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旭

劉紅旭

劉紅旭,1963年1月出生,漢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1999年開始擔任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2003年擔任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2005年擔任內科教研室主任。

基本信息

生平

1986年畢業,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及危重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20餘年,

1993年及2000年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進修學習,

2002年及2006年2次獲北京市中醫125人才培養計畫培養。

1999年晉升副主任醫師,2003年破格晉升主任醫師。

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衛生局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北京市百名優秀青年醫師、東城區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1999年開始擔任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

2003年擔任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

2005年擔任內科教研室主任。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主 任 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

個人成就

1995年率先在國內報告了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患者血漿一氧化氮水平及中藥治療影響研究;在不穩定心絞痛的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中藥對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內皮功能影響研究等方面具有國內較為領先水平。

2001年作為主要的組織者,參與組織了北京地區12家三級甲等醫院跨世紀時期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療現狀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

2003年做為課題負責人,組織北京地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承擔的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聯合攻關項目《北京地區中醫醫院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質量及動態信息監控的研究》;

2005年作為學科帶頭人,承擔北京中醫藥重擔學科項目《北京地區中醫醫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臨床特徵、中醫證候及規範化治療信息平台》,在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的臨床流行病學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做為課題負責人和主要研究者,先後承擔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金、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基金、北京市科乾局青年科研骨幹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發展基金、首都醫科大學科研基金、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專項培養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及國家一類雜誌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北京市科協優秀青年論文獎1項、北京市衛生局優秀青年論文獎3項。

2005年度參元丹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

2005年帶領心血管科成功申報成為北京市中醫內科心血管重點學科,目前是北京市中醫內科心血管病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2006年領心血管科成功申報成為北京市中醫心血管病特色診療中心。

2007年成功申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心血管病重點專科。

教學工作情況

2005年任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先後承擔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醫急診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數百學時。培養研究生多名。

主要社會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血栓病學分會副秘書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學分會常務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委員,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首都醫科大學心臟病學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

北京中醫藥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委員會委員

北京中醫雜誌編委,

世界危重病醫學雜誌編委,

中國中醫急症雜誌編委,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雜誌編委,

國家自然基金中醫藥項目評審專家,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庫專家,

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