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橋

化石橋

化石橋,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張家集老街梅園河上。

簡介

化石橋,位於湖北鍾祥張家集老街梅園河上。據考察,橋上祥瑞“圖案”是古生物化石,每塊橋板重約2噸,專家稱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
該石橋為黛青色,共有16塊橋板,每塊橋板都是一塊完整的大青石,每塊橋板長約1米、寬85厘米、厚24厘米,該橋全長26.8米。橋面上,幾乎每塊青石上都有一些奇怪的線條和圖案,有些像蜿蜒前行的蛇,有的像在水中搖擺的水草,比較明顯的圖案有16處。其中,2塊石板上的圖案更為奇特,如同一個倒置的錐子,從錐尖到錐尾,錐體分成一節一節的,很像竹筍。一個錐體長約20厘米,分12節;另一個錐體長約60厘米,30多節。節與節之間的空隙已被白色礦物質填充,圖案摸起來渾然天成。這批化石最早被發現於2002年。當年曾有3位廣西師範大學地質學方面的教授來老街採風,無意中發現石橋上的這些奇怪圖案是古生物化石。教授們找到當地政府,提出10萬元收購兩塊有“錐體”的石橋板,拿回學校做教具,但被拒絕。
該石橋旁邊的舊屋地基都有10多米高,而且全部都是用大石塊壘砌的,在這些石塊的縫隙中,到處插滿了燒剩的香、燭,很多石塊的表面已被燻黑。附近居民介紹,在石橋邊燒香祈福是當地人風俗,1949年前曾紅火一時。每逢初一、十五,都會有很多人搶著到橋邊燒香請願,而大家膜拜的就是橋面上的“天書怪圖”。現在人數雖沒有那么多,但還是有人來燒香。居民稱,大家認為,這種圖案具有神秘力量,可以幫人完成心愿,“求什麼的都有”。燒香處是一處石拱門,建於清代早期,也是文物,政府人員只能儘量勸說,防止損壞文物。中科院院士、地層古生物學家戎嘉余鑑定認為,石橋上的這些圖案就是古鸚鵡螺類角石。據了解,鸚鵡螺類最早發現於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最為興盛,種類繁多,分布也極廣,此後逐漸衰退。現在世界上只有鸚鵡螺一個屬,共3個種。戎嘉余表示,這類化石只能在海相地層中才能找到,因為化石多呈圓錐狀,似羊角,所以又稱為角石。這批化石的發現,至少能證明,當地在4.7億年前,曾是汪洋大海。該化石對研究古地理環境和地層時代具有重要價值,值得好好保護。
根據當地地方志考證,古橋和當地居民建築均建於唐朝末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當地百姓捐資重修了石橋,並立了碑。當地老街的居民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著代代沿襲的生活方式,大片民居也保存完好,很早以前就有遊客慕名前來這裡遊覽採風。

價值

2010年8月1日,一批專家在鍾祥市張家集老街考察時,無意中發現橫亘在梅園河上的一座唐代古石橋上,竟有大批疑似古生物的化石。據專家考證,這座數百年來祭祀香火不斷的古橋,原來是座“化石橋”。橋上那些祥瑞“圖案”,其實是古生物化石。8月9日,當地媒體將這批疑似化石的照片送交中科院院士、地層古生物學家戎嘉余進行鑑定。鑑定結果為鸚鵡螺類角石,距今已有4.7億年(比恐龍出現的年代還要早2億多年),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值得保護。

旅遊景點

如今,“化石橋”的發現無疑給當地的旅遊增添了一個新的靚麗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