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元

所到之處,民皆擁戴;所離之縣,民均思戀,並有人為步元特建生祠。 步元時為萬安知縣,參與了“扶清滅洋”鬥爭,傳召法教士到公署,催其離境,並與之相約曰:若他日再來,教堂原璧歸趙,如有損壞,今可估價立約,按約賠償,以免事後傷了和好。 法教士欣然應諾,簽約遂去,教堂易為萬安公所。

劉步元,字仁齋,號春潭。清潛山縣人,其家鄉今屬岳西縣和平鄉。光緒二年(1876年)進士,歷任崇仁、南豐、分宜、宜春、萬安、清江等縣知縣。
步元為官清廉,常以古人“清、慎、勤”三字自勵,催科不擾,聽斷勤明,微服私訪,見農夫則司年歲之豐歉,風俗之淳澆;見士子文人則詢所讀何書,有無心得,並告以為人之道,有如家人父子一般。所到之處,民皆擁戴;所離之縣,民均思戀,並有人為步元特建生祠。
鴉片戰爭後,美、英、法、德等國利用不平等條約,加緊派遣傳教士深入中國各地,強占土地,包攬訴訟,欺壓人民,激起人民的公憤和反抗,發生搗毀教堂和衝擊傳教士事件。光緒二十六年,反帝鬥爭愈演愈烈,導致掀起全國性的義和團運動。步元時為萬安知縣,參與了“扶清滅洋”鬥爭,傳召法教士到公署,催其離境,並與之相約曰:若他日再來,教堂原璧歸趙,如有損壞,今可估價立約,按約賠償,以免事後傷了和好。法教士欣然應諾,簽約遂去,教堂易為萬安公所。當地居民不知內情,束草聚薪火燒教堂。步元聞訊急馳前往,勸慰曰:“此吾萬安公所也!洋人既去,吾沒收之矣,何必焚之?”居民聽後,歡欣而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