗與固定:為了便於整理和以後進一步保護工作的需要,請簡牘博物館有關專家使用純淨水對竹簡進行清洗。拍照以後,根據竹簡保存情況,用玻璃片雙面或單面捆綁固定,並附加編號簽牌。
3、浸泡保存:根據以往出土飽水竹簡保護的經驗,特別是長沙走馬樓竹簡保護工作的經驗,在脫水保護工作之前,仍採取浸水保存。同時,純淨水浸泡,可以幫助脫去原持有者使用的乙二醛,為下一步脫水保護提供方便。竹簡避光保存,器具經過消毒滅菌,再將竹簡浸入純淨水中,配合使用低濃度季銨鹽類防腐劑。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和更換保存液。浸水竹簡保存的庫房環境保持在20℃,並且以窗簾遮光。
4、安全管理:竹簡存放庫房有24小時監控錄像,所有進出庫房的工作和研究人員採取實名登記,並記錄出入時間。為了防止竹簡保存液受到污染,所有進入人員在查看竹簡時均戴口罩。
5、下一步保護措施——脫水保護:在漢簡釋讀編綴之後,制定保護脫水方案,進行脫水保護。在漢簡釋讀編綴之後,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制定保護脫水方案,進行脫水保護。

整理出版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卷)《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卷)

2009年1月11日,這批竹簡入藏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博物館隨即準備好專門的文物庫房以存放竹簡,並採取了嚴密的安保措施。

2009年3月開始對竹簡進行了清理、剝離、處理,並進行了排版、拍照、記錄。

2009年3月13日至30日,完成了竹簡的清理和拍照工作。對全部有字簡和無字簡(包括殘斷無字簡)都給以編號,共編號3346個。竹簡拍照完畢捆綁加固後,由部分研究生對其簡長、簡寬、契口、編繩位置等數據進行測量登記,並記錄簡單的釋文,以便核對。然後分別放入容器中,用純淨水浸泡保存。

4月中旬至5月底,完成了對竹簡內容的初步分類和分篇工作。分類工作首先根據竹簡的長度、形制、文字書體,然後參考文字內容等因素進行,同時還對部分殘斷竹簡進行了綴合、編連。

6月8日,學校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由朱鳳瀚教授任所長,考古文博學院趙化成教授任副所長。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自2012年底開始逐卷陸續出版,全書分為七卷。2013年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捲圖版內容非常豐富,首次收錄竹簡背面劃痕示意圖,還附有簡冊照片的完整復原圖拉頁,使讀者能一窺竹書《老子》全貌。 第一卷《蒼頡篇》和第三卷《周馴》、《趙正書》等文獻也已形成初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