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2式手槍

中國92式手槍

中國92式手槍是一款中國製造的手槍,曾入選福布斯世界十大名槍之一。手槍槍彈侵徹力好,結構設計最佳化。

基本信息

簡介

在福布斯評選的世界十大名手槍中,中國的92式9毫米手槍赫然位列其中。由於9毫米手槍裝備時間要早於5.8毫米手槍,因此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其名氣也大得多。而5.8毫米手槍後來居上,風頭已逐漸蓋過了9毫米手槍。

中國的92式手槍包括9毫米手槍和5.8毫米手槍兩種,兩支槍外形相似,內部結構有很多相同之處,因此被稱為中國手槍的“姊妹花”。

歷史

加掛戰術手電的國產92式手槍加掛戰術手電的國產92式手槍

1987年,中國軍方已經感到對戰鬥手槍進行更新換代十分必要。那時,中國軍隊的戰鬥手槍仍然是54式手槍、64式和77式手槍,僅裝備公安執法機構和部隊團以上軍官。而54式手槍已經暴露出了口徑小、威力小、彈容少、重量大等缺陷。在這種情況下,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手槍以取代54式手槍,總體性能要達到或超過世界同類武器的先進水平,廣泛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並加以創新。在聽取和綜合了各方的意見後,軍方明確了新手槍的具體要求: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彈頭殺傷效果和穿甲性能,減輕武器系統質量,提高武器可維修性;外形美觀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換,便於大量生產。
在論證新手槍口徑時,多數人主張採用9毫米口徑。其理由是:國外軍用手槍大多數採用9毫米口徑,如義大利92F、美國M9、奧地利格洛克17/19、瑞士P230和蘇聯馬卡洛夫手槍等等。除馬卡洛夫手槍採用9毫米×18毫米手槍彈外,其他手槍都採用9毫米×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這種彈採用鉛芯彈頭,對人員具有足夠的殺傷威力,停止作用好。但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穿甲性能差的特點無疑與要求相悖。針對這種情況,持該種意見的人員主張新研製一種採用鋼心彈頭,外形尺寸和內彈道與帕拉貝魯姆手槍彈相同的新型鋼芯手槍彈。新手槍應既可以使用這種新研製的鋼芯手槍彈,又可以使用帕拉貝魯姆鉛芯手槍彈,以有利於作戰使用和外貿出口。
該建議被領導部門所採納。1992年初,國內研製廠商開始進行9毫米手槍的預研工作。該廠很快拿出了十幾種設計方案。初步的選型結果使五種方案脫穎而出。

設計方案

加裝雷射照準器的92式5.8毫米手槍加裝雷射照準器的92式5.8毫米手槍

方案一採用半自由槍管短後坐原理,迴轉閉鎖機構,擊錘迴轉式擊發機構,整體塑膠握把,握把上方兩側均設有保險扳把,全槍為單元化組合式結構。該方案被稱為9A型方案。
方案二為9A的變型,不同點是採用鋁合金底把加後桿式護板,發射機構零件分散安裝在槍底把上,沒有發射機組件。該方案被稱為9A1型方案。
方案三槍管迴轉閉鎖機構,擊針式擊發機構,鋁合金底把,發射機構零件分散安裝在槍底把上,保險扳把位於套筒尾部。該方案被稱為9B型方案。
方案四槍管上下偏移閉鎖機構,擊錘迴轉式擊發機構,復進簧套在槍管上,鋁合金底把加桿式塑膠護板,發射機構零件裝在槍底把上。該方案被稱為9C型方案。
方案五槍管上下偏移閉鎖機構,擊錘迴轉式擊發機構,復進簧位於槍管正下方,擊錘簧為扭簧,套筒兩側均設有保險扳把,合金底把帶兩塊塑膠護板。該方案被稱為9一Ⅱ型方案。
這五種方案經評估後,決定將9A型方案和9一Ⅱ型方案進一步試製和試驗,將二者最佳化結合為一種方案。至此,新型9毫米手槍的預研工作基本完成。
正式研製開始後,研製人員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在惡劣條件下,如揚塵、浸河水,手槍的可靠性問題。由於手槍是個人自衛戰鬥武器,所以世界其他國家手槍均不做揚塵和浸河水試驗,故而一般手槍也都難以通過揚塵和浸河水試驗。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要求手槍通過揚塵和浸河水試驗的國家。自建國以來,這也是第一次對手槍提出這種要求。
由於要求威力完全超過以前的國產手槍,同時順應世界潮流,新手槍採用了彈容較大的雙排彈匣。當研製人員進行試驗後發現,國際上流行的雙排單進彈匣的可靠性存在問題,無法達到揚塵、浸河水等環境試驗的要求。研製人員採取另一項重要改進措施是儘量增大各運動零部件之間的間隙以及設定容沙槽和排沙槽。
面臨的另一個技術難關是消除開閉鎖的楔緊現象,也就是槍機在惡劣環境下經常出現復進中途停機的情況。由於92式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槍管迴轉閉鎖機構。這種閉鎖機構容易使槍機產生楔緊,影響自動機運動循環的完成,尤其是遇到泥沙污垢,自動機運動受阻,不能完成自動動作。研製人員採取的辦法是將槍管開閉鎖斜面設計為螺旋面,槍管尾端設計有預轉面,利用抽殼鉤預轉,聯結座上開45。的螺旋槽。目的是為了減小槍機開閉鎖能量消耗,使自動機運動靈活。消除了開閉鎖時產生的楔緊現象,徹底解決了手槍的環境適應性問題。
在92式9毫米手槍還在緊鑼密鼓地研製的同時,與之配套的新型9毫米手槍彈的研製工作也在同時進行。中國的92式9毫米手槍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種專門使用新研製的9×19毫米手槍彈的國家。新型手槍彈在外形上與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完全一樣,所不同是內部結構,區別最大的是彈芯。首先,在材質上將鉛芯變成鋼鉛複合式彈芯,其次,研製人員設計了長鋼芯、短鋼芯、扁形鋼芯、平頭鋼芯、圓頭鋼芯、尖頭鋼芯等形狀的鋼芯。這些鋼芯的形狀、尺寸、質量都不一樣,穿甲性能自然也不一樣。在考慮這些鋼芯的穿甲性能的同時還要考慮其工藝性和可生產性。通過周密的試驗,最終確定使用平頭鋼芯。該彈被正式命名為“DAP92式9毫米普通彈”,簡稱92式9毫米手槍彈。
隨著1999年12月20日駐澳門部隊的公開進駐,92式手槍展現在了人們面前。92式手槍一露面,立即引起了世界輕武器界的注意。2002年8月,92式9毫米手槍隨中國偵察兵參加了在愛沙尼亞舉行的第九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其良好的性能獲得了眾多國家軍人的肯定,為中國贏得總成績第一和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發展過程

92式手槍是中國首次成系統論證、成系統研製的手槍,從1987年開始著手論證工作,1994年正式立項,1998年9毫米手槍及彈完成設計定型,2000年5.8毫米手槍及彈完成設計定型,整個過程歷時10餘年,開創了我國手槍發展的新局面。92式手槍裝備部隊結束了54式手槍“統治”我軍手槍裝備長達半個世紀的局面,使我國徹底改變了手槍仿製的歷史。兩支槍的優異性能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在福布斯評選的世界十大名手槍中,中國的92式9毫米手槍就赫然位列其中。由於9毫米手槍裝備時間要早於5.8毫米手槍,因此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其名氣也大得多。而5.8毫米手槍後來居上,風頭已逐漸蓋過了9毫米手槍。

2001年8月,由北京軍區選拔出來的10名偵察兵組成的中國隊,在第10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訓練和比武大賽賽場上一舉摘得桂冠,其中中國偵察兵使用的就是裝備不到半年時間的92式9毫米手槍。在“平行繩索手槍射擊”項目的比賽中,隊員們要在兩個山頭之間拉起的兩根幾十米的繩索上攀爬前進,一隻手要緊抓繩索前進,另一隻手還要邊裝子彈邊對幾十米外距離的目標進行射擊。這個項目不但困難而且非常危險,兩根繩索平行,人懸在半空中,稍不小心就會掉入山澗,粉身碎骨。但是在隊長吉松的帶領下,全體隊員個個身手敏捷,槍響靶落,隱蔽在灌木叢中的幾十個目標,全隊僅用3分鐘便乾淨利索地將其消滅,而其他外國隊大都需要近10分鐘時間,還難以全殲目標。通過此次比賽,其他國家的隊員頓時對我國的9毫米手槍另眼相看,紛紛要求試射這支神秘的中國手槍。
92式手槍的研製也可謂是一波三折,從論證、研製、定型到生產,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艱辛與磨難。

進入1980年代後,中軍裝備的54式7.62毫米手槍越來越顯得與時代不相稱,因此急需一種新型手槍來替代老態龍腫的54式手槍。對新手槍的研製而言,首要工作是論證提出新手槍的發展思路和指標要求。但是在當時,由於我國文革結束不久,工業基礎還很落後,也沒有多少技術積累,因此論證工作進行的很艱難。但是,軍隊論證部門卻大膽提出:新手槍要具有中國特色,總體性能要達到或超過世界同類武器的先進水平。通過進一步調研和徵求意見後又明確了我國新手槍研製的指導思想,即:提高武器威力,增大彈丸殺傷效果和穿甲性能,減輕武器系統質量,提高武器可維修性;外型美觀大方,主要零部件可以互換,便於大量生產。

92式手槍推出沒多久,就有一位僑居加拿大的華人槍械愛好者在國內雜誌撰文指出:“國外的槍械愛好者對中國製造槍枝的能力印象已經頗為深刻,對國槍的可靠性毫無意見。可是,國外用戶對中國長期仿製其他國家的產品相當不滿。因為通過一些渠道,這些槍枝愛好者也了解到中國有自己開發自用的產品”,“因此,加拿大的槍械愛好者非常不滿。他們經常會問我,為什麼中國老是把仿製的槍械賣給他們?為什麼有自己的產品不出口?是不是歧視糊弄他們?這些問題,經常使得我們這些竭力宣傳國槍的中國人啞口無言。”為此這位華人槍械愛好者大聲疾呼:中國應將自行設計生產出的一些精品槍枝,如92式手槍推向國際市場。如今,92式手槍在國際市場上銷路很好。甚至有訊息稱,它已在2006年選入世界十大名手槍之列。
可喜的是,自2004年末起,種國的軍工科研人員開始研製多種92式手槍的外貿槍。2006年5月,又推出了一款92式9毫米手槍的外銷型,這就是NP42型9毫米手槍。同種國的其他型號的外銷型手槍一樣,名稱中的“N”代表的是北方公司(North),P代表的是手槍(Pist01),42則是編號。
NP42型手槍在設計上完全按照美軍標準研製,這在國內槍械研製史上還是第一次。與原92式9毫米手槍比較,NP42型手槍的改進要點是提高精度、可靠性和壽命。在精度上,NP42比92式提高了近20%。可靠性上,要求故障率由原來的0.2%以下減小到0.12%以下,這一點與美國的M11手槍相同。壽命上,槍械壽命要由原來的3000發彈提高到10000發彈。
為了達到這些要求,NP42型手槍在結構上做出了以下改進:將擊針保險由擊針阻隔式改為保險軸阻擋式,即將擊針與保險軸受剪下力改進為保險軸單獨受壓縮力;擊針尾部改成小平面,使其與擊針保險更好地配合;加大了拋殼窗外形尺寸,使拋殼路線更加科學、合理;增加了槍機總行程,減小了後坐力;擊錘增加了讓位槽。這些改進都讓NP42手槍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同時提高了精度。為了進一步提高手槍的精度和威力,NP42又發展出了長槍管型。滿足了不同地區的差異化要求,拓寬了外貿市場

論證

此後,論證部門的科研人員開始對各國裝備的手槍進行研究,在當時國外軍用手槍大多數採用9毫米口徑,如美軍裝備的M9手槍,奧地利的格洛克17手槍,前蘇聯馬卡洛夫手槍等。9毫米口徑是當時軍用手槍的主流口徑,除馬卡洛夫手槍用9×18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外,其他手槍都是使用9×1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因此中國是不是也要搞9毫米口徑的手槍?如果選擇9毫米口徑的話,那我軍新手槍的研製工作就會少走好多彎路,國外大量數據資料都可以作為借鑑,且對將來外貿也很有益處。
當時,中國的5.8槍族正處於研製階段,經過近20年的摸索,中國對小口徑殺傷理論已經非常了解,採用小口徑、小質量、高初速彈丸來提高殺傷威力已經被大量的試驗所證實,也開始被人們所接受。因此,很多人主張研製5.8毫米小口徑手槍,統一中國的口徑序列。
一時間,兩種意見方各執一辭,爭論地難分難解。為此,論證部門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打肥皂,打鋼板,打活豬,光試驗消耗的肥皂就達5噸多重。試驗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數據,最終驗證了5.8毫米口徑手槍是可行的,而在發展5.8毫米口徑還是9毫米口徑方面卻未能得出肯定的結論。因此論證部門最終提出9毫米口徑手槍裝備營以下軍官,5.8毫米口徑手槍裝備團以上軍官,作為新手槍系列,同時進行研製。這個結論得到了領導機關認可,也因此有了現在的兩種口徑的姊妹手槍。現在回過頭來看,研製的結果並非是當初所構想的,但是以9毫米手槍作為警用,通過擴充彈種來達到特殊的作用效果,而5.8毫米手槍作為軍用,也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搭配。

性能與結構

92式9毫米手槍長190毫米,高135毫米,寬35毫米。槍管長111毫米。空彈匣時重760克,滿載手槍彈時重943克。

全槍由槍機組件、發射機組件、彈匣組件、握把組件、槍管、槍管套、復進簧、復進簧導桿和聯接座等41種43件零件組成。組件化設計是該槍的一大亮點。具體方法是首先讓多種零件組成一個部件。如發射機和發射機架是一個部件,握把是一個部件,槍管、槍機是一個部件。同時,設法讓一件零件達到多功能。如扳機扳把的設計就非常巧妙。92式9毫米手槍的扳機扳把既是扳機扳把,又是連線銷,又是保險,還是空倉掛機。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大大減少了零件數目,簡化了拆裝過程,在不需要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就可快速完成拆裝組合。這一點對槍枝的野外維護非常重要。
手槍採用半自動射擊方式,具備單動和雙動功能。自動方式為槍管短後坐方式,即發射後槍管和套筒共同後坐一個很短的距離,然後槍管受到某種限制停止運動,套筒繼續後坐到位。閉鎖方式為槍管迴轉式閉鎖機構。
彈匣為雙排雙進彈匣供彈。彈容15發。彈匣上刻有存彈指示刻度,以顯示彈匣內的剩餘彈藥。存彈指示刻度從15發彈開始標起,每5發彈一個刻度。即從底部開始,標明有“15”、“10”、“5”、“1”字樣及相應的劃線。彈匣兩側採用的是通槽而不是一些手槍採用的小孔顯示存彈位置。
握把和槍底把(即套筒座)可稱得上國產手槍的一大突破。92式9毫米手槍的握把和槍底把為一個整體部件,採用了新型工程塑膠。該材料與95式槍族所用材料相同。持握舒適,手感很好,射擊時有減震作用。同時還解決了嚴冬季節使用時凍手的問題。製造時注塑成型,質量小、工藝簡單,材料可靠性優良。
握把整體呈黑色,刻有很密的交叉斜線組成的菱形花紋。繼承了中國制式手槍一貫傳統,在握把中央有一個大五角星。握把相較於其他手槍比較獨特的地方在於,握把的橫面也有防滑紋。正對射手虎口方向的橫面防滑為縱向,而正對槍口的橫面防滑紋為橫向。
順應世界潮流,槍底板在對應槍口位置的下方設定了瞄具接口槽,可以安裝雷射照準器和戰術燈。在扳機護圈前方設定有防滑凹紋及相應的直線段和稜角。與國產其他制式手槍相比,套筒後部的手拉防滑槽凹進程度較深、條紋更粗,排列更為稀疏。同時,傾斜度也更大。套簡上的照門和準星上都裝有螢光點,便於在沒有專門器材的情況下進行夜間瞄準。

設計特點

手動保險扳把和彈匣扣可謂是全槍中最具“人性化”的設計。手動保險扳把為雙向手動保險扳把,即在手槍左右兩側均設定手動保險扳把。彈匣扣為可換向安裝彈匣扣,即可將彈匣扣的凸出部分任意設定為手槍左右兩側中的一側。這些設計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滿足左撇子射手的需要。
92式9毫米手槍的威力大得益於手槍本身的設計和新型鋼鉛複合式彈芯手槍彈。試驗表明,新型手槍彈造成的傷道出口和空腔都比帕拉貝魯姆手槍彈要大。
握把的設計與手槍內部結構的結合使得手槍的後坐性能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槍管短後坐槍管迴轉式閉鎖機構在後坐能量傳遞時吸收了一部分能量。槍機在運動時撞擊位於握把中的彈性支架,又吸收了部分能量。再加上塑膠握把本身的減震作用,使得射擊時感到的後坐力較小。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儘管92式9毫米手槍在採用了種種設計後槍重僅有760克(這與我國一貫追求輕武器的輕型化有關)一與此相比,義大利的92F式手槍重870克;比利時“勃郎寧”9毫米手槍重880克;奧地利斯太爾M—GB9毫米手槍重980克一但手槍重量並非越輕越好。槍枝越重,後坐相對就會降低,射手也就更容易控制射擊。這就是在射擊比賽中要限制槍重的原因。92式9毫米手槍以如此輕的槍重減小了大量後坐,由此可以看出手槍設計的優秀。減小後坐的最大優點就是提高了射擊精度。
知道槍實現惡劣環境下的高可靠性是非常困難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手槍與步槍的結構完全不同。步槍通常設定有大、小導氣孔。在惡劣環境下,可以使用大導氣孔;在環境相對較好時則可使用小導氣孔。而手槍沒有導氣孔,這一調節方法自然也無法實施。最終92式9毫米手槍達到了十分苛刻的試驗要求。以浸河水泥沙試驗為例。第一階段的試驗是用1立方米的水與1.5公斤的泥沙混合攪拌,然後將槍和彈放入其中。拿出後不準甩,直接使用,不準出任何故障。第二階段為1立方米水和3公斤泥沙攪拌,其它步驟和要求同第一階段相同。不僅如此,除了浸河水泥沙、揚塵、淋雨等試驗外,環境試驗還包括高達50度的高溫試驗和低達一40度的低溫試驗。這些試驗的要求是故障率均在0.2%以下。即3000發彈最多只允許出5次故障。

各項指數

1、精確指數9;

2、耐用性9;

3.、威力指數9.5;

4、人機工效指數9.

5、綜合指數:9.5。

世界著名的手槍

手槍是能單手握持發射的小型槍械。多用於近戰和自衛,一般有效殺傷距離約50米。 手槍是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通常為指揮員和特種兵隨身攜帶,用在50米近程內自衛和突然襲擊敵人。現代手槍的基本特點是: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現代軍用手槍主要有自衛手槍和衝鋒手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