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伏

語出:《戰國策·秦策一》:“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未幾,車駕南巡狩,臨幸 浙西 , 胡君 匍伏道左,恭進是書,並獻頌一篇。”《清史稿·禮志九》:“將至壇,降者北面匍伏,經略登壇正坐。”


匍匐 púfú 〖belly〗∶以腹貼地前進 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巡邏兵在敵軍炮火下匍匐過陣地 〖crawl〗∶軀體貼地(像蟲、蛇、龜)緩慢爬行 匍匐前進 〖prostrate〗∶使自己俯臥 匍匐在主子腳下 匍匐而行 púfú’érxíng 〖mouse〗躡手躡腳地走動或慢慢地走動 朝東走,沿著陰暗的一邊頑固地匍匐而行下去 匍匐莖 púfújīng 〖stolon〗一個從植株基部的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從它的頂端或節生出新植物(如在草莓) 匍匐前進 púfúqiánjìn 〖crawl〗身體貼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動身體前進的運動方法。通常有受敵火威脅,遮蔽物較低的場合採用。分為低姿、高姿和側身三種
"匍匐" 或 "匍伏"
1.爬行 如:匍匐前進/匍匐奔喪(形容匆忙奔喪)
2.趴 如:有些植物的莖是匍匐在地面上的/孩子們匍匐在炕上畫畫兒
"匍匐莖"
不能直立向上生長或平鋪在地面上的莖,這種莖的節上長葉和根,如甘薯和草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