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吻海蛇

劍吻海蛇

劍吻海蛇,也稱鉤鼻海蛇或鉤嘴海蛇。是蛇亞目海蛇科裂頦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是海洋里第二毒的蛇。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劍吻海蛇劍吻海蛇
劍吻海蛇的吻鱗幼長,為數4片,但仍比額冠鱗片短小。鼻間與吻部以兩片鱗片區隔,眶前及眶後均有約1至2片鱗片。額角有1至3片鱗片。上唇有7至8片鱗片,第四片(有時連同第三片)指向雙眼。下唇鱗片並不明顯。其鱗片構造如尖刺般突起,背鱗約有50至70排,腹鱗則有約210至314片,比背鱗稍大。劍吻海蛇的背部體色為深灰色,兩側及腹部則呈白色。幼蛇階段時身體以橄欖色或灰色為主,有黑色橫紋。成年劍吻海蛇體長約為1.1米,尾巴則長19厘米。

生活習性

劍吻海蛇主要分布於印度一帶的海岸海島,屬於當地最常見的廿多種海蛇之一。它們能活躍於日間及夜間,平時能潛入100米深的海洋之中,並能潛伏久達五個小時。海蛇的舌頭有鹽份分泌腺,能將身體多餘的鹽分排除。劍吻海蛇是有毒海蛇,但並不具強烈侵略性,即使被漁夫挾持亦不會害怕,不過一般而言漁人看到劍吻海蛇都會立刻將其拋回大海中。鉤鼻海蛇的毒素烈度約為眼鏡蛇的四至八倍。約1.5毫克的劍吻海蛇毒素已足以致命。劍吻海蛇主要以魚類為食。在香港新加坡,劍吻海蛇是可被食用的蛇類之一。

毒性

劍吻海蛇劍吻海蛇
海蛇的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常快,中毒後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酸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阿拉伯海及波斯灣、非洲塞席爾及馬達加斯加、南中國海(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一帶)、東南亞(孟買、泰國、越南)、澳大利亞(北領地及昆士蘭)及紐幾內亞等地區一帶的海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