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賀號(Kaga)航空母艦

加賀號(Kaga)航空母艦

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與偷襲珍珠港。 加賀號於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加賀號(Kaga)航空母艦

【建造簡史】

加賀號航母,由川畸船廠(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開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暫停,原計畫是作為快速戰列艦,後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改為航母。1923年後重新開工並改造為航母,1928年3月21日服役,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之後排水量為42,541噸,8台鍋爐蒸氣輪機,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武備為10座單管20毫米單用炮,8座雙聯127毫米兩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艦員編制人數2016人,載機81架(最多可達90架)。
【戰爭歷程】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艦之一,她與赤誠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是戰列艦。加賀號服役之後,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此後兩艦一般共同執行任務,兩艦的命運也很類似。
加賀號是侵華海軍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中,加賀號和赤城號一起完成了轟炸和制空任務。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配合陸軍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賀號的艦載機出沒。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結果日機被擊落13架,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隨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轟炸的目標也擴展到廣州白雲機場和廣州市區。1939年後,加賀號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與偷襲珍珠港。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和加賀)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和瑞鶴)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襲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日協助占領荷屬東印度,空襲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後,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與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加賀號於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附錄】
發現於中途島外海的航空母艦殘骸被鑑定屬於日本航空母艦加賀號
(轉自http://www.combinedFleet.com網站)
2000年7月22日 明尼阿波利斯,MN
Nauticos 公司和CombinedFleet.com網站在今天宣布已確切證實一件重要的人造物品屬於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戰役里被擊沉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加賀號。1999年9月,由海軍海洋學部及Nauticos公司組織的一支聯合探險隊在中途島外海發現了一些被認為是來自航空母艦的殘骸。經過去年在海軍海洋探測船USNS SUMNER(T-AGS-61)上的協同探測和研究,探險隊已經收集了該殘骸的聲納圖形和照片(見右圖)。
隨後,CombinedFleet.com派出三位歷史學家(Jon Parshall, Tony Tully, and David Dickson),通過研究對比,確認該殘骸屬於加賀號航空母艦。加賀號於6月4日上午10點20分被美國艦載機擊中四枚炸彈並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燒了九個多小時後沉入海底,814名艦上人員陣亡。另外三艘日本航空母艦赤城、飛龍、蒼龍也在這次戰役中被擊沉。
該殘骸上包括兩座防空炮台及飛行甲板的一部分,原位置在船尾右舷的高射炮陣地(見左圖)。殘骸沉沒在17000英尺的水底,可以清晰看見連線炮台的走道,一座觀測平台,及一座降落指示標誌(幫助飛行員在甲板上安全著陸)。今後的分析將著力於這塊殘骸的來源,並期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找到加賀號的主艦體。
這塊殘骸是太平洋戰爭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中途島戰役是歷史上至關緊要的海戰之一,這塊殘骸的發現對於發現加賀號的主艦體非常有幫助,並可能最終發現其他三艘沉沒的航空母艦的位置。

相關條目

2,2-二甲基己烷
巨野縣柳林鎮
瑞鳳號(Zuiho)航空母艦
赤城號(Akagi)航空母艦
2,3-二甲苯酚
2,4-二甲苯酚
三點阿波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