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郎寧手槍

勃郎寧手槍

1911式·45口徑白朗寧手槍由John M.Browning發明,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在西美戰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至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

基本信息

歷史

勃郎寧手槍勃郎寧手槍
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一戰後,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在二戰期間,它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並不是美軍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仍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它被認為是最後可以依靠的武器,儘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

深遠影響

勃郎寧手槍勃郎寧手槍
以現在眼光看,作為半自動手槍,她其貌不揚,甚至說不上美觀,人機功效也有欠缺,但她卻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名槍。她對現代手槍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的很多名槍仍繼承著她的某些原理。
她是美國槍械大師白朗寧設計的第一支手槍。正是她的出現,奠定了白朗寧世界槍械設計泰斗的地位和名聲,白朗寧在現代軍用自動槍械設計方面的貢獻和成就,是前無古人、舉足輕重和無與倫比的。
她是世界上第一種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的手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半自動手槍。在此之前,手槍都是非自動的,而且長期在單動的轉輪手槍階段上徘徊(除了駁殼槍);而機槍基本上都是導氣式的,那是馬克沁的偉大發明。
她是世界上第一款有套筒的自動手槍。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套筒結構,因為設計較早,其套筒結構和後來的自動手槍有所區別。現在的自動手槍幾乎都採用槍管在上、復進簧在下的套筒結構,而她恰恰相反,採用了復進簧在上、槍管在下的結構,這在今天看來顯得有些怪異。
但這種復進簧上置的結構布局,被廣泛地套用到美、英、法、俄、德等大部分國家的各型現代自動步槍上;彈匣後置與復進簧上置的結構布局,幾乎影響了世界上所有的戰鬥手槍甚至許多衝鋒槍。
她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半自動手槍之一,她讓當時文化水平不高、分不清手槍型號的中國老一輩軍人和江湖豪俠們,為這類半自動手槍創造了一個生動形象而又非常貼切的名詞----“擼子”。“擼子”就是這種彈匣在握把內、只要拉動套筒或槍機“一擼”就能上膛待發的半自動手槍的統稱。
勃郎寧手槍勃郎寧手槍
她是“擼子”中的精品。因為握把和槍身上有手槍型的商標圖案,她在中國被稱為“槍牌擼子”,被譽為“天下第一槍”。所謂“一槍二馬三花口”,都是白朗寧的設計。她讓白朗寧的名字深深地和手槍聯繫在了一起,在很多中國人的腦子裡,白朗寧就是小型手槍的代名詞。
她,就是白朗寧設計的第一支小型手槍,由著名的比利時FN國營兵工廠生產的白朗寧M1900型7.65毫米半自動手槍。
隨後數十年中,白朗寧與FN合作,連續設計和製造出了一系列直到今天也未必過時的優秀手槍,很快遍及世界。“白朗寧手槍”不僅成了這位偉大的槍械大師所設計的手槍的統稱,而且也幾乎成了性能優良的手槍的同義詞。
白朗寧一生設計的10餘種半自動手槍,雖然口徑與質量不同,款式與結構各異,但性能與造型卻都十分精湛,以至於世界上許多廠商都生產或仿製他所設計的各種手槍。眾多型號和數量的白朗寧手槍,在20世紀風靡世界,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其中大多數也堪稱精品。
白朗寧M1900手槍體積小、質量輕,加上在當時屬於前衛的外形,投產沒多久就成為了暢銷產品風靡歐洲,很多國家都引進過該手槍作為軍警用手槍使用,也有相當多的平民購買該槍作為自衛武器。
白朗寧M1900的可靠性極高,幾乎沒有關於它的不良記載,所以大多在重要場合被選用,曾被許多名人擁有及出現在一些歷史事件
勃郎寧手槍勃郎寧手槍
中,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擁有一支M1900,當年列寧、捷爾任斯基等蘇共領袖及他們的保衛人員,大多使用“槍牌擼子”。我黨早期的秘密工作者執行重要任務時,“槍牌擼子”當然也是最佳選擇。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和我軍領導人使用“槍牌擼子”作為貼身自衛武器的也不在少數。
金日成在長白山抗日時,也使用白朗寧M1900,以至上世紀60年代,朝鮮還把這種半個世紀前的老槍仿製生產,列為軍隊制式裝備,朝鮮的仿製型號為64式。
在一些著名的暗殺事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支槍的身影:
刺殺列寧:1918年8月30日,列寧在莫斯科米海爾松工廠的工人集會上發表演說。一名叫卡普蘭的女槍手突然用手槍朝列寧連開三槍,列寧身負重傷。卡
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使用的白朗寧M1900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使用的白朗寧M1900
普蘭當場被捕,她所用的手槍,就是一支白朗寧M1900。
刺殺伊藤博文:1909年10月26日,時任日本駐朝鮮統監的前首相伊藤博文在哈爾濱火車站剛剛下車,潛伏在人群中的朝鮮抗日誌士安重根突然朝伊藤博文連開三槍,伊藤博文重傷,當日不治身亡。安重根行刺用的手槍,也是一支白朗寧M1900。
使用M1900手槍數量最多、派生型號最多、影響最大的國家則毫無疑問是中國。在舊中國,因為長年戰亂,地方各派勢力都急需各種武器裝備自己的武裝,不少“體面人”也有購買防身武器的需求,軍閥混戰的舊中國成了歐美各武器生產廠商的產品傾銷地,其中也流入了大量的白朗寧M1900。在中國,M1900手槍因為性能優異、動作可靠、外形短小精幹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最有名的就是“一槍二馬三花口”的說法。所謂“一槍”指的就是M1900手槍。
在中國,小巧美觀性能可靠的M1900手槍不但受到高級軍官、警察和社會上層人士的喜愛,更因為其便於隱蔽,被很多秘密工作者所使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防身武器經常就是M1900手槍,而戴笠的軍統特工也經常攜帶該槍。
電影《小兵張嘎》,嘎子第一次和八路軍的偵察員化妝偵察,用木頭槍俘虜了日軍的胖翻譯,繳獲的那支手槍就是一支“槍牌擼子”,即M1900手槍。回到駐地,嘎子還興奮地向同伴炫耀,嘎子的一句“這是擼子,一槍二馬”便體現出了當時人們對M1900手槍的喜愛。熱播電視劇《潛伏》里,余則成的佩槍也是M1900.
戰爭年代,我軍能用上正品“槍牌擼子”可不容易。那時,從敵人高級軍官手中繳獲了“槍牌擼子”,很快就逐級上交,其中多半都是作為我黨我軍高級指揮員的佩槍使用,一部分則供在隱蔽戰線做特殊工作的同志使用。毛澤東同志的貼身佩槍就是一支“槍牌擼子”。這支如今仍然顯得很新的“槍牌擼子”,於2004年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覽上,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劉志丹使用的白朗寧M1900劉志丹使用的白朗寧M1900
陝北根據地的創建者之一劉志丹同志生前使用的也是一支“槍牌擼子”。1935年2月,此時,中央紅軍長征已過遵義,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劉志丹得知訊息後十分振奮,便用小刀在隨身攜帶的手槍握把上方兩側刻下了“抗日、救國”,以表心志。1936年4月,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戰役。在晉西中陽縣三角鎮與敵軍作戰時,被敵人機槍子彈擊中左胸犧牲,時年僅34歲。此後,劉志丹使用過的這支勃郎寧手槍幾經周折,於1959年由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為國家一級文物。
除了原裝進口的M1900手槍,舊中國的各兵工廠還生產了不少仿製的“槍牌擼子”。1913年,金陵兵工廠首先開始生產“6吋白朗林手槍”,即M1900手槍的仿製品,外形與原產的M1900基本一樣,但槍身左側刻有“製造局制”字樣,另外握把貼片原裝M1900刻FN廠標的位置,換成了“金陵”字樣。
1915年,上海江南製造局兵工廠也開始生產仿製的白朗寧M1900手槍,但並不是原樣地仿造比利時原產的M1900,而是對其外形做了較大改動,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加長了槍管和握把,彈匣容量從原先的7發變成了10發,另外在套筒下方開了兩個散熱缺口,固定式的照門改成了可調錶尺,握把下方增設了槍帶掛環。為了趕當時全世界的時髦,該槍的握把後方還開有槽,可以裝上簡易槍托抵肩射擊,只是這種設計的實用價值令人懷疑。

性能數據

勃郎寧手槍勃郎寧手槍
白朗寧M1900半自動手槍性能數據
口徑----7.65mm
初速----290m/s
有效射程----30m
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7發
全槍長----162.5mm
槍管長----102mm
膛線----六邊形,右旋,纏距25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615g
配用彈種----7.65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