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劉諶[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劉諶(?—263年),[liú chén],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景耀二年(259年),劉禪封其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鄧艾軍隊兵臨成都門下,其父劉禪決定投降,劉諶勸阻無效之後,自殺於昭烈廟。終年三十七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劉禪封劉諶為北地王。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兵臨成都門下,劉禪接受譙周的建議準備向鄧艾投降,劉諶憤怒地說:“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劉禪不聽其言,仍然向鄧艾投降。 劉諶為國家滅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憤,於是劉諶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痛哭,隨後先將妻、子殺死,然後自殺。

人物評價

戲劇《北地王》選段《哭祖廟》劇照 戲劇《北地王》選段《哭祖廟》劇照

陳普:何物譙周口似簧,幾年漢帝手牽羊。紛紛蜀土祠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陳世崇 :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胡三省:曾謂庸禪有子如此乎。

郝經:嗚呼!親王義兼臣子,國有難,猶當死義,以先諸臣,先王所以封建宗子,而故維城也。

羅貫中:君臣甘屈膝,一子獨悲傷。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如在,誰雲漢已亡。

孫奇逢: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鍾敬伯:北地王恥父之降,大哭祝廟,與妻子俱殺,曰:‘羞見基業棄與他人’,劉諶不愧於其祖,劉禪有愧於其子矣。

哭祖廟一王死孝 哭祖廟一王死孝

毛宗崗:獨至後漢之亡,而劉禪雖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為漢朝生色。

康發祥:北地王諶慷慨激昂,洵賢王也。

《通鑑輯覽》:北地王慷慨捐軀,凜凜有生氣。

家族成員

三國志12劉諶形象 三國志12劉諶形象

祖父:漢昭烈皇帝劉備

祖母:昭烈皇后甘氏

父親:蜀漢後主劉禪

妻子:崔夫人

兄弟:劉林、劉璿、劉瑤、劉琮、劉瓚、劉恂、劉璩、劉胤、劉輯、劉晨。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劉諶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劉諶

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劉諶出場於《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是劉禪第五子,自幼聰明,英敏過人,勸阻劉禪投降不成後悲憤不已,先殺妻兒,後來昭烈廟哭拜先祖,自殺於昭烈廟。

在民國文人周大荒所撰寫的白話文章回體小說《反三國演義》中劉諶出場於《樓桑村樹萎殞真王 柳城塞秋高來敵騎》,是劉禪第五子,自幼聰明,英敏過人,在洛陽繼位,一統三國。

戲劇形象

戲劇《哭祖廟》中,魏軍攻蜀,蜀後主劉禪不聽兒子北地王劉諶的勸諫,決意降魏。劉諶怒而回宮,其妻崔氏聽後,伏劍殉國。劉諶斬殺三子,繼而赴“祖廟”哭祭,對先帝(劉備)靈位傾訴愛國之情後自刎。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陳旭飾演劉諶

後世紀念

劉諶[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劉諶[三國時期蜀漢北地王]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劉備殿有一座劉諶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劉諶生平,以紀念劉諶自殺殉國、寧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