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董鎮

勐董鎮

勐董鎮位於滄源縣南部,為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中心;是一個以佤族為主體,傣族、拉祜族、彝族等多民族雜居的集山區、半山區、郊區、壩區四位一體的邊境農業城鎮。勐董鎮國土資源總面積為255.91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7個村委會,72個自然村,59個居民小組,80個村民小組,2006年有農戶3625戶,有鄉村人口15070人,其中農業人口15070人,勞動力808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423人。海拔130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8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4554.9畝,人均耕地2.29畝,林地19590.8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6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2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簡介

勐董鎮地處滄源佤族自治縣南部,東接糯良鄉,西鄰班洪鄉,北連勐角鄉,南與緬甸接壤,為縣城所在地,是全

勐董鎮草房
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中心;是一個以佤族為主體,傣、漢、拉祜、彝等多民族雜居的集山區、半山區、郊區、壩區四位一體的邊境農業城鎮。全鎮國土總面積260.07平方公里,中緬邊境線長41.484公里,占全縣邊境線147公里的28%,共有13個號17個樁(161號~173號),距中緬邊界直線距離6公里,公路直通境外,距緬甸佤邦首府210公里,屬國家二級口岸
勐董鎮最高海拔(芒告大山)2499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1756毫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PH值偏酸性。全鎮現有森林面積483555畝,覆蓋率達29.8%。境內河流有勐董河刀董河南滾河。礦藏資源主要有,有一個芒回煤礦。勐董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滄源縣主要的旅遊區,轄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廣允緬寺永和中緬界碑、芒法典型傣家白塔和集旅遊、灌溉功能為一體的勐董水庫公園安東山古森林等景點。城內有兩個集貿市場(城南、城北),是縣城各類商品的交易場所。本地主要特產為傣族牛乾巴等小吃

經濟發展

勐董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65.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76.50萬元,占總收入的39.68%,畜牧業收入3
勐董鎮勐董河
64萬元,占總收入的12.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68頭,肉牛343頭,出欄肉羊96頭,雞14057隻);漁業收入18.7萬元,占總收入的0.63%;林業收入106.4萬元,占總收入的3.59%;第二、三產業收入668.9萬元,占總收入的22.56%;工資性收入519.73萬元,占總收入的17.53%。農民人均純收入152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勐董鎮外出務工收入507.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87人(占勞動力的8.54%),在省內務工429人,到省外務工858人。
勐董鎮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鎮銷售總收入437.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74%。勐董鎮大力發展水稻蔬菜核桃等產業。
勐董鎮全鎮有耕地總面積34554.9畝(其中:田13474.1畝,地21080.8畝),人均耕地2.29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959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55.9畝,其中:茶園面積3470畝,其中可採摘面積3350畝、核桃面積53畝,人均有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4426畝;水面面積1154.3畝,其中養殖面積85.7畝;草地面積1800畝;荒山荒地164810.9畝,其他面積161954.9畝。
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8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58元;糧食總產量692.2萬公斤,人均有糧420公斤。

著名景點

廣允緬寺是勐董鎮最著名的景點。位於滄源縣城勐董鎮大街北側的往娥村,俗稱“學堂佛寺”。廣允緬寺建於18世紀30年代
勐董鎮小乘佛教--廣允緬寺
歷史悠久,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景洪縣的曼飛龍白塔和勐海縣的景真八角亭為雲南省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築。其建於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清政府冊封罕榮為土司時代,是對雲南省西南地區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數民族有重要影響的寺院之一。尚存有大殿和二門。
寺院占地面積為2200平方米,為五重檐一四方形亭閣組合建築;亭閣門前左右柱上各倒懸盤踞著一條木雕巨龍,殿堂正面六扇格子門透雕山水、人物、花卉、雙獅等圖案,門枋通飾寶相花浮雕,門及兩側窗靈鏤孔透雕魚龍紋飾、花卉、幾何體等圖案,殿門刻滿飾紋,殿內牆面繪有10幅彩色壁畫,壁壘畫內容除兩幅是佛傳故事外,其餘8幅為風俗畫,畫面有人物、樓閣、城池、園林等。廣允緬寺集建築雕刻繪畫為一體,實屬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古建築,是邊疆傣、白、漢、佤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證。
1988年1月13日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

科教文衛

勐董鎮建有國小20所,校舍建築面積44930.53平方米,擁有教師131人,在校學生2649人。整個鎮農村義務教育
(圖)衛生院衛生院
在校學生2649人,其中小學生1981人,中學生668人。
勐董鎮建有圖書室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截止2006年,勐董鎮有農戶3625戶,共有鄉村人口15070人,其中男性7873人,女性7197人。其中農業人口15070人,勞動力8088人。該鎮以傣族、佤族為主(是漢族、傣族、佤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25人,傣族2498人,佤族12247人。到2006年底,勐董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人,占人口總數的0.2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866人,參合率92.01%,享受低保400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勐董鎮衛生院,衛生所8所,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2人。勐董鎮農村建有公廁89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9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扶貧開發

易地移民搬遷工作進展順利,宅基地已能滿足需要,入戶電線、水管及道路已經完善,按需要徵收土地2660畝,補償工作結束,並且開展土地分配;另外,2007年茅草房改造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結束,文蒙溫飽村項目、那敦鞏固溫飽奔小康項目、“一鄉一品”摩拉水牛養殖項目等啟動實施。

金融財稅

勐董鎮全鎮各項存款餘額4679 萬元,貸款3933萬元,為春耕生產的順利開展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完成財稅任務43.6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96萬元的45.4%,其中國稅33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16萬元的206%;地稅10.6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80萬元的13.3%。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勐董鎮已實現通、通、通、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鎮有2508戶通自來水,飲用井
勐董鎮寬暢的街道
水30戶,飲水困難戶1087戶。有3600戶通電,有161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31%、44.58%和77.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7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97戶(分別占總數的77.21%和68.88%)。
勐董鎮的道路為柏油路;進鎮道路為水泥路和土路面;鎮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鎮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88輛,拖拉機191輛,機車408輛。全鎮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606.1畝,有效灌溉率為27.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75.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畝。
到2006年底,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1169,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9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8戶。勐董鎮有8個行政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行政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鎮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9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9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