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巍[北京大學副教授]

韓巍[北京大學副教授]

韓巍,男,籍貫山東日照,1978年3月生於湖北宜昌。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96年至2000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專業,本科。

2000年至2003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商周考古專業,碩士。論文題目:《西周墓葬的殉人與殉牲》。

2003年至2007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文獻專業,博士。論文題目:《西周金文世族研究》。

任職經歷

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

2009年6月至今,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講師、副教授。

訪學經歷

2008年7月至9月,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訪問學者。

學術專長

先秦史,中國青銅時代考古,古文字與出土文獻。

主講課程

本科生:簡帛文獻與學術史。

研究生:商周金文研讀,簡帛文獻研讀。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西周青銅器與銘文,西周史,戰國秦漢出土簡帛文獻。

從2009年初開始,先後參加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和秦簡牘的整理工作。

主要貢獻

編著

《黃土與青銅——先秦的物質文明》(《中華文明史》普及讀本,以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一卷為基礎編寫),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論文

1.《對王國維“先公先王二考”的回顧和思考》,《中國學術》總第24期,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

2.《宋代仿古製作的“樣本”問題》,收入《宋韻——四川窖藏文物輯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3.《關於絳縣倗伯夫婦墓的幾個問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會議論文(2006年10月)。

4.《周原強家西周銅器群世系問題辨析》,《中國歷史文物》2007年第3期。

5.《眉縣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關問題》,《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4期。

6.《簋年代及相關問題》,北京大學古代文明中心編:《古代文明》第六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12月。

7.《單逑諸器銘文習語的時代特點和斷代意義》,《南開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6期。

8.《冊命銘文的變化與西周厲、宣銅器分界》,《文物》2009年第1期。

9.《讀〈首陽吉金〉瑣記六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古代青銅器國際研討會論文,2009年4月17日-18日。 修訂稿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10.《西周金文中的“異人同名”現象及其對斷代研究的影響》,《東南文化》2009年第6期。

11.《北京大學新獲西漢竹書概述》,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1期,中華書局2010年4月(署名“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本人為實際執筆者)。

12.《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本〈老子〉的文獻學價值》,《中國哲學史》2010年第4期。

13.《探尋西周王朝的衰亡軌跡——〈西周的滅亡〉讀後記》,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編:《九州學林》2010年春夏季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14.《重論西周單氏家族世系——兼談周代家族制度的一些問題》,收入朱鳳瀚主編:《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15.《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概說》,《文物》2011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與朱鳳瀚、陳侃理共同執筆)

16.《北大漢簡〈老子〉簡介》,《文物》2011年第6期。

17.《冊命體制與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編:《九州學林》2011年春季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18.《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述》,《文物》2012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與朱鳳瀚、陳侃理共同執筆)

19.《北大秦簡中的數學文獻》,《文物》2012年第6期。

其他

1.參加李零教授主持的張政烺先生《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手稿整理工作,負責《周易·繫辭》,成果收入《張政烺論〈易〉叢稿》,中華書局2011年1月。

2.參加朱鳳瀚教授主持的張政烺先生《〈兩周金文辭大系〉批註》手稿整理工作,負責西周中晚期部分(約3萬字),成果收入《張政烺批註〈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華書局2011年3月。

參加學術會議

1.參與籌備2009年11月5日召開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情況通報暨座談會”,並在會上做關於北大漢簡《老子》的報告。

2.2010年9月6日,參加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的“老子:文獻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題為《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本〈老子〉的文獻學價值》的主題報告。

3.參與籌備2010年10月24日召開的“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情況通報暨座談會”,並在會上做關於秦簡牘《算數書》的報告。

4.2010年11月5日至7日,赴美國芝加哥參加由芝加哥大學顧立雅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和芝加哥美術館共同主辦的“二十年來新見古代中國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首陽齋藏器及其他”,宣讀論文:《新出金文與西周諸侯稱謂的再認識》。

5.2011年7月3日,參加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的“出土文獻與古代思想記憶的新方位”論壇。

6.2011年10月12-13日,在南京參加“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第三次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7.2012年5月12—13日,應耶魯大學歷史系金安平教授邀請,赴耶魯大學參加“北大漢簡工作坊”,發表報告“西漢竹書《老子》的文本特徵與學術價值”。(與朱鳳瀚教授、何晉副教授一起)。

8.2012年8月13日-15日,參加上海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陝西韓城出土芮國文物暨周代封國考古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橫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問題的探討》。

9.2012年10月20日,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研討會”(北京),發表報告:《北京大學藏秦漢簡牘整理工作的進展和收穫》。

10.2012年10月27日-28日,參加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獻研究所主辦的“簡牘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暨第一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北京),宣讀論文:《西漢竹書〈老子〉簡背劃痕的初步分析》。

11.2012年11月17日-19日,參加由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秦簡牘研究”(武漢),宣讀論文:《北大秦簡〈算書〉土地面積類算題初識》。

12.2012年11月24日-25日,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道家研究——學術·信仰·生活”(廈門),發表主題報告:《西漢竹書〈老子〉的文本特徵和學術價值》。

參與科研項目

一、主持科研項目:

1.2008年8月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資助,申報課題:“西周青銅器銘文所見世族的綜合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西周晚期青銅器銘文綜合研究”(09YJC770001),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西周金文所見世族通考”(11CZS008),2011年7月—2014年12月。

二、參加科研項目

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周重要青銅器銘文綜合研究”(07JJD770091),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已結項)。

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西漢竹書整理與研究”(09JZD770041),2009年12月立項。個人負責“漢簡《老子》整理與研究”子課題,參加“西漢竹書文字編及資料庫”子課題,並擔任項目常務秘書。

3.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子項目“古代簡牘保護與整理研究”。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整理與研究”(10&ZD090),2010年12月立項。個人負責“秦簡《算數書》整理與研究”和“秦簡《道里書》整理與研究”子課題,參加“秦簡牘文字編及資料庫”子課題。

5.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專項“高校教材《中華文明史》”(09JZDMG010),2009年12月立項。個人負責撰寫先秦歷史與物質文明部分,約3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