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昶[宋文帝第九子]

劉昶[宋文帝第九子]

劉昶(436年-497年),字休道,南朝宋宗室,北魏將領,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宋孝武帝劉駿異母弟。 劉昶在南朝宋封義陽王,官至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鎮彭城,因受前廢帝劉子業的疑忌,懼禍叛逃北魏,被拜為侍中、征南將軍,封丹陽王,後歷任外都坐大官、內都坐大官,最終官至大將軍,封宋王。 劉昶雖流亡北魏,但始終不忘故國,在南齊篡立後多次引魏軍南下,希望藉助北魏的力量恢復祖業,但均未能成功。他於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病逝,終年六十二歲,追贈太傅、揚州刺史、諡號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幼年封王

劉昶是宋文帝第九子,生母為謝容華。 他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封為義陽王,食邑二千戶,時年僅十歲。

歷職內外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劉昶被拜為輔國將軍,出任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篡位,但不久便被三弟武陵王劉駿攻殺。劉駿即位稱帝,史稱宋孝武帝。劉昶先是被劉劭授為散騎常侍,繼而又被劉駿改任為太常。後來,劉昶被外放為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監揚州浙東五郡(即會稽郡、東陽郡、新安郡、臨海郡、永嘉郡)軍事。

孝建元年(454年),劉駿將浙東五郡升置為東揚州,以劉昶為後將軍、東揚州刺史。

大明元年(457年),劉昶被召回朝廷,擔任秘書監,領驍騎將軍,加授散騎常侍。他不久又被授為中軍將軍,再次擔任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後來,劉昶又改任前將軍、江州刺史,並都督江州及西陽、新蔡、晉熙三郡軍事。

大明三年(459年),劉昶被征拜為護軍將軍,獲賜鼓吹一部,增食邑一千戶。後來,劉駿又改任劉昶為中書令、中軍將軍,進拜其為開府儀同三司。

大明八年(464年),劉駿病逝,太子劉子業即位,史稱宋前廢帝。劉昶被外放為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鎮守彭城(治今江蘇徐州),並以使持節的身份都督徐州、兗州、南兗州、青州、冀州、幽州六州及豫州梁郡軍事。

流亡北魏

劉昶性情偏執急躁,對劉駿多有不恭之處,常受呵責,民間為此都稱劉昶必有異心。劉子業即位後,對宗室諸王極為忌憚 。劉昶將反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劉昶遂遣典簽蘧法生奉表入京,主動要求回朝,以試探劉子業的態度。當時,劉子業剛誅殺江夏王劉義恭,便想藉機將劉昶一併除掉。他聲稱劉昶與劉義恭合謀造反,並屢次責問蘧法生為何不奏報朝廷。

蘧法生擔心皇帝治罪,竟倉惶逃回了彭城。劉子業便下令討伐劉昶,並親自率軍渡江,向徐州進發。劉昶欲舉兵反抗,但卻不得軍府將吏及所轄州郡的擁戴。他自知難以對抗朝廷大軍,便拋棄母親和妻子,只帶著愛妾吳氏,與親隨六十餘人連夜棄城北逃,投奔北魏。 時為宋永光元年(魏和平六年,465年)九月。 隨從沿途叛逃,最終僅剩有二十餘人。

劉昶逃到北魏後,深受禮遇,被拜為侍中、征南將軍,封丹陽王,並娶公主為妻,加授駙馬都尉。 後來,劉子業在政變中遇弒身亡,其叔湘東王劉彧被擁立為帝,史稱宋明帝。 魏皇興元年(467年),劉彧遣員外郎李豐出使北魏,表示要迎回兄長劉昶,但卻未能如願。 他遂追改劉昶為晉熙王 ,三年後又將第六子劉燮過繼為劉昶嗣子,以承繼其封國。

劉昶在北魏十餘年,歷經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兩代皇帝,累升至外都坐大官。他始終心懷故國,每次提到南朝之事都涕泗橫流,其悲戚之情令群臣為之動容。當時,北魏權貴(鮮卑貴族)對劉昶極為排斥,甚至當眾戲弄乃至侮辱。拓跋宏雖對劉昶頗為禮遇,但也無能無力,只是假作不知。魏太和元年(477年),劉昶又升任內都坐大官。

征伐南齊

太和三年(479年),齊高帝蕭道成篡宋稱帝,建立南齊,隨後又殺害已經禪位的宋順帝劉準,盡滅劉氏宗族。 拓跋宏便打著為劉昶復仇的旗號,於當年十一月命梁郡王拓跋嘉、隴西公拓跋琛、河東公薛虎子分兵三路,征討南齊。 當時,拓跋宏還允諾劉昶,滅齊之後讓他在江南復興祖宗基業。劉昶遂以征南將軍之職隨魏軍一同南征。

太和四年(480年),魏軍攻至壽陽(齊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壽縣)城下。 劉昶在陣前對將士們屈身下拜,自陳家國之仇。他言辭懇切,聲氣激昂,說到激動之處更是涕泗橫流,哀感三軍。 但豫州刺史垣崇祖早已做好迎戰準備,掘開了淝水堤壩,用水淹之法大破魏軍。 劉昶見戰事不利,遂以雨季將至為由,於當年三月奏請班師。

太和六年(482年),蕭道成病逝,齊武帝蕭賾即位,並與北魏通好。魏齊兩國自此進入十餘年的和平期,各自息兵養民,基本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劉昶在此期間,被進拜為儀同三司,領儀曹尚書。他始終不忘滅國亡家之仇,聲稱“大恥未雪,痛愧纏心”,數次請求出鎮邊州召集遺民,但都被拓跋宏婉拒。後來,劉昶又升任中書監。

太和十六年(492年),拓跋宏改革爵制,將異姓諸王盡皆降為公爵。 劉昶被降封為齊郡開國公,加“宋王”之號。

太和十七年(493年),齊武帝蕭賾命打造露車三千乘,打算自陸路進攻彭城。 劉昶趁機向拓跋宏哭訴,請他出兵為自己洗雪家仇。拓跋宏遂在淮北一帶大舉囤積物資 ,準備南征之役。

太和十八年(494年),劉被授為使持節、都督吳越楚諸軍事、大將軍,出鎮彭城 。 是年年末,南齊發生政變,權臣蕭鸞先後廢殺皇帝蕭昭業、蕭昭文,篡位稱帝,史稱齊明帝。拓跋宏遂趁南齊內亂,親率大軍南征,並命劉昶與征南將軍薛真度、徐州刺史元衍、平南將軍劉藻兵分四路,攻伐南齊。其中,劉昶率部攻義陽(齊司州州治,在今河南信陽)。

太和十九年(495年),劉昶攻至義陽,並以大軍圍城,迫使司州刺史蕭誕據城固守。他在城外構築三重塹柵,集中兵力發起攻城戰。 當時,劉昶雖屢破齊軍,但卻一直未能攻破義陽。 不久,齊軍援軍抵達。蕭誕也遣軍出城,與援軍內外夾擊。劉昶只得棄圍撤軍,退回彭城。 是年三月,拓跋弘亦自南征前線撤至彭城 。劉昶因久戰無功,向拓跋宏請罪。拓跋宏釋而不問,後又賜劉昶班劍武士二十人。

病逝彭城

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四月,劉昶病逝於彭城,終年六十二歲。拓跋宏為其舉哀,賜九錫殊禮、前後部羽葆鼓吹,追贈假黃鉞、太傅、揚州刺史,諡號明王,葬禮規格皆依晉朝琅邪王司馬伷舊例。

主要成就

改革朝儀:劉昶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曾以儀曹尚書一職與蔣少游主持“改革朝儀”,並根據南朝典制提出了很多建議。 當時,拓跋宏有意改胡服為漢服。劉昶為此與蔣少游進行了長達六年的爭論,最終終於完成了“易漢服”這一改革措施,推動了北魏政權的漢化進程。

征伐南齊:劉昶在北魏期間,參與了兩次征伐南齊的戰役。第一次是在太和三年(479年)十一月,與薛虎子(後改為拓跋嘉)攻壽陽,但因齊軍有備,於次年三月撤軍。第二次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率部主攻義陽,屢破齊軍,後因齊軍援軍與守軍內外夾攻,被迫撤軍。

軼事典故

據《南史》記載,劉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絕句一首:“白雲滿鄣來,黃塵半天起。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里。”他握著愛妾的手,面向故國所在的南方,慟哭不止。左右隨從盡皆哽咽。

人物評價

魏收:① 昶好犬馬,愛武事。入國曆紀,猶布衣皂冠,同凶素之服。然呵詈童僕,音雜夷夏。……至於陳奏本國事故,語及征役,則能斂容涕泗,悲動左右。而天性褊躁,喜怒不恆,每至威忿,楚朴特苦,引待南士,禮多不足,緣此人懷畏避。② 劉昶猜疑懼禍,蕭夤亡破之餘,並潛骸竄影,委命上國。俱稱曉了,鹹當任遇,雖有枕戈之志,終無鞭墓之誠。昶諸子尫疏,喪其家業。寶夤背恩忘義,梟獍其心。此亦戎夷彯狡輕薄之常事也。天重其罪,鬼覆其門。

王夫之:① 劉昶、蕭寶寅受王封於拓拔氏,日導之以南侵,於家為敗類,於國為匪人,於物類為禽蟲,偷視息於人閒,恣其忿戾以僥倖,分豺虎之餘食,而猶自號曰忠孝,鬼神其赦之乎? ②昶者,非可以義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於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於報讎以南侵也,又豫為稱藩於魏之約,以蔑中夏之餘緒;則其挾彊夷以逞也,乘國之亡而遂其私也。嗚呼!昶誠拊心而自問,果閔宗國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殲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時,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惡從而喻之?然而天鑒之矣。故憤盈以出,而疲攰以歸,天奪之也。

親屬成員

父母

•父親劉義隆,南朝宋第三任皇帝,在宮廷政變中被長子劉劭殺害,三子劉駿即位後上廟謚為太祖文皇帝。

•母親謝氏,劉義隆的嬪妃,封容華,後隨子出藩為義陽王太妃,在劉昶逃亡北魏時被拋棄,後改封晉熙王太妃。她生性嚴酷,一度被劉彧削去封號,改姓射氏。

兄弟

宋文帝共有十九個兒子,皆是異母所生。劉昶排行第九,有八個哥哥、十個弟弟。

劉休遠(劉劭),太子,史稱元兇。

劉休明(劉濬),封始興王。

劉休龍(劉駿),封武陵王,後滅劉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

劉休玄(劉鑠),封南平王。

劉休胤(劉紹),出繼伯父劉義真,襲封廬陵王。

劉休文(劉誕),歷封廣陵王、隨王、竟陵王。

劉休度(劉宏),封建平王。

劉休秀(劉褘),歷封東海王、廬江王。

劉休淵(劉渾),歷封汝陰王、武昌王。

劉休炳(劉彧),歷封淮陽王、湘東王,後稱帝,史稱宋明帝。

劉休仁,封建安王。

劉休佑,歷封山陽王、晉平王。

劉休茂,封海陵王。

劉休業,封鄱陽王。

劉休倩,追封臨慶王。

劉夷父,追封新野王。

劉休范,歷封順陽王、桂陽王。

劉休若,封巴陵王。

1.

劉休遠(劉劭),太子,史稱元兇。

2.

劉休明(劉濬),封始興王。

3.

劉休龍(劉駿),封武陵王,後滅劉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

4.

劉休玄(劉鑠),封南平王。

5.

劉休胤(劉紹),出繼伯父劉義真,襲封廬陵王。

6.

劉休文(劉誕),歷封廣陵王、隨王、竟陵王。

7.

劉休度(劉宏),封建平王。

8.

劉休秀(劉褘),歷封東海王、廬江王。

9.

劉休淵(劉渾),歷封汝陰王、武昌王。

10.

劉休炳(劉彧),歷封淮陽王、湘東王,後稱帝,史稱宋明帝。

11.

劉休仁,封建安王。

12.

劉休佑,歷封山陽王、晉平王。

13.

劉休茂,封海陵王。

14.

劉休業,封鄱陽王。

15.

劉休倩,追封臨慶王。

16.

劉夷父,追封新野王。

17.

劉休范,歷封順陽王、桂陽王。

18.

劉休若,封巴陵王。

妻妾

妻子

•郗氏,劉昶在南朝時的嫡妻,封義陽王妃,在劉昶逃亡北魏時被拋棄,後因謝太妃的嚴酷而早逝。

•武邑公主拓跋氏,劉昶流亡北魏後所娶的正妻。

•建興公主拓跋氏,於武邑公主去世後嫁給劉昶為繼室。

•平陽公主拓跋氏,於建興公主去世後嫁給劉昶為繼室。

妾室

•吳氏,隨劉昶逃亡北魏。

•某氏,劉昶留在南朝的妾室,後被接回建康,生子劉思遠。

•某氏,劉昶留在南朝的妾室,後被接回建康,生子劉懷遠。

兒子

•劉思遠,劉昶在南朝的妾室所生的庶子,出生時劉昶已流亡北魏,不久即夭折。

•劉懷遠,劉昶在南朝的妾室所生的庶子,出生時劉昶已流亡北魏,不久即夭折,追封池陽縣侯。

•劉文遠,劉昶在北魏所生的長子,應為庶出,歷任步兵校尉、前將軍、統軍,因謀反伏誅。

•劉輝(《北史》作劉暉),劉昶在北魏所生的次子,應為庶出,以世子襲封爵位,娶蘭陵公主,官至中散大夫。他因與民婦通姦,毆打公主,致使公主流產而死,雖恰逢大赦而得免死,但也因此導致家道沒落。

•劉承緒,劉昶在北魏與公主所生嫡子,娶彭城公主,授駙馬都尉,先於劉昶而死。

史籍記載

《宋書·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二》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

《南史·卷十四·列傳第四》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

影視形象

《鳳囚凰》中的義陽王劉昶 《鳳囚凰》中的義陽王劉昶

2018年內地電視劇《鳳囚凰》,黃俊彬飾演劉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