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

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簡介

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 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8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
寫作語言:西班牙語 主要文類:小說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授獎情況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拉爾斯·吉倫斯坦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加西亞·馬爾克斯。授獎辭強調加西來·馬爾克斯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成功,他善於從他的經歷、想像、民間文化和記者生活中提取索材, 交將它們結合起來。 授獎辭特別提到, 近年來拉丁美洲文學顯示出了罕見的活力和極高的質量。 同許多別的拉美作家一樣,“加西來·馬爾克斯在政治上堅定地站在窮人和弱者一邊, 反抗壓迫與經濟剝削。” 授獎生辭還提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由於他的小說《百年孤獨》 (1967)的發表, 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一致的承認。但它也強調, 這位哥倫比亞作家作為公認的敘事藝術大師的地位, 由於《家長的沒落》(1975)的發表而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同時受到讚揚的作品還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惡時辰》(1962)和《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
授獎辭認為, 作為一個記者和論文作家, 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異常活躍的,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富有創造性的、常常是引起爭議的, 並且決不受制於政治主題。” 授獎辭指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令人想起威廉·福克納。像福克納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創造了一個想像的世界,在那裡,“神奇與真實相聚”。正如福克納的小說那樣,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中相同的人物和環境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現,他們被狂躁與激情煩擾著。
授獎辭還特彆強調反映出死亡在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創造和發現的世界中”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常常圍繞著一個死人。這種死亡意識和生命的悲劇意識“敘述的無限而機智巧妙的活力”和喜劇性抵銷了。正是這種異常的活力與真實性反映了一個“大陸及其人民的富有與貧瘠”。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受獎辭宣讀後立刻成為重要文獻,在許多不同的期刊上刊登和重印,並被廣泛傳播。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呼籲,它呼籲人們理解和支持拉丁美洲人民反對不公正、要求自決權和自我完善的鬥爭。
受獎辭以對歐洲第一個探險家眼中“新世界”的描繪開始。那位探險家曾報導過一些令人驚奇的景觀。安東尼奧·皮加費塔,這位佛羅倫斯的海上冒險家曾跟隨麥克哲倫一道進行首次環球航行,他到達南美後描寫道:這裡有“肚臍長在脊背上的豬,沒有爪的鳥,這種鳥的雌鳥在雄鳥背上孵蛋”,還有其他一些數不勝數的奇聞。探險家們夢想著埃爾多拉多(假想的黃金寶地)或永葆青春的源泉。這些幻想交織著對現實的描繪,而現實本身甚至更令人驚奇。加西亞·馬爾克斯歷數拉丁美洲一如既往的奇異的同時,歷數著多少個世紀以來看起來是虛構、然而卻是千真萬確的事件。
自從1971年巴勃羅·聶魯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人們已增加了對拉丁美洲的關注,關注起“拉丁美洲神話般的風雲變幻,那片廣闊的土地上鬼怪附體的男人和落後於時代的女人,他們構端的頑固可與神話故事媲美。”加西來·馬爾克斯詳細列舉了聶魯達獲獎以來發生在南美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英勇的領袖悲慘的死,五次可怕的戰爭和十七次軍事政變,兩千萬拉美兒童還不到一歲就夭折,十二萬人因遭受迫害而失蹤,成千上萬的戰士為了改變現狀而戰死,更多的人被流放。由於不斷地將這些殘酷的事實與歐洲、北美的現實相比較,他的敘述極為生動:1970年以來拉丁美洲嬰兒的死亡人數比整個歐洲出生的嬰兒還多;因受迫害而失蹤的人比烏普沙拉全城居民還多;拉丁美洲的流亡者與難民可以組成一個比挪威還要大的國家。
“我甚至認為,”加西來·馬爾克斯說,“正是拉美非同尋常的現實,而不僅僅是它的文學所表達的東西博得了瑞典文學院的重視。”加西亞·馬爾克斯說,別的國家對他們在拉丁美洲所見到的暴力與壓迫感到震驚,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他提醒人們,歐洲也花了千百年時間才走向文明,歐洲也同樣有過肆意毀滅的行為。他懇請人們保持理智、寬容,認識到“除了任憑世界兩大主宰者控制外(還有可能找到)另外一條生路,”認訓到拉美國家能夠也必然會以完全獨立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演講結束時,馬爾克斯充滿樂觀地讚美進步與世界上人類生命的增長。儘管人們可以輕易地毀滅自己,但加西亞·馬爾克斯指出:相信一個美好的未來還為時不晚, 那是“一個新的、 真正的理想王國, 在那裡沒有人能決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的方式, 愛情將變為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 在那裡, 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獨的民族, 將最終也是永遠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機會”。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評論

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
得知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文學獎的訊息後,哥倫比亞舉國歡騰,這位作家被人民譽為民族英雄。在其他國家,他的獲獎也得到一致擁護。評論界普遍認為他的獲獎會使每一個人為之高興,許多報紙也為瑞典文學院將榮譽授予這位大受歡迎的作家而歡呼。“諾貝文學獎評選者們以向都垂青於那些少為人知、深奧難懂的作家。通過授獎給這樣一位其作品以三十種文字銷售千百萬冊(僅是《百年孤獨》就幾首賣了一千萬冊)的作家,他們突破了招來許多非議的那種陳舊套式。”(《新聞周刊》,1982年11月1日)。
大多數評論認為此獎授予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毫不奇怪的。有些報導僅僅是對他如此快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感到驚訝:“這位哥倫比亞的小說家年僅五十多歲,因為看來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近幾年內不大有可能將諾貝爾獎再次授予拉美作家,所以有人覺得這次獎金應授予年長的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美國《國民評論》,1982年11月12日)許多文章討論博爾赫斯未能獲獎的原因,但所有的評論家都一致同意加西亞·馬爾克斯是一位才能非凡的作家,“其作品有著永恆的魅力”。(《時代》周刊,1982年11月1日) 一些評論家還指出:“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當代作家的佼佼者--不僅現代主義和實驗小說的擁護者欣賞他,托爾斯泰和舊式小說的忠實讀者也會為之傾倒。”
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獲獎的否定評價,能使人看出評論者的個人好惡。艾薩克·巴希維斯·辛格——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稱讚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會選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時,又痛惜本世紀缺少真正偉大的作家。“我認為他是一位好作家,”辛格先生在紐約說,“但我不能說他是我這一類作家……我仍然敬佩托爾斯泰、陀思妥夫斯基和福樓拜——如果他們今天還活著,馬爾克斯將是一個蹩腳的選擇,可是他們今天已不在人世了。”
評論家歐文·肖在評論馬爾克斯獲獎時說:“這是一個果斷的選擇。他是個強有力的作家,有著豐富的想像。馬爾克斯善於將個人生活與歷史危機聯繫在一起。從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關於拉丁美洲問題理論上的系統闡述,但當它們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現在你面前時,你會看到它們。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繼承了歐洲政治小說的偉大傳統,其結果是歷史劇與個人戲劇合二為一。”
《美國學者》(季刊)的主編約瑟夫·愛潑斯坦得到訊息後,馬上寫文章論述加西亞·馬爾克斯得獎的合理性。他宣稱這是“真正輝煌無比的《百年孤獨》應得的榮譽,”但在分析這位哥倫比亞作家作品中知識分子的道德責任感水準時,他下了這樣的結論:加西亞·馬爾克斯“從嚴格的字面意義上來說,是超凡的。遺憾的是他不是更好”。
愛潑斯坦的疑慮是針結道德和政治責任感而言的,而正是作品中的上述責任感使評論家們對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獲獎表示普遍的讚揚。有些評論家認定此獎授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對那些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爭取政治自由而鬥爭的人士所表示的一種政治姿態”。(《前衛》,1982年10月22日)《新聞周刊》驚奇地發現瑞典文學院不僅“大但地正視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左派政治立場這個敏感的問題”,甚至“看起來還為他和他的拉美同行所共有的政治上的活躍喝彩”。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生平事跡

加布里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28年3月6日誕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塔卡鎮,這是加勒比海岸的一個小鎮,後來在他的小說中逐漸變形,成了《百年孤獨》的背景。他是一個鄉鎮報務員家十六個孩子中的長子, 八歲以前一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八歲後到巴蘭基雅和西帕吉拉念中學。後來他進入波哥大法律學校。他後來在一次採訪時說,選擇那裡是因為它是唯一讓他下午有空餘時間掙錢維持生計的學校。
加西亞·馬爾克斯1947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並作為記者在巴蘭基雅、卡塔赫納和波哥大工作。 1955年, 他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枯枝敗葉》,並作為《觀察家報》的駐外記者旅行歐洲。當報紙被政府查封時,加西亞·馬爾克斯留在巴黎繼續寫作。1959年,馬爾克斯為古巴通訊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古巴和紐約工作。1961年到1967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妻子梅爾塞德斯、兩個兒子羅德里戈和貢澤洛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在那裡他擔任記者、公關代理人,從事電影腳寫作,並繼續創作小說。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後,立即被評論家譽為一部傑作,被譯成多種文字,並為他贏得各類獎金,並使馬爾克斯可以全身心投入寫作。
1967-1975年間的大部時間裡, 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家都住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繼續從事小說和新聞寫作。1975年以後,馬爾克斯大部分時間住在墨西哥城,儘管他們一家在巴黎和波哥大也有寓所。近年來他涉足新聞行業的許多方面,並發表了許多公開的政治宣言。他是一個地道的左派,並與古巴的菲德爾·卡斯楚有很好的私交;但他經常提醒採訪者,他從來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堅認,拉丁美洲人應該有尋找解決自己問題的方式的自由。
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

文學歷程

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作品加夫列爾·加西爾·馬爾克斯作品
加西亞·馬爾克斯常常談起童年的記憶對他文學生涯的重要性,尤其是外祖父母給他講的家族歷史、傳說和阿拉卡塔卡的神奇故事。他在成群的姨媽和祖姨媽中長大,她們大都是講故事的能手,富於非凡的記憶和想像力,也相信預言和迷信。加西亞·馬爾克斯與他的外祖父馬爾克斯上校關係最為親密,後者曾參加過自由黨與保守黨之間那場直到1902年才結束的災難性內戰。外祖父的許多戰爭故事都已溶進了他的小說中,這些故事交織著阿拉卡塔卡地區香蕉公司興衰的回憶,以及外祖父母的家庭舊事。那些難以置信的事情在他們講來是如此繪聲繪色、天衣無縫,以至於那語調與故事內容本身一樣迷人。
加西亞·馬爾克斯雖然是一個法學專業學生,卻是詩歌的貪婪的讀者,但有一晚他讀了弗朗茲·卡夫卡的《變形記》(1915)後說:“突然之間,我發現在我的中學課本那些理性的、學究氣十足的範例之外,文學還存在著多種別的可能性。”加西亞·馬爾克斯說,他寫第一個短篇小說就是從那時,即1947年開始的。他最初寫的一些小說發表在波哥大報紙《觀察家報》上。1948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移居卡塔赫納繼續攻讀法津,並為《宇宙報》寫稿。1050年,他到達糾蘭基雅,在那裡任《先驅報》記者,並常與一些文學青年相聚,如饑似渴地閱讀和討論文學。他們探討歐洲和北美文學。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 福克納、維吉尼亞·吳爾夫、約翰·多斯·帕索斯、歐內斯特·海明威、約瑟夫·康拉德和安東尼·德·聖彼克絮佩里的作品使他深受影響。
1954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重返波哥大,擔任《觀察家報》記者。他的第一部長篇《枯枝敗葉》於1955年發表。 同年, 短篇小說《星期六後的一天》獲得波哥大作家藝術家協會授予的獎金。 1955年7月,他作為《觀察家報》的通訊記者前往日內瓦,不久那家報紙被哥倫比亞政府查封,於是他被困在歐洲。在羅馬作短暫停留之後,他以後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巴黎,在那裡創作了《惡時辰》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他還遊歷了東歐國家和蘇聯並寫了遊記。
1958年, 馬爾克斯與他已久相愛的情人梅爾塞德結婚, 她以文學形象出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他們在委內瑞拉的加勒加斯定居,在那裡這《時光》雜誌工作。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時,馬爾克斯與大多數拉美知識分子一樣為之歡呼。後來,從1959年到1961年,他分別在波哥大、古巴和紐約為古巴通訊社“拉丁社”工作,1965年以前他再沒有寫過小說,但寫過電影腳本,他還仔細研究了別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特別是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帕拉莫》(1955),他曾說,自己從中學到了許多寫作技巧。
馬爾克斯不斷地思索著怎樣根據他童年的記憶構思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他說,1965年,突然“有一天,梅爾塞德斯和我帶著孩子們駕車前往阿卡布爾科時,它像閃電一樣掠過我的腦際。我決定像外祖母給我講她的故事那樣敘述我的故事。我要從那天下午那個小男孩被祖父領著去參觀冰塊時寫起。”他立刻掉轉車頭,返回墨西哥城。此後的一年半時間裡,他足不出戶,埋頭寫作《百年孤獨》。此書出版後立即被譽為本世紀偉大的小說。它贏得多種文學獎,很快成為幾十種語言的暢銷書,它使馬爾克斯獲得了承認和榮譽。
《百年孤獨》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多層次的小說,它可以有多重解釋。它是一部關於霍塞·阿卡狄奧·布恩狄亞幾代子孫的家庭編年史;它描寫了一個象徵著馬爾克斯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同時也是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和現代世界上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神話般的歷史。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 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總結, 從它的源頭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創世紀》中的創世神話開始,帶著對蒙昧狀態的伊甸園的淨土世界那種質樸和純潔的深深的懷念。讀者從作品中讀到,這部編年史是一個吉卜賽智者用梵文寫的手稿,只有布恩狄家族的最後一個男人才能譯解,並且只有在每一個讀者單獨讀它時,才能理解它的含義。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故事,是這個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面鏡子。但它也是一個充滿虛構的世界,吸引每一個讀者步入令人浮想聯翩的幻境。《百年孤獨》也反映和評價了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來的社會歷史事件。19世紀自由黨人與保守黨人之間的戰爭和20世紀不斷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動的描繪;它還詳細地記述了外國香蕉公司的發展與剝削導致的破壞與騷亂(有1928年果品聯合公司的罷工為依據)。
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後,加西亞·馬爾克斯得以全力投身寫作,並為他心目中的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大聲疾呼。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說集《一個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發表了《家長的沒落》,這是一部關於一個獨裁者的長篇小說,馬爾克斯花了很長時間才寫完它。
70年代,加西亞·馬爾克斯仍活躍於新聞界,支持人權運動,譴責迫害和獨裁。1974年,他開始在哥倫比亞主編出版政治性刊物《抉擇》,旨在為討論和促進積極的社會改革提供論壇。他還出版了早期的新聞作品集,包括一次海難事件的系列報導《水兵貝拉斯利歷險記》(1978)。1977年,他發表了一篇論述古糾在非洲的作用的文章--《卡洛塔行動計畫》。1981年,《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發表,寫的是件發生在哥倫比亞一個小鎮的多線索、神秘的兇殺案。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發表,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稱為“一個老式的幸福的愛情故事”。1986年,他的報告文學《里丁智利歷險記》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聖地亞哥公開銷毀,不過這一事件保證了它後來幾版的暢銷。小說描述一個流亡國外的著名電影導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國智利,拍攝一部皮諾切特政府統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紀錄片的經歷。
無論是他的報告文學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他獲得諾貝文學獎後的么一部長篇小說--都顯不出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具有超凡的才能。隨著諾貝爾文學獎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社會義務和公眾對他所有著作重新產生的興趣。他早期的文章和短篇小說的許多版本問世了,他的主要長篇小說的銷售量之大,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史的紀錄。現在拉丁美洲有許多著名的多產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是最傑出者之一。《百年孤獨》一直被認為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讀者常常稱讚瑞典文學院,是他們獨具慧眼,發現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拉丁美洲的遠見卓識,而這種遠見卓識永遠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