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年

劉紅年

劉紅年任教專業 理學-大氣科學類, 副教授, 碩導。目前承當的科研項目 參加國家基礎研究項目(973)中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利用相互耦合的區域氣候-大氣化學模式研究氣溶膠的氣候效應重點基金課題城市邊界層三維結構研究

基本信息

個人基本信息

劉紅年 劉紅年

姓 名 劉紅年

性 別 男 民族 漢 出生日期 1968年1月29日

籍 貫 江蘇省阜寧縣

職稱、職務 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學歷與工作簡歷

1986.09 – 1990.07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本科生,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0.09 – 1993.07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9.02 – 2002.07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3.07 – 今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教研室副主任

國內外主要學術任職

2003 -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學委員會委員

科技獎勵與榮譽

江蘇省優秀課程建設二等獎 2000

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9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3,

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02

承擔科研項目

在研項目

1。城市邊界層三維結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 我國生存環境演變和北方乾旱化趨勢預測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

3. 用相互反饋的氣候和大氣化學模式研究氣溶膠的氣候效應,自然科學基金

4.南京市可吸入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江蘇省環保科技項目

完成項目(主持人)

氣溶膠塵粒表面化學過程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大氣所LAPC開放課題

完成項目(主要參加):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協調發展——大氣環境評估分析研究(2項),北京市氣象局委託項目

2. 南京市空氣污染數值預報方法的研究,江蘇省環保廳環保科技項目

3. 大氣模擬技術在城市規劃決策中的套用研究,浙江省科技廳項目

4. 北京城市規劃與氣象條件及大氣污染關係研究,北京氣象局委託項目

5. 電力公司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委託

(1)向家壩水電站壩址流場及水霧擴散研究(1996-1997)

(2)向家壩水電站壩址區大氣流場變化分析及水霧擴散研究,(2000-2002)

6. 南京鼓樓隧道汽車廢氣排放環境影響研究,南京市科委環保局項目

7. 城市交通廢氣排放與低層大氣化學和環境問題的分析研究,江蘇省自然科學資金項目

8. 馬鋼南山礦采場風場及污染擴散規律風洞模擬及數值模式研究(八五攻關),馬鞍山礦山研究院1994-1995

9.深凹露天礦流場三維數值模擬研究(八五攻關),武漢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1993-1994)

10.複雜地形微小尺度非靜力細格線數值模擬,河南省氣科所(1994-1995)

11.上海延安東路隧道風井及峒口廢氣排放試驗研究,1993-1994

教學與人才培養經歷

1. 主講2門本科生課程《大氣科學概論》,1995-今,80學時,《大氣化學》(1995-今)(40學時)

2. 主講1門本科生課程《大氣氣溶膠物理與化學》,2001-今,60學時

3. 主持與參加學校教改項目2項

4. 至2004年已經培養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1名

5. 2004年在讀研究生 2名

主要學術成績、創新點及其科學意義

1建立了一套由非靜力三維邊界層動力學模式和大氣擴散模式相聯接的污染物輸送擴散模擬系統。 能夠模擬在複雜地域上非定常氣流和空間非均勻條件下的污染擴散。非靜力模式的採用,使得該系統具有很高的時空解析度。該系統多次套用於多山及河谷地域、露天礦區和城市等情況下的氣流與污染擴散的模擬。

2建立了一個中尺度大氣化學輸送模式和非均相化學模式並與區域氣候模式實現雙向耦合,利用此模式系統研究了氣溶膠對區域氣候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沙塵輸送過程對微量成分濃度影響及其氣候效應。

論文

1.Liu Hongnian, Jiang Weimei, Study on Turbulent flow over a two-dimensional ridge by a non-hydrostatic higher-order closure Model, <<Third Asia-Pasic Symposium on Wind Engineering>>,1993,499-503

2.劉紅年,蔣維楣,1994,細格線非靜力三維高階閉合模式對山體流場特徵的模擬分析,高原氣象,13卷4期,429-

3.劉紅年,蔣維楣,二維山脊流場的風洞模擬研究,<<第四界全國風工程及工業空氣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1994,67-71

4.劉紅年,於洪彬,蔣維楣,三維山地流場及擴散特徵的模擬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地學專輯),1996,32卷,39-42

5.劉紅年,蔣維楣,深凹露天礦流場與污染物散布的模擬研究,環境科學學報,1996,16卷3期,264-269

6.王衛國,劉紅年等,山地露天礦自然通風風流與湍流結構的數值模擬,高原氣象,1996,15卷4期,464-471

7.劉紅年,蔣維楣,露天礦區風場與污染物擴散規律的實驗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地學專輯),1996,32卷,219-223

8.劉紅年,蔣維楣等,城市中心街道交通隧道廢氣排放模擬,中國環境科學,1998,18見6期,494-498

9.劉紅年,蔣維楣,凹坑地形風流結構對污染物散布的模擬研究,大氣科學1999,,23卷1期,34-38

10. Liu Heng, Jiang wimei, Liu Hongnia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Dispersion of the Spray Atomized from Flood Discharging by Hydropower over Complex Terrain, Meteorology & Atmospheric Physics, 1999,vol.70,no.3-4,pp215-226,(SCI)

11. 劉紅年,蔣維楣,水霧擴散及其對環境影響的模擬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0,20卷5期,569-572,

12. 劉紅年,蔣維楣,湯劍平等,中國對流層二氧化硫光化學氧化過程的數值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01,vol.21,No.3,359-363

13. Dahe Jiang ,Hongnian Liu, Weiguo Wang, Test a modified surface wind interpolation scheme for complex terrain in a stable atmospher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35, 4877-4885(SCI)

14. 蔣維楣,劉紅年,孫鑒濘, 一個大型水電站瀉洪水霧輸送與擴散的風洞模擬實驗研究,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02,vol.38,No.3, 341-345

15. 李敏,蔣維楣,劉紅年,考慮霧的微物理特徵條件下的水霧擴散數值模擬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02,22卷2期, 140-144

16吳澗,蔣維楣,劉紅年,湯劍平,硫酸鹽氣溶膠直接和間接輻射氣候效應的模擬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02,22卷2期, 129-134

17 吳澗,蔣維楣,劉紅年,湯劍平, 區域氣候模式和大氣化學模式對中國地區氣候變化和對流層臭氧分布的模擬,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02, 2002,38(4):570-582.

18.吳澗,蔣維楣,劉紅年,湯劍平,王衛國,我國對流層臭氧增加對氣溫的影響,高原氣象,2003,22(2):132-142

19.蔣維楣,苗世光,劉紅年,城市街區污染散布的數值模擬與風洞實驗的比較分析,環境科學學報,2003,22(5)

20.李敏,蔣維楣,張寧,劉紅年,由泄洪水流引起的水舌風現象的數值模擬分析,空氣動力學學報,2003,21(4):408-416

21.房小怡,蔣維楣,吳澗,張寧,劉紅年,徐天驕,城市空氣品質數值預報模式系統及其套用,環境科學學報,2004,24(1):111-115

22.周榮衛,劉紅年,蔣維楣,中國地區沙塵氣溶膠輸送過程的數值模擬 ,氣象科學,2004,21(1):16-25

23.劉紅年,蔣維楣,大氣中非均相化學過程的氣候效應的初步模擬研究,地球物理學報,SCIE,2004,4期

24.劉紅年,蔣維楣,一次沙塵暴過程對大氣痕量成分濃度影響的模擬研究,自然科學進展,2004

25.Wu Jian, Jiang Weimei, Fu Congbin, Su Bingkai, Liu Hongnian, Tang Jianping, Simulation studies of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black carbon aerosol and its regional climate responses over China. Adv. Atmos. Sci. (Revised)(SCIE)

著作

1. 《大氣科學概論》,徐玉貌,劉紅年,徐桂玉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 《空氣污染氣象學》,蔣維楣,孫鑒濘,吳澗,王雪梅,劉紅年,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