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馬灘秦簡

天水放馬灘秦簡

甘肅省天水市出土的戰國晚期秦國竹簡。1986年6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放馬灘1號秦墓中發掘出土,共460枚。竹簡大多數保存完整,出土時置於棺內頭骨右側。由於長期浸泡在墓內積水中,質地鬆軟,編繩已朽。從留存痕跡看,其簡冊有上、中、下三道緯編,每簡右側編繩處都有三角小鍥口,並留有編繩朽痕,系絲織物。大部分簡的天地頭正背兩面粘有深藍色粗布片,可推測出當時編冊後曾用布包裹粘托,以作裝幀。簡文以小篆書寫,間雜隸書。文字一律書寫在篾黃面,篾青面無文字。每簡最多容43字,一般在25~40字之間。每簡書寫一條內容,至一章寫完,如有空餘,再寫不同的章節,其間用大小圓點和粗線段區分,以示分章。如遇轉行,必寫在與之鄰近簡的空餘處。經整理,內容有甲乙兩種《日書》和《墓主記》。

基本信息

天水放馬灘秦簡

正文

甘肅省天水市出土的戰國晚期秦國竹簡。1986年 6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天水市北道區黨川鄉放馬灘 1號秦墓中發掘出土,共 460枚。竹簡大多數保存完整,出土時置於棺內頭骨右側。由於長期浸泡在墓內積水中,質地鬆軟,編繩已朽。從留存痕跡看,其簡冊有上、中、下三道緯編,每簡右側編繩處都有三角小鍥口,並留有編繩朽痕,系絲織物。大部分簡的天地頭正背兩面粘有深藍色粗布片,可推測出當時編冊後曾用布包裹粘托,以作裝幀。簡文以小篆書寫,間雜隸書。文字一律書寫在篾黃面,篾青面無文字。每簡最多容43字,一般在 25~40 字之間。每簡書寫一條內容,至一章寫完,如有空餘,再寫不同的章節,其間用大小圓點和粗線段區分,以示分章。如遇轉行,必寫在與之鄰近簡的空餘處。經整理,內容有甲乙兩種《日書》和《墓主記》。
甲種《日書》,共73枚,出土時卷在最中間,簡長27.5厘米,寬 0.7厘米,厚 0.2厘米。內容可分八章:《月建》、《建除》、《亡盜》、《入月吉凶》、《男女日》、《生子》、《禹須臾行》、《忌》。
乙種《日書》,共379枚,簡長23厘米,寬0.6厘米,厚 0.2厘米。內容有20餘章,前七章與甲種同,其他另有:《門忌》、《日忌》、《月忌》、《五種忌》、《入官忌》、《天官書》、《五行書》、《律書》、《巫醫》、《占卦》、《牝牡月》、《晝夜長短表》、《四時啻》等。
《墓主記》,共 8 枚,簡長 23厘米,寬 0.6厘米,厚 0.2厘米。內容是邽縣丞向秦國御史呈交的一份“謁書”,記述一位名叫丹者死而復生之事和簡歷。發掘者稱為《墓主記》,有的學者認為與《搜神記》等志怪書相類,應是志怪書之濫觴。
在天水放馬灘秦簡中,《日書》是主要部分。這部《日書》是繼湖北雲夢秦簡《日書》發現後的有關日書的又一次重大發現。天水《日書》與雲夢《日書》的內容有同有異,反映了秦文化與楚文化的同異,是研究當時社會政治、文化、思想、民俗以及農業、人口、人民生活的原始資料。《墓主記》在這批簡中所占數量雖少,對研究秦國官制、行政建置以及邽縣機構的設定卻有著重要價值。

配圖

天水放馬灘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