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秀

1970年8月,劉清秀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埭頭鎮汀港村,由於家境貧寒,劉清秀17歲時便於高中二年級輟學,在自由貿易中做海產乾品生意。

困厄時仰望星光

然而,鄉村成長與生俱來的單純樸實,使他在唯利是圖、爾虞吾詐的生意場上屢遭挫折。隨後,他到建築工地辛勤幹活,又到修路工地出賣勞力;繼而被香港商人聘去當海產品採購員,奔波各地,歷盡現實生活的艱苦磨難。困厄中,他曾像《天問》的屈原那樣仰望星光——“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讓思想在四極八荒遊蕩;而社會中的混繁複雜、人際間的信任危機,促使他在細心洞悉的同時,又與書結成了知交。他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利用時間上書店下地攤四處淘書,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有關為人處世、人文思想甚至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理論書籍。“有時身上的錢全都買書了,我扛著很重的書回去還要走很長的路;有時隨風吹來的字紙,我都覺得很有緣,就會撿起看看內容是否有價值。”劉清秀說出了他求知的渴望與率真。
古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劉清秀在艱難曲折的社會實踐中,試圖從書中找到宇宙世間的真理與人類精神的奧秘,以解決弱冠之年面臨的焦灼與惶惑;但他發現那些抽象理論與日常生活相距甚遠,許多教條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他坦言:看到太多理論中的理論近乎紙上談兵,於是產生了自家著書立說的願望。這些想法理所當然受到家人強烈的阻止與反對,認為人就應該老實本分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像村裡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好好賺些錢,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什麼學術抱負的就像農民造飛機一樣,簡直是天方夜譚、不自量力。而他卻依然我行我素、不屈不撓,雖然生活清貧,但精神富有。在看書學習中,他找到了生活的樂趣與人生的寄託;漸漸意識到的生命價值,讓他將曾經天真的希冀與嚮往,醞釀成內在深沉的使命感。
回憶起異鄉工地的打工日子、走南闖北的歷練歲月,劉清秀覺得收穫頗豐、彌足珍貴。“往往是在極為勞累、疲乏的時候,我的內心卻總有萬千感慨:現實的孤苦無助時時在激發靈性的認知,遭遇慘重困境似乎是真理在召喚;接踵而至的打擊與壓抑,心理無常的衝突與躁動,這樣身體力行的實踐局面導致種種生活感悟向我湧現;每一天這些重要、悽美的體驗,我都會及時記錄下來,不管是在休息的工棚,還是在行進的列車上;而每天工余,我都會捧起購之不易的著作研讀,當白天或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找到了啟示或答案,那是最令我興奮不已的事情;多年來邊打工邊搞研究的生涯,有時顯得與眾格格不入,可是那些鄙視與嘲弄反而強化了我的信念與意志。”劉清秀說。
思想者都是孤獨與寂寞的。正是有了異鄉星空下的天問與思索,正是有了那么多年的嘲笑與堅守,正是有了貼近苦難的體會與感受,正是有了臥薪嘗膽的毅力與勇氣;正是閱讀了千餘本古今中外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甚至理論物理學等專著,正是發現了古往今來思想家的許多邏輯缺陷或理論困難,《自性論》的思想構架才開始萌芽並逐步形成,他才有了創作《自性論》的可能。
早在1990年,劉清秀就嘗試寫過1篇3萬多字的理論文章,轉給福建師範大學教育系的梁金泉教授過目。梁教授肯定其論述“已自成邏輯體系、理論水平超過一般以上”,建議他繼續研究並寫成小論文依次發表,不然就下定決心做更廣泛的探索並充實材料寫成著作。這對劉清秀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他更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由此建構了雄偉的理想藍圖。

暗夜裡孤守燈光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經過一番理論積累和經濟積蓄後,1994年,劉清秀在離老家約30公里的笏石鎮租用了一間陋室,每月租金60元。從閉門提筆啟動《自性論》的創作開始,他在裡面整整呆了3年時間,主要食物就是泡菜下稀飯、蔬菜煮線面、速食麵燉白豆腐。劉清秀說:“我一去買速食麵就是幾大箱,那個批發商還問我食雜店開在哪裡;但只要思維清晰、行文流暢,這些東西吃起來就會很香。”
劉清秀心中有一個深遠的夢想,那就是構建一個更為先進的邏輯體系,來解釋宇宙世界的本體、揭示人類精神的實質,以讓現代的人們能夠切身有效地認識、把握真正的理性真理。無疑,這是一項宏大的創作工程。據他介紹,《自性論》之精髓即是抽象理論與現實實踐所互動噴發的邏輯火花,它涵蓋、跨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從理論物理、神經生理至道德倫理,從資訊理論、進化論至人生論,從文化學、宗教學到美學,從認識辯證悖論、理性發展秩序到心理活動規律……因此其理論準備涉及哲學、人類學、宇宙學、超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社會生物學以及系統論、控制論等諸多學科。記者不解地追問:“你只有高二文化水平,是如何讀懂那些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的專業論著呢?”
劉清秀講述:各個學科都有它的專業化方面的邏輯限制,因此各門專科的解釋與套用等功能都具有某種局限性;但各門科學之間也有它們最為本質的邏輯聯繫,任何學科都有它們最為基本的共同真理,事物終極的本性是所有學科所共有的;我讀每一門科學,不會受到該學科本身的邏輯框架所限制,我有一種自由能力,可從各個學科的理論精華中抽象出事物終極的共同本質;要是我在生物學中受到了某種思想困擾,我會在與之有千絲萬縷聯繫的進化論或宇宙學中得到解脫,因為各門科學都是以各自的界限和方式表達真理,而各個學科都有它們共同的終極的理性基礎;比如“先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放在自然進化與宇宙演化進程,這樣的提問本身就犯了邏輯學方面的錯誤。
柳絲吐綠,大雁南歸。多少個日子泡麵充飢,多少個暗夜獨守燈光,劉清秀筆耕不輟。通過對古今中外人文思想、科學知識的消化、梳理、剖析與重建,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實踐所得的感悟與創造,他在1996年異常艱苦地完成了《自性論》的初稿。劉清秀告訴記者:由於長期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在完成初稿的最後半年中,腦細胞興奮得只有藉助安眠藥才能依稀入睡。他還說:“當年已用光了錢,多虧一位林氏朋友和自己母親暗地裡的持續接濟;他們雖然不看好我近乎瘋狂的選擇與舉動,但我們似乎擁有共同的友善與正義等品性,不管我是對是錯,他們心底還是信任我這個人;要是沒有他們的仁慈與支持,那時候初稿就不可能完成。”劉清秀在感嘆“天無絕人之路”的同時向記者表示,對這位一生難得的林氏朋友將永世不忘!
1997年,為了謀生,劉清秀前往雲南學習金銀珠寶工藝。期間,他將書稿交給雲南大學出版社。該社編輯李生森教授和總編張世鸞教授看了他30多萬字的書稿後,認為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價值;本著發現一名知識青年之理論前景的善意,於次年2月與他簽訂了出版契約。但劉清秀很快發現,20世紀末的生物、信息技術以及粒子、天體物理學等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哲學本身就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種邏輯抽象,因此他考慮《自性論》還需要完善,即與出版社商量暫不付印。
後來,他到貴州省貴陽市區開了家首飾店,邊解決溫飽邊繼續進行理論的深入研究;並於2002年底完成了修改稿,交給貴州人民出版社。該社編輯錢治教授審讀後認為,本書稿有很強的理論突破和相當的學術價值,它是實踐生活的抽象,是院校老師難以做到的成果。隨即《自性論》通過了出版社的三審,計畫在2004年出版。?

苦鬥中獨步春光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03年11月30日晚上9時,劉清秀在首飾店內埋頭看書尚未關門,突然遭遇3名持刀歹徒綁架搶劫,所有金銀珠寶被洗劫一空。積蓄沒有了,出書一事也成了泡影。然而,生活的強者都是在沉痛的摔打中仰起頭顱的,突遇的不幸災禍並沒有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潛心做學問了。貴州師範大學洪彩煥教授的“文章不怕百回改”7個字的及時勸慰,讓他即刻心領神會:我的論述揭示還不到位,我的理論體系尚未健全。
在出書遭劫缺乏資金時,貴陽一位從事汽車貿易、當前也在參與房產開發的王姓男子,給《貴州都市報》記者陳藝發了一份傳真要求約見劉清秀,他在看了《自性論》的部分手稿後表示:對這些理論創建甚感興趣,只是自己多年來都忙於經商沒有時間悉心研究,現在都快60歲了,很想留下某些精神價值給予後代;如果讓其掛名做第二作者,可提供此書的出版經費,送上一套價值60萬元人民幣的房子,並負擔心理分析網站籌建的全部費用,以及日後學術研究與衣食住行的所有開支。儘管面對的是如此豐厚的財物誘惑,以及未來生活的切實保障,劉清秀還是不假思索斷然拒絕了。他說:“精神的終極實質是最為寶貴的,世間再多的金錢也購買不了;而福建人的勤奮刻苦、頑強拼搏早已揚名四海,這么多年我要是全心全意搞經濟,也不會在乎這些物質條件;況且,我是生活磨練的過來人,又不是書呆子,這種別有用心的變相合作,不是誠心實意為了幫助別人。”
被搶後,劉清秀勉強重振首飾店,理論思考卻尤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在雲貴高原的十萬大山中飛奔。2005年下半年,他被《自性論》勾了魂,買賣飾品時老出錯並賠本,顧客的光臨也經常在打斷思路,他再也沒有心思做生意了。為了精益求精、專心攻克理論體系的邏輯困難之處,當年冬季,他乾脆關門大吉;在貴州師範大學附近租用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屋中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電視機、幾大包書籍材料,就在裡面專門搞研究。
到了2006年春暖花開的清明時節,多彩貴州的盎然生機也讓劉清秀的思想運行達到了高峰。他告訴記者:那天下午我在租賃房裡看電視,不小心將遙控器摔落地板上,塑膠外殼破碎了,頂著電池的彈簧也脫開彈出;我好不容易將彈簧重裝上,又用透明膠粘好了遙控器,沒想到奇蹟將悄然降臨;當天晚上,一個充斥能量在有機地做節奏伸縮的彈簧體於夢中浮現了,這個夢正像牛頓看到樹上蘋果落地般使我大喜過望;因為那正是我18年以來甚至古今中外多少思想家所苦苦追尋的宇宙本性,也終讓《自性論》的邏輯體系得以充分完善、融會貫通!
“你是說最後夢見了宇宙的本性,它有什麼現實的意義呢?”記者探究地問。劉清秀娓娓道來:“人生存於社會也從屬於宇宙,因此宇宙自然的理性秩序與人類文化的思想邏輯具有連續性;也就是說,人的個性發展與自然進化甚至宇宙演化最終都基於相同的理性邏輯,因此宇宙本性正是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根本信念蘊藏於人的靈魂深處;有了這樣明晰的覺悟與認識,我們就能沉靜地聆聽、體念內在真理的呼喚,即便維持人格結構的堅實、穩重而不為外界因素的干擾、衝擊所蠱惑與動搖;導致你能夠合乎社會法則地作出行動的價值抉擇,並開始得心應手地施展自我才華,這樣昭示的道德理性將與宇宙邏輯一樣綺麗、壯觀。”劉清秀言簡意賅地演繹著博大精深的哲學理論,就像一縷縷春光款款沁入人心。
“在你打工求學的流浪過程中輾轉了多個城市,後來你怎么能在貴陽呆了10年時間?”記者特意地問。劉清秀說:“貴陽氣候涼爽宜人,人文氣息濃郁活躍,讓我能夠自由自在進行獨立的學術研究,以致最後出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生動激情的奇妙夢境,這是我在貴陽10年時間中唯一寶貴的收穫!”

自由地沐浴靈光

“現在看來,10年前我從雲南大學出版社拿回書稿是明智的,甚至2003年首飾店被搶都是件好事;不然《自性論》早就出版了,我可能會錯過了‘宇宙本性是彈簧’的創造性之夢,因為那種珍奇的靈感需要充沛的思想潮流才能顯現。”
劉清秀呀,你已嘗盡了世間的苦果,而你這句悲喜莫名、讓人聽起來百感交集的話語,究竟是自我安慰、還是自我嘲諷?但人們遲早會知道,正是你的這個夢,啟迪你完善了《自性論》的四大重要理論發現:宇宙的本體——彈簧;理性的結構——螺旋循環的邏輯結構;意識主觀存在的形態——螺旋循環彈簧體;心理活動的規律——情感價值量之分配、投射、反饋與補償的競爭機制,形成心理過程之螺旋循環運動。
劉清秀就“宇宙本性是彈簧”的論斷作了闡釋:天體物理學家已經發現,宇宙部分天體在不斷膨脹,另一部分天體則在不斷坍縮;人的心理也是這樣,在受到某種刺激時,就要承擔某種程度的壓力,而當受到某種激勵的時候,就會煥發出相當的熱情;由此,包括意識在內的任何事物在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即便形成了螺旋循環的立體邏輯結構;於是,我們的認識就能夠超越四維時空思維習慣的表面限制,從而達到了多維時空的自由境界;此時,你是在宇宙活力的理性結構中進行時空旅行,終能感悟自己不僅僅是生活於日常現實的現象存在中,而且更是生存於歷史長河的實在體系當中;這樣,你會在理解天人合一之奧秘中,關注、調控心靈支柱的彈簧本性趨於平衡、和諧、沉穩並富有生機;以致你不再自我強迫於有空得失的心理糾結,而是脫胎換骨沐浴著慈愛、仁義的智慧靈光
2008年初,又經過長達4年的批閱增刪後,劉清秀完成了40萬字的手稿。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日,傾注劉清秀18年心血的《自性論》終於正式出版了。他在《自性論》的內封上作了表白:感激國家的英明政策與繁榮安定,使他能夠長期保持學習、實踐與研究的思想連續性;並將此作奉送北京奧運會,以祝福中華民族的輝煌昌盛。劉清秀也已整整10年沒有回老家了,父母的飽經風霜、含辛茹苦他早已刻骨銘心,他也動情地將此作獻給養育他的母親。這時的他已經38歲了,依舊孓然一身。這些年來,他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耗費在自己的著作上。他甚至說:“《自性論》比我的生命還重要。”
目前,《自性論》已被中國奧委會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30多所著名大學所收藏。洪彩煥教授先行作了評價:這是一本罕見、難得,論證充分、貼切的心理哲學專著;劉清秀先生付出整個青春,博採科學、文化精華,以一絲不苟的務實風範揭示了宇宙的本性、理性的結構、意識主觀存在的形態和心理活動的規律等;這些驚世駭俗的創新發現,在引人入勝的同時可讓人的心扉自由敞開,覺悟人生與世界的真諦;因此,《自性論》不僅會掀起空前的學術風暴,更是一部啟示世代智慧的歷史性傾情佳作。
今年春節,劉清秀帶著《自性論》拜見了他久違的父老鄉親。70歲父母的望子成龍與牽腸掛肚映寫在他們蒼老、憔悴的滄桑臉龐上,令劉清秀愧疚難當、感傷不已,而日夜思盼子歸的老母親更是哽咽啼哭了足足半個鐘頭。是啊,他在父母心中是個固執的、不聽話的孩子。“我的著作一天未完成,我就沒有顏面去見江東父老;好幾次望著鏡中的自己,想到一生都讓父母操心,就會熱淚奪眶、關門痛哭。”劉清秀的聲音先堅定、後顫抖。是啊,他更是個有骨氣、有志向的男子漢!而每當逢年過節,劉清秀在眷戀父母的同時都在小屋裡專心創作。他說:“這種時間裡大家都喜慶去了,沒人打擾我,腦子會特別好使。”他也絕是位孝子,惦念父母恩情與理論事業創造,兩者在劉清秀心中形成了一個十分痛苦的癥結:在貴陽市貴開路,一位植物人母親的孝子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劉清秀,他每年除夕都去他家過年,看望他們慈祥的一家,給植物人母親壓歲錢拜年,仿佛就在福建的老家……
現在,已有許多大學向他伸出了召喚之手,邀請他去講授這些心理哲學最新的理論發現。他的講演,是讓莘莘學子充滿憧憬的理論殿堂;他的境界,是讓芸芸眾生激情翱翔的遼闊藍天。和記者道別時,劉清秀又向記者透露:時而都有美妙的思想創意浮現在腦際,我休息一段時間後就要計畫下一部論著的工作,現在已開始構思。記者此刻心情沉重,心中只有一個真誠的祝願:劉清秀,請一路走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