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反應關係

 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機體毒性反應強弱和環境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又有密切關係

劑量反應關係的概念

 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於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機體毒性反應強弱和環境污染物的毒性大小又有密切關係

1.劑量

劑量可指外源化學物的數量。
①給予機體的數量,即接觸的數量;
②吸收進入機體數量;
③在靶器官作用部位的濃度或含量。
由於後兩種劑量不易測定,所以劑量一般指給予或接觸的數量,劑量的單位是以mg/kg體重表示。提及劑量時,應說明接觸途徑。

2.反應

可分為兩類:
①效應,即量反應,屬個體反應,指化學物與機體接觸後引起的生物學改變強度,此類效應的觀察結果屬於計量資料,可以某種測量數值表示。
②另一類反應屬於計數資料,稱為質反應,屬群體反應,只能以“陰性或陽性”、“有或無”來表示,如死亡或存活、患病或未患病等。
③.劑量反應關:劑量-反應關係表示化學物的劑量與反應(某個體生物學改變強度或某一群體中反應的發生率)之間的關係。
④.劑量-反應(效應)曲線:劑量-反應關係可以用曲線表示,即以表示反應強度的計量單位或百分率為縱坐標、以劑量為橫坐標繪製散點圖,可得到一條曲線。常見的劑量-反應(效應)曲線有直線、拋物線、S形曲線三種形式。

劑量反應曲線的轉換

s形曲線可以是對稱還是非對稱的。對非對稱S形曲線,把橫坐標改為對數劑量,再把縱坐標改為機率單位,即可成為一條直線。轉換得到的直線可以建立數學方程,計算出曲線斜率及各劑量對應的反應率,全面反映化學物的劑量反應特徵。大多數的劑量-反應關係曲線呈S形,劑量開始增加時,反應變化不明顯,隨著劑量的繼續增加,反應趨於明顯,到一定程度後,反應變化又不明顯。如將反應率換算成機率單位,劑量換算成對數值,劑量-反應關係曲線即成直線。此外,有少數的劑量-反應關係表現為直線或拋物線。具有明顯劑量-反應關係的污染物,易於定量評定它們的毒性。有的效應只在易感人群中才表現出來;有的效應往往超過了醫學檢查的正常值,但機體具有代償能力;嚴重的效應可引起病理變化。凡超過正常生理範圍的效應,均對機體顯示出損害作用。有的效應只能用發生或不發生來表示,如死亡和腫瘤的發生或不發生。對機體產生不良或有害生物學變化的最小劑量稱為閾劑量。低於閾劑量,沒有觀察到對機體產生不良效應的最大劑量稱為無作用劑量。閾劑量或無作用劑量是制定衛生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