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咳

北京咳

北京咳(Beijing Cough),是居住在北京之外的人易患的一種呼吸道症候,主要表現為咽癢乾咳,類似外國人水土不服的一種表現,即來到北京就發作,走了就會好。這一現象一方面由於北京乾燥的氣候,另一方面也是由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北京咳是老百姓、特別是外國人的一種說法,並不是一個醫學名詞和學術概念,也沒有一個定義和確切的症候群。“北京咳”的叫法,已經在外國人中間流傳了十餘年,2013年1月初,“北京咳”竟被外國人白紙黑字地印入了旅遊指南。

基本信息

簡介

北京咳北京咳

北京咳(BeijingCough),是居住在北京的外國人易患的一種呼吸道症候,主要表現為咽癢乾咳,同德里肚(DelhiBelly,一種痢疾性感染,表現為急性腹瀉)和羅馬燒(RomanFever,一種類似肺炎與瘧疾的傳染病)一樣,類似外國人水土不服的一種表現,即來到北京就發作,走了就會好。

北京咳是老百姓、特別是外國人的一種說法,並不是一個醫學名詞學術概念,也沒有一個定義和確切的症候群,醫生在病歷上也從來不診斷北京咳、上海咳。

歷史

北京咳(資料圖)北京咳(資料圖)
至少在1990年,“北京咳”這個辭彙就已出現。其最早來源是《扶輪月刊(TheRotarian)》1990年的第三期。這本由慈善組織扶輪社籌辦的雜誌援引了一篇報告:“工業國家曾經的主要城市現象——空氣污染,已經散播至全世界……在北京,空氣污染相關的呼吸脅迫很常見,被稱為‘北京咳’。”雜誌援引的報告作者是希拉蕊·弗蘭切,她是在新聞上看到的北京咳,因為當時她沒有到過中國。

在學界,北京咳這個詞的使用範圍略有擴展,2002年,一本政治經濟學的書中也有所提及:“城市裡的空氣經常帶有酸味、硫化味,到處都可以聽到‘北京咳’。”

這個形象且易產生共鳴的概念在民間中流傳頗廣,北京咳頻繁出現在旅遊攻略中。2003年的一本《文化震撼,游遍北京(CultureShock!BeijingatYourDoor)》的旅遊書如是提醒遊客:很多人抱怨“北京咳”......我們還不知道防止或是治癒“北京咳”的方法。

後來,越來越多的網站中出現了類似的提示,奧運會前後達到了高峰。同時,也有中國人聽說這個辭彙,在美國加州教書的老師廖康2006年在部落格中說,自己回國後開始咳嗽,朋友說他被美國純淨的空氣慣嬌貴了,患上了北京咳。

病因

氣候原因

北京的空氣狀況北京的空氣狀況

北京冬天氣候乾燥,容易導致咳嗽。1961年至1990年,北京12月平均降水量為2.3毫米,上海為34.7毫米,廣州為23.5毫米,而美國紐約為86.9毫米,英國倫敦為79毫米,日本東京為39.6毫米。北京冬春季尤為乾燥,是許多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一定程度上也誘發了咳嗽。

空氣污染

北京空氣污染指數北京空氣污染指數截圖
我國空氣品質與已開發國家有差距,尤其是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而空氣品質對人體呼吸系統的影響很大,外國人可能就是因為不適應北京空氣而咳嗽,這是呼吸系統自潔能力的體現。北京冬春季處於採暖期,需要大量燃煤,隨即產生大量二氧化硫等空氣污染物,再加上乾燥少雨,空氣品質會比其他季節差。

很多外國人將原因歸結為北京的空氣品質狀況,而對於空氣顆粒物的危害,大多數北京人是在2011年的PM2.5風波之後才有所了解。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皮膚黏膜對於空氣中的小顆粒物過敏,耳鼻喉都會受到影響。夜裡咳嗽是因為鼻子裡的髒東西在睡覺時流到了喉嚨里。

北京大氣污染是全國五大中心城市中最嚴重的,2011年世界1085個大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倒數第42位。

症狀與危害

表現為不定時發生的乾咳或是喉嚨瘙癢,從12月份持續到4月份。很多外國人及在國外長期生活的中國人一到北京就開始乾咳,回到國外後一個月左右症狀就會消失。北京咳並不為北京人所注意,但在外國人眼中,北京人一直在咳嗽。

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每增加1倍,慢性障礙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就增加38%。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還會增加肺癌發病率。 北京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數據顯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戶籍人口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位,2001至2010年,北京肺癌發病率增長了56%。

PM2.5粒徑小,比表面積相對大,更易富集空氣中各種有毒重金屬、酸性氧化物、有機污染物等多種化學物質以及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PM2.5能通過呼吸系統被人體直接吸入,沉積到肺泡,甚至可通過肺直接吸收而到達體內其他器官。如果長期吸入PM2.5的污染空氣,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和組織結構的損害,並可引起暴露人群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的明顯增加。與此同時,PM2.5所攜帶的重金屬、PAHs(多環芳烴)等物質增大了暴露人群的罹患癌症的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8萬人死亡和4.6億生命損失年(lostlife-years)是由於城市空氣污染所致,其中約有2/3死亡率和生命損失年發生在亞洲的開發中國家。據估算,全球3%的青少年心血管死亡率、約5%的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和約1%兒童的急性呼吸感染死亡率都是由大氣中顆粒物污染所致。
空氣污染也造成極大經濟損失。2007年世界銀行對中國空氣污染導致的經濟損失估算得出,空氣污染導致的健康損失占GDP的3.8%。有專家對中國111個大中型城市的健康經濟效益分析顯示,2004年顆粒物PM10污染導致的總的健康經濟損失大約為2334億元 。

專家觀點

醫學領域,臨床醫生則對這個詞語態度各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劉又寧說:“這不是一個醫學名詞,也不是一個學術概念;沒有一個定義,也沒有它的症候群,這純是外國人編的。”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王京嵐表示,“北京咳”也算是病,是一種氣道高反應性,指氣道受到某種刺激而發生收縮反應,表現為咳嗽、胸悶、哮喘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何權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引發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菸、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氣候原因和空氣污染等等,不能簡單地下定論。“在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之前,不能說什麼‘北京咳’,這詞兒是對北京的極度侮辱!”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教授潘小川表示“北京咳”並非北京獨有現象,在國內一些污染嚴重的城市,一些體質敏感的人均可能會出現一些呼吸道疾病和身體不適 。“北京咳”的表現更像是醫學上講的“人體耐受”,因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變換環境會出現類似於水土不服的反應,包括咳嗽、腹瀉等等。“這就是大家的一個提法而已,沒必要太過介意。”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則明確地表示,“空氣污染是毫無疑問的(導致‘北京咳’的原因)。”北京市空氣中PM2.5濃度過高,人體如果長期吸入,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和組織結構的損害。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說:“PM2.5污染悄然吞噬掉的不僅是城市的藍天,還有公眾健康和國民經濟。”。

預防

1、一些過敏體質者服用過敏藥後症狀會緩解。最重要的預防措施是一直戴口罩,也不要去戶外運動。[2]另外選口罩也是非常重要的,網上都推薦N95、N99醫用口罩,醫用口罩中,“N”的意思是不適合油性的顆粒(如炒菜產生的油煙)。“95”“99”是指,在NIOSH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過濾效率達到95%、99%。
2、在室外,一些過敏體質者服用過敏藥後症狀會緩解,另外孩子如咳喘、同時有發熱等表現,應及時用藥,可對症採用如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等,嚴重時及時就醫;最重要的預防措施是一直戴口罩,也不要在室外空氣品質不佳的情況下去戶外運動。
另外需要注意:口罩佩戴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出現呼吸困難或不適,當發現呼吸阻力變大、口罩損毀等情況要立即更換。
3、吃黑木耳和豬血能除體內灰塵。醫學研究證明,黑木耳具有益氣強身、滋腎養胃、活血的功能。其中的植物膠原成分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對於無意吃下的沙子、金屬屑等具有溶解和氧化作用。常吃黑木耳能清理消化道、洗滌腸胃。豬血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有除肺塵的作用。豬血中的蛋白質經人體分解後,可產生一種消毒及潤腸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把進入人體的粉塵和有害金屬微粒通過排泄帶出體外,堪稱人體污物的“清道夫”。但要注意,市場上有些摻假的豬血,這種豬血吃了沒用

4、室內使用空氣淨化器也是很好的方法,最好要帶消毒功能。空氣淨化器的作用是殺菌消毒除煙塵除甲醛,製造活力氧,有一定的健康效果。但有些淨化器效果不大,市民應購買正規品牌、帶消毒功能的淨化器。想要在根本上應對和預防北京咳,環保還是必經之路:
北京市至少應在以下方面採取有力的措施:對中心城區進行功能疏解,將一些批發市場、車站、醫院等機構向郊區遷移;對污染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和關停並轉;發展公共運輸,推廣新能源汽車;政府部門帶頭限制和減少公車;發揮專家優勢進行大氣污染研究,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等。
中國正處於污染高發和污染面積日趨擴大的時期,末端空氣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決問題。對於PM2.5的防治已成為全國關注熱點,有不少市民和專家提議治污要從源頭嚴控治理,控制燃煤總量增速過快的趨勢,嚴整機動車尾氣排放,才會有這一現象的根本改變有效果。

治理

“污染是城市乃至國家發展的一個階段。”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崔九思教授表示,就像孩子慢慢長大一樣,治理城市空氣污染也需要這個過程。
其實,空氣污染問題並不僅僅困擾著中國,在很多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曾給民眾帶來煩惱。“北京咳”這樣的現象,國外已開發國家同樣經歷過。
“霧都”曾是英國倫敦的代名詞。1952年冬,倫敦發生“煙霧事件”,僅在5日到8日這4天裡,死亡人數就高達4000人。大霧散去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並為摘下“霧都”的帽子付出了半個世紀的努力。1956年,英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規定倫敦城內電廠必須關閉。以後的幾十年中,英國針對廢氣排放制訂了明確的處罰措施,並通過抑制私家車數量,減少了空氣中的煙塵和顆粒物。到了1975年,倫敦霧日便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15天。此外,德國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從1979年開始,環境專家崔九思就在我國主持“全球環境監測系統”。“當時,二氧化硫和總吸入顆粒物明顯超標,國家馬上進行了治理。”崔九思回憶說,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北京治理空氣污染的步伐從未停下過,經歷了治理煤爐、風沙和增加綠化面積的三個階段。
起初,燃煤是北京空氣污染的首要來源。為解決這一問題,從1999年以來,北京城區4.4萬台機關單位茶爐大灶完成“煤改氣”,促使燃煤在能源比重中持續下降。此後,北京大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將首鋼等200多家重污染企業關停或搬離。“治理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環境專家崔九思表示,直至2011年,全市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286天,比1998年多出186天。
“目前,北京空氣污染問題和十年前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環境專家彭應登表示,汽車尾氣已成為北京空氣污染的首要因素。環境專家馬軍也認為,北京汽車數量呈爆炸式增長,雖然開始控制,但已錯過最佳時機,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為解決空氣污染,我們可以從小的方面下手,比如增加小區和公共空間的綠化面積、治理建築工地揚塵、管理運輸渣土的大型車輛、嚴禁近郊私自焚燒垃圾和枯草敗葉、供暖期間降低室內溫度等。
“治理空氣污染不全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老百姓的參與,從身邊小事做起。”環境專家崔九思表示,人們可以少開車,多乘坐公共運輸,少吃燒烤,過低碳生活。
而且,環境專家彭應登表示,北京已設立35個空氣品質監測站,每個小時都會更新數據,居民可以登入北京市環保局網站,隨時了解空氣污染物濃度值,調整出行安排,在污染問題無法徹底解決之前,市民們出門時可以戴上口罩,家中養些綠植、多喝水等。

影響

反對的聲音

“外來人口把‘北京咳’作為標籤貼在北京這所千年古都上,不免讓人覺得苦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表示,空氣污染問題關係到北京乃至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可能會給政府帶來負面影響。在北京生活兩年的美國人傑克表示,應該設計一個手機程式,當空氣污染指數達到200時,就自動幫人訂張機票離開中國。
“最近老是有人問我‘北京咳’,醫學上根本就沒這個詞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何權瀛非常激動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引發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菸、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氣候原因和空氣污染等等,不能簡單地下定論。“在沒有找到明確的證據之前,不能說什麼‘北京咳’,這詞兒是對北京的極度侮辱!”

理性的分析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教授潘小川則表示,“北京咳”的表現更像是醫學上講的“人體耐受”,因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變換環境會出現類似於水土不服的反應,包括咳嗽、腹瀉等等。“這就是大家的一個提法而已,沒必要太過介意。”
北京大氣污染是全國五大中心城市中最嚴重的,2011年世界1085個大城市排名中,北京排名倒數第42位。環境專家馬軍說,“北京咳”的確會影響首都形象,但當下我們更該重視空氣污染對生活在北京的人造成的健康傷害。
北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柯會星表示,空氣污染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每增加1倍,慢性障礙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就增加38%。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副主任潘小川認為,除了咳嗽,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還會增加肺癌發病率。北京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數據顯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戶籍人口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位,2001至2010年,北京肺癌發病率增長了56%。

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是關鍵

2012年12月5日,國家環保部發布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要求全國涉及近14%國土面積的47個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2.5下降5%的指標;對於空氣污染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城市,必須編制空氣污染達標規劃。
2012年,PM2.5治理更是被列為北京市的“一號實事”,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執行京標準,首次規定了顆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中,“十二五”期間,全國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則是15%。與此同時,在中國過半的PM2.5超標的城市裡,至今只有北京明確提出了PM2.5在2030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治理時間表。
但專家表示,《規劃》里5%改善目標的制定是按照重點區域煤炭消費在“十二五”期間增加30%、機動車增加50%的假設來計算的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即使採取最嚴格的污染排放標準(即末端污染治理技術),未來五年重點區域PM2.5的下降目標僅能達到5%。面對多個城市超標數倍、公共健康代價巨大的現實,這樣的煤炭消費增長、機動車增加趨勢意味著達標路漫漫。
“按照近期頒布的國家規劃,中國大部分超標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氣品質治理到國家二級標準。這意味著下一代人要繼續時刻暴露在高度威脅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國的公眾等不起20年。”周嶸道。
潘小川等人的研究指出,在PM2.5治理和防護,需要多管齊下,不僅需要公眾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並掌握有效的防護手段,更需要政府帶頭深入對中國PM2.5的研究與監測,制定相關的治理政策。
首先就是要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基於單純末端空氣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決中國空氣污染的嚴峻現實,如不大力控制燃煤總量增速過快的趨勢,很有可能“十二五”期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末端減排控制成果會被燃煤增加排放抵消,其排放的其他特徵污染物也會進一步加劇空氣污染。因此,在PM2.5污染尤為嚴重的重點區域應當考慮立即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消費控制,有條件的城市群、區域開展跨行政區的煤炭消費零增長控制甚至削減目標。
其次,應立即推動現有燃煤電廠的脫硝改造和工業鍋爐的關停與脫硫、脫硝改造。雖然國家已經發布《火電行業污染排放標準》,大幅收緊電力行業各項污染物排放限制並明確現有電廠需要在2014年7月達到排放標準,但自標準實施至今,火電行業脫硝改造進展甚緩。
最後,進一步改進排污收費政策。中國現有的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大大低於企業治理污染物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治污的積極主動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邊界模糊。應提高排污收費標準,並加強監管,大大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此外,宋國君表示,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可吸入顆粒物(如PM2.5和PM10)的重要源頭。據悉,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兩億輛,而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520萬輛。有研究顯示,在北京地區的主要污染源中,機動車尾氣排放所占比例最大,超過了50%。宋國君認為,相關部門也需要在機動車尾氣排放方面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油品質量,控制機動車數量,加大對公共運輸的投入,提倡綠色出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