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高新區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是全國5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以資源命名的高新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介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區,是全國5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唯一以資源命名的高新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
稀土高新區由建成區、濱河新區、希望園區三部分組成,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5萬。其中位於市區南側的建成區面積15.54平方公里,全部實現了“八通一平”,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和配套服務體系,是稀土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集中區。位於昆都侖河東岸、包蘭鐵路兩側的希望工業園區面積12平方公里,已入駐了東方稀鋁、華鼎銅業等大型企業。位於黃河北岸的萬水泉地區面積88平方公里,將建成內蒙古西部地區環境優美、獨具特色的濱河新區。
近年來,稀土高新區引進了東方希望、寧波韻升、伊利乳業、山東藥玻北方股份、阿特拉斯、華泰汽車和法國羅地亞、英國久益、日本三德、日本昭和等一大批國內外大企業,目前有註冊企業1500多家,其中稀土企業66家、上市公司投資企業18家、外商投資企業50家,主要集中於稀土產業、機電一體化產業和鋁銅深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經自治區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3家,占全自治區的71.9%,占包頭市的92%。2008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150.2億元,財政收入實現3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1億元,均同比增長70%以上。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稀土高新區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禮貌接待制、全程跟蹤制和限時辦結制,建立了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高效服務體系,努力營造局部最佳化的發展環境,樹立了“全新機制、高效服務、誠實守信、最優惠政策”的品牌形象。2000年以來,先後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級實施智慧財產權制度示範園區,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稀土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國家“十五”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被國家外經貿部批准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被團中央命名為“青年科技創新示範基地”。2008年被確定為包頭市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主要承接地。
稀土高新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不斷探索,始終抓住高新技術產業化這個根本,堅持從自身發展的實際出發,在發展主導產業、打造優良發展環境等方面積極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一是發揮自身優勢,構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以專業化園區為平台,構築“一特、二優、三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即重點發展以稀土為特色,以鋁銅和機電一體化為支柱,以電子信息、輕工環保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優勢特色產業,推進新型高科技產業化。按照“項目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集成”的要求,實施園區推動戰略,稀土高新區圍繞六大產業,規劃實施了八大產業園:稀土套用產業園、希望循環經濟園、風光新能源機電科技園、江寧高新技術產業園、輕紡科技園、大學科技園、環保生物科技園和神華物流園等八個特色園區。高新區把全部工作的重心放到園區的建設與發展上來,每個區中園重點發展一個產業集群,按照產業特點配套基礎設施,落實優惠政策,開展定向招商,提升產業配套能力,推進重點產業集群化發展。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活水源頭,努力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制定了《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組建了精幹高效的專業招商隊伍,設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駐外招商部門,與江寧等先進開發區開展協作招商,瞄準國內外大企業、上市公司和高等院校,堅持不懈地開展以商招商、網路招商、會議招商等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近年來,先後組織了香港招商會、京津冀招商會、長三角招商會、珠三角招商會,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招商格局,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園區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招商引資是重點,項目建設是基礎。為了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稀土高新區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靈活高效的推進機制。建立了重點項目領導責任制,每個領導班子成員肩上都有明確任務,具體負責為2-5個重點項目提供服務並督促其加快建設;建立了跟蹤服務機制,綜經局、規土局、招商局、企業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都確定專人盯住項目,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提供服務;建立了定期通報制度,每半個月通報一次項目進展情況,督促有關部門解決問題,督促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出台《高新區重點項目管理辦法》,加強了對重點項目的管理和推進。通過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目前希望工業園區已經擺滿了項目,濱河新區已經形成了嶄新的高新技術產業框架。
二是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稀土特色產業。
——積極營造稀土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聘請中國工程院李東英、周廉等院士組成一流的專家顧問組,為稀土產業發展提供指導;建立了稀土企業孵化器,專門出台了鼓勵科技型稀土企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已經舉辦國際稀土會兩屆,今後每年將舉辦國內稀土會一次,每四年舉辦國際稀土會一次,努力使包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先進技術的交流中心。
——發揮稀土資源優勢,確立了“抓兩端帶全局” 的發展思路。一方面爭取包鋼支持,對稀土原料實行定向銷售、就地轉化。對與磁性材料相關的鐠、釹、鋱、鏑等元素的氧化物實行統一定向銷售,凡在包頭稀土高新區範圍內搞稀土深加工的企業,包鋼按市場優惠價格供應稀土原材料。另一方面,稀土下游產品招商引資取得突破,內蒙古麥格普林公司磁管道技術公司的磁懸浮管道技術項目、河北新奧的核磁共振等項目將在稀土園區逐步落地,必將進一步促進高新區稀土產業最佳化結構、提升檔次。
——規劃建設稀土套用產業園,集中發展稀土中下游產業。規劃的產業園面積6000多畝,從2007年11月開始,投資10多億元完成了征地拆遷、土地平整等工作。已經開始基礎設施建設,有遼寧鑫普新材料、美國磁懸浮管道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按計畫將與包鋼稀土、寧波韻升、河北新奧等大型稀土企業聯合,引進發展套用型稀土產品項目,以此帶動稀土產業的發展。園區全面建成後,將使稀土產業由功能材料到終端套用產品得以全面發展。預計到十一五末,高新區稀土產業可實現產值150億元左右,從根本上改變包頭稀土產業檔次低、總量小、分布散的面貌,使稀土高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以稀土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
三是制定針對性強、操作性較的優惠政策,著力支持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堅持“創新、產業化”方針,不斷完善孵化創新體系,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了以創業中心為主體,針對不同行業和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搭建了多功能、專業化的孵化平台,已形成一個中心、四個專業孵化器(內蒙古自治區軟體園、內蒙古自治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科技園、內蒙古稀土專業孵化器)、七個孵化中心(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生物技術、稀土高性能永磁電機、新材料與環保節能、環境友好能源新型催化劑、稀土永磁材料和磁製冷材料)為主體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截至目前,區內企業累計實施火炬計畫項目65項,累計申報並立項的國家創新基金項目31個項目。
——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努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稀土高新區以創建企業研發中心和實施科技項目為重點,推動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投入、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制定實施了鼓勵企業研發中心的專門政策,在稀土及其套用、光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內的主要企業,培育形成了以34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體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累計支持研發中心建設資金300多萬元。
面向未來,稀土高新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產業化推進和城市化建設為引擎,大力推動創業富民、創新強區,緊緊依託八大專業“區中園”,全面加快稀土及其套用、鋁銅深加工、風光新能源機電一體化、現代輕紡、現代物流等六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包頭市又好又快發展的排頭兵和科學發展的示範區,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的視窗和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重要基地,成為全國一流特色高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