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食管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發生於食管黏膜有破損的情況下化膿性細菌侵入食管黏膜所導致的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食管異物或器械檢查造成食管黏膜損傷的基礎上。化膿性食管炎可以是局限性病變,多數形成一個或多個黏膜下膿腫,膿腫引流至食管腔後可自然痊癒。感染也可以擴散而引起食管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和縱隔或毗鄰胸腔形成瘺管。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化膿性食管炎

化膿性食管炎化膿性食管炎

疾病分類:消化內科

疾病描述

化膿性食管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發生於食管黏膜有破損的情況下化膿性細菌侵入食管黏膜所導致的化膿性炎症。多繼發於食管異物或器械檢查造成食管黏膜損傷的基礎上。化膿性食管炎可以是局限性病變,多數形成一個或多個黏膜下膿腫,膿腫引流至食管腔後可自然痊癒。感染也可以擴散而引起食管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和縱隔或毗鄰胸腔形成瘺管。

症狀體徵

主要取決於感染的範圍和患者的反應性。感染較局限的情況下,膿腫可穿破並向食管腔引流而自愈,患者無症狀或僅有頸部疼痛或咽痛。病變範圍較大的患者除頸部疼痛或吞咽痛外,還可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寒戰、發熱等症狀。反應性較高者常可出現高熱。少數患者可發生敗血症並出現相應的表現。

疾病病因

感染的病原體多為咽部的革蘭陽性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在愛滋病病人中有報導與奴卡菌相關的食管潰瘍形成。損傷所致的感染一般發生於損傷部位或附近,免疫功能下降者感染則多見於食管中、下段。感染可較局限,表現為一至數個小膿腫,也可呈較為廣泛的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縱隔或毗鄰臟器而形成瘺管。

病理生理

引起食管黏膜破潰從而使致病菌得以入侵食管壁的任何情況均可導致化膿性食管炎,其中以異物所致機械損傷最為常見。細菌在食管壁增生,並引起局部大量滲出、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及膿液形成。

診斷檢查

診斷:
1.食管異物或器械檢查造成損傷史
2.發熱、胸骨後疼痛等臨床表現。
3.內鏡下發現膿腫等病變。

化膿性食管炎化膿性食管炎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數升高。
2.食管分泌物細菌培養發現致病菌。
其他輔助檢查:
1.內鏡檢查 常見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假膜及局部脆性增加。
2.內鏡活檢病理如在黏膜下層見到較多的細菌即可確立診斷。

治療方案

1.合理選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作用較好,一般常選用對革蘭陽性菌為主的抗生素,有條件時可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臨床使用以靜脈給藥為主。
2.對症治療 可選用H2 受體拮抗藥,如西咪替丁(泰胃美)0.8g,1 次/d,口服;或法莫替丁(高舒達)20mg,3 次/d,口服。H+-K+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洛賽克)膠囊20mg,1 次/d,口服。這些制酸劑可防止胃酸反流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3.通過纖維胃鏡行膿腫引流 可在胃鏡下通過注射針抽吸膿腫部位的膿液以達到部分引流的目的。
4.手術治療 病變累及周圍組織,與縱隔和毗鄰臟器形成瘺管等併發症且經內科保守治療等無效者,可作外科瘺管修補或作食管切除術。

疾病預防

預後: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預防:防止異物、機械損傷對食管黏膜的破壞而引起的致病菌侵入食管壁,形成炎症。

鑑別診斷

化膿性食管炎常發生在全身免疫力低下的狀態,可同時合併其他病原體如病毒、真菌等感染。

併發症狀

感染也可以擴散引起食管蜂窩織炎,累及食管周圍組織,如縱隔和毗鄰臟器而形成瘺管。

流行病學

國外兩個癌症中心對癌症患者進行食管內鏡檢查,化膿性食管炎的檢出率分別為11%和12%,而123 例的檢出率為16%。國內尚未見有關的數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