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保

劉國保

劉國保,江西興國人,老紅軍、長征幹部,原遼寧省輕工業廳副廳長。

人物簡介

劉國保,男,漢族,1915年11月生,江西省興國縣社富鄉溪源村人,1931年參加紅軍,被編入“興國模範師

老紅軍劉國保老紅軍劉國保

,1934年10月隨紅3軍團16師從興國出發開始長征,任通信排長和張愛萍陳賡、鄧飛的警衛員。他先後參加過湘江保衛戰、四渡赤水、婁山關戰役、遵義戰役,搶渡過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參加了攻打臘子口戰鬥,在六盤山下吳起鎮參加了與陝北紅軍大會師,隨後參加東渡、西渡(黃河)。攻打遵義時,一顆子彈射穿了他的大腿,他是拄著棍子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1936年調入紅軍大學學習後,調任總政治部保衛幹事。專門負責毛澤東周恩來的安全保衛工作。後任中央軍委工業局巡視員。1945年日本投降後,來東北協助接收敵偽物資,後在丹東參加工業建設,1961年任遼寧省輕工廳副廳長,後當選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委員。1982年離休。

劉國保2005年11月9日出發重走長征路,按紅一方面軍原路線走,途經:南昌、井岡山、湖南、貴州、雲南、遵義、大渡河、四川、爬雪山(紀念碑)、過草地(紀念碑)、甘肅、寧夏、山西、陝西、河北、遼寧。計十二個省市自治區、於今天2006年3月5日上午10時勝利返回瀋陽。

人物事跡

重走長征路
一位91歲高齡的老紅軍,從2005年11月21日起再次從贛南踏上長征路,2006年1月11日走到了雲南昆明,成為了全國重走長征路中年齡最大的人。長征的經歷是他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長征路上並肩作戰的戰友是他一生中最記掛的人。因此,他雖然年歲已高,也不願在家裡呆著,而要再到長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這位老紅軍名叫劉國保。
“長征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經歷”
劉國保劉國保

劉國保老人出生在興國縣社富鄉的一個偏僻小山村里。在1932年,只有18歲的劉國保也在家鄉參加了革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被編入“興國模範師”。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期間,劉國保跟隨彭德懷領導的紅三軍團駐守在廣昌一帶,並擔任了排長。然而,在第五次反“圍剿”的一次戰鬥中,劉國保帶著戰友們死守在陣地,阻擋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但最終因為寡不敵眾和彈盡糧絕,許多戰友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也身負重傷。十餘天后他傷勢好轉,咬著牙根忍著疼痛找到了隊伍。1934年10月,紅軍從贛南出發開始長征,劉國保跟隨紅軍主力離開了家鄉。如今,老人因年歲已高,記憶力不大好了,但在長征途中所發生的故事,卻在他腦海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仍然記得清清楚楚。談起這些,老人顯得異常高興。
“長征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經歷,我永遠銘記在心中,我也為自己是個長征人而驕傲。”在漫漫而艱苦的長征途中,劉國保參加了四渡赤水、強渡湘江等戰役。在攻打遵義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子彈打傷,因為行走困難,部隊要把他隱藏在當地支持紅軍的老百姓家中療傷。但是,劉國保卻不同意,他認為部隊就是他的家,他的精神支柱,即使是死在長征途中,也不能離開“家裡人”。於是,他砍了根樹枝作拐杖,在戰友們的幫助下,拖著傷腿走在長征路上。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鍊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這是興國籍上將肖華在《長征組歌》中所描述的。這些劉國保都經歷過了。從四川毛兒蓋經過草地時,那裡的水到膝蓋,草比人高,茫茫草地無邊無際。因為帶的糧食吃完了,劉國保和戰友們靠挖草根、啃樹皮來充飢。但最可怕的不是飢餓,而是那塊隨時可能吞沒生命的沼澤地,劉國保親眼看見一個戰友在拔草根充飢時陷入了沼澤地里,就連救他的人也沒能從沼澤地里爬出來。然而,老人對於自己所經歷過的艱險和磨難卻看得很平淡,他說:“比起我那些犧牲在長征途中的戰友,我幸運多了,幸福多了。”
“我要再到長征路上”
在全國解放後,劉國保按照組織安排,留在了瀋陽工作,擔任過遼寧省輕工業廳副廳長。1982年離休後,一直在瀋陽定居。在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早已離休在家頤養天年的劉國保作為老紅軍代表參加了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與許多老首長、老戰友重逢,一起回憶著那段烽火歲月,以及那些在長征途中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一個念頭悄悄在他心裡萌發,要在有生之年重走一回長征路。
當兒女們得知老人的決定,考慮到老人的年齡大了,身體不一定吃得消,於是堅決反對。但老人卻反而安慰子女,別為他擔心,他要是不再到長征路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那些失散在途中的戰友,這輩子心裡也不會過得舒坦。兒女們都很了解老人的脾氣,無奈之下只得含淚同意。
劉國保把重走長征路的時間安排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日子裡,為此,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精心準備。老人親自製作一面五星紅旗,因為他長征期間曾在張愛萍將軍身邊工作過,所以他首先找到了張愛萍將軍,當將軍得知老人的想法後,欣然地在紅旗上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並寫上了“紅軍萬歲”四個字。如今,已有百餘名參加過長征的老將軍、老紅軍在這面鮮艷的紅旗上籤下了名字。在興國賓館,劉國保向我們展開了這面凝結了他心血和感情的紅旗。劉國保還告訴我們,這次走完長征路後,他要專程把這面紅旗送到北京軍事博物館收藏。
劉國保是個集郵愛好者,對郵品頗有研究,一些集郵網站和集郵報刊都曾報導過他的事跡,於是,他利用自己的專長,特地準備了一份非常有意義的紀念品,那是“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封。在長征時,劉國保跟隨的是毛澤東主席帶領的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這次他正是沿著紅一方面軍所走的路線走,每走一個地方就留下一個郵戳作紀念。
劉國保老人雖然是離休幹部,每個月都有離休工資,但在他的子女中有兩人的身體不算好,家庭生活也比較困難,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紅軍,只要他開了口,組織上肯定會想辦法幫助解決,他從沒有提過要求,只是擠出自己的離休工資來資助他們。更讓人感動的是劉老聽到老戰友們的子女生活困難時,也會寄錢寄物給他們,往往一寄就是幾百元。所以,在老人準備重走長征路時,身邊沒有多少積蓄,而兩萬多里的行程,開支肯定不小,為了攢夠路費,他過著比以前更簡樸節儉的生活,十年時間存下了5萬元錢。此外,劉老為了能圓滿完成自己制定的行程,他每天堅持步行2公里進行鍛鍊,把身子骨養好。畢竟,劉老年歲已高,完全徒步再次走完長征路是不可能的事,為此,家裡人為他借了一輛車,多數路程只能以車代步,在車上還備了藥品、冬衣等,但他準備每天步行5公里以上。
劉國保劉國保

老紅軍再創奇蹟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紅軍從贛南出發,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2005年10月16日,劉國保要再創奇蹟重走長征路。日子一天天近了,老人的心情卻無法平靜。陪同老人重走長征路的女婿趙育航告訴我們,那段時間,老人可是天天念著叨著盼著這一天,早日圓自己在心裡藏了整整十年夢想。
遼寧省委組織部、省老幹部局考慮到劉國保已是90多歲的高齡,怎么也不讓他去冒這個險,行程不得不延期。等到2005年11月下旬,有關部門在老人的再三懇求下終於同意了,但要求有親人全程陪同。幾天后,他就在女兒和女婿的陪同下急不可待地從瀋陽回到贛南,來到了興國。家鄉的父老鄉親得知後,無不為劉國保的壯舉所感動,紛紛到賓館看望老人。在這塊熟悉的紅土地上,看著一張張熱情而又陌生的面孔,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老人的雙眼。在興國縣烈士陵園,劉國保撫摸著刻在烈士碑上戰友們的姓名,心情更是難以平靜。老人說,他忘不了這些犧牲的戰友,也忘不了失散在長征途中的戰友,一定要找到他們,聊聊天,聊聊那段崢嶸歲月。因為劉國保重走長征路的目的除了緬懷崢嶸歲月看望老戰友外,就是教育後人時刻不忘長征精神,為此,他來到興國縣實驗國小,以親身經歷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課,此外,老人還準備到沿途的其他中國小校給孩子們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
11月21日,劉國保從興國出發了,開始重走長征路的行動。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一路伴隨著他,老人要讓倒在和失散在長征途中的戰友看看紅旗上的簽名,讓昔日的戰友知道還有許許多多人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他們。劉國保離開時,不僅有許多民眾自發地來歡送老人,那些在興國定居的老紅軍在親人的攙扶下也來了,因為劉國保的心愿也是他們的心愿。中央電視台《紅土地的記憶》攝製組正巧在興國製作節目,劉國保的不凡之舉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攝製組立即改變計畫跟隨劉老踏上長征路,跟蹤拍攝老人的行動。
劉國保來到了紅都瑞金,瑞金市老乾局安排宋太針、劉家祁兩位老紅軍前往會見。一個多小時的會見,三位老人興致勃勃,時而笑談晚年生活,時而追憶當年那段艱難歲月。2005年12月19日,劉國保到達貴州甕安,到了猴場會議會址參觀,他已沿著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走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十多個省市。當年紅軍長征他跟隨部隊到達甕安縣境時,只有19歲,如今卻是一位91歲高齡的老人了,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仍然歷歷在目,他在參觀會議會址時揮毫題詞:“繼承發揚長征精神,啟迪後人把祖國建設得更美麗!”
但劉老畢竟九旬高齡了,一路奔波非常辛苦,到達遵義時身體有些不適住進了醫院。2006年1月5日,他身體剛剛恢復,又不顧親人們的阻攔,再次踏上了長征路,1月11日到達春城昆明,但老人的行程沒有結束,就是這個春節他也準備在長征路上度過,人們在心裡為他祝福著:一路順風!一路平安!

91歲老紅軍回憶:“長征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70年前的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省會寧縣勝利會師。從紅土地到黃土地,漫漫二萬五千里征程,至此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充滿傳奇色彩的壯麗長征,是廣大紅軍指戰員衝破敵人的槍林彈雨,越過惡劣的雄關漫道,用生命、鮮血、汗水、意志書寫出來的生命史詩。從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長征,不僅是一次驚心動魄的遠征,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在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70周年之際,本報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意在記錄紅軍官兵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解讀長征這座穿越時空精神豐碑的獨特魅力。
從今天開始,系列報導的“親歷長征”、“紀念長征”、“牢記長征”陸續與讀者見面,讓我們一起聆聽參加過紅軍的老戰士講述他們親歷的崢嶸歲月。
活捉國民黨“縣太爺”
4月12日下午,陽光照射著屋裡的幾顆綠色植物,91歲的老紅軍劉國保靠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對我來說,長征是我革命經歷中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我參加革命,走完長征路,靠的是革命意志支撐!紅軍是窮人的軍隊,這是我參加這支部隊的原因;即使負傷,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我寧死在路上,也不脫離自己的隊伍。”老人的思緒隨即轉入七十多年前。
1915年,劉國保出生在江西省興國縣社富鄉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裡。家裡兄弟姐妹多,只有兩畝多貧瘠的農田,“收成不多,生活很苦,吃不上飯”。從幼年起,劉國保就隨父母下地乾農活。
1932年,劉國保參加了紅軍。興國是著名的紅軍縣,當時興國有23萬人口,其中有8萬像劉國保這樣的貧困農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
剛開始,劉國保被分配到前線總司令部無線電台當通信員。不久後,在第四次反“圍剿”的戰鬥中,劉國保負了傷。指著一幅江西省的地圖,劉國保找到了當年戰鬥的地點,“就是在宜黃、樂安一帶,紅軍擊潰了敵人的兩個師。”打了大勝仗,後方人員也上前線收拾戰場、救治傷員、收繳武器。“山陡,下雨,路滑,敵人的飛機在頭頂扔炸彈”,當時,正在抬擔架的劉國保“也不清楚是炸彈還是石頭,落在了頭上”。等甦醒時,他已經在後方醫院躺了兩天。
三個月後,著名的“興國模範師”從後方醫院路過,傷口未完全癒合的劉國保想參加這支由家鄉人組成的部隊,於是偷偷跑出醫院,順著“模範師”走過的地方往前走。
兩天后,劉國保在黎川追上了隊伍。當時的十七團團政委看這個“小鬼輕傷不下火線”,於是把他留在團部當通信員。
1934年1月,在紅軍攻克福建沙縣一役中,劉國保這名普通的紅軍戰士立了大功。
“當時,敵人死守,我軍在地下挖地道,一直延伸到城門樓下。大約清早4點來鍾,我軍在城門樓下引爆了炸藥,衝鋒號馬上響起,總攻開始了。”劉國保說,“兩個多小時後,我們沖入城內,把負隅頑抗的敵軍壓縮到縣城全殲。”
“進城後,團長命令戰士搜查,不叫一個敵人逃跑。我們衝進敵人縣衙,結果發現裡面一個人也沒有,但縣長的衣服還掛在藤椅上,床下放著的皮鞋還鋥亮。”團長斷定,“他一定走不遠,快追。”
劉國保走出敵縣政府側門,注意到靠牆一側有一個大板樓梯,上面有扇門關著。走上樓梯,“我馬上用槍指著裡面面喊,‘’出來‘’!不然就開槍了。”不久,裡面出來一個穿破袍子的大菸鬼,自稱是老百姓,卻神色慌張。劉國保發現對方衣服里有一塊鼓鼓囊囊的東西。取出一看,發現是一塊紅布包著的四四方方的大銅印。
這位國民黨“縣太爺”被捉後,還想借上廁所之機逃跑,最終還是被劉國保押了回去。“此時,我們的兄弟部隊已經控制了敵人的無線電台。在活捉縣太爺(同時兼任國民黨守城部隊的指揮官)盧興邦後,我軍就利用敵人的電台,用敵縣長的名義要求蔣方支援,運送救援物資。”敵人上了當,三架飛機繞著小小的沙縣城扔了許多槍枝、彈藥、布匹,“好多物資都扔到城外了。”
攻下沙縣後,劉國保參加了著名的廣昌保衛戰。“戰鬥很慘烈,好多戰士受了傷,得不到及時救治,犧牲了。這些細節,我腦子裡記得很清楚,一生都忘不掉。”之後,在江西泰和的沙村、興國的新圩,戰鬥持續著。他回憶:“晚上,敵人的信號彈一個接一個,機關槍聲突突響起,一直到天亮。”
長征之前,劉國保一直經受著戰火硝煙的嚴峻考驗。
從紅土地出發
1934年10月,劉國保所在的紅三軍團第六師十七團接到命令,往江西於都(當時叫雩都)進發。
三天后,在於都,部隊突然發了新裝備。“發新軍裝,帽子、衣服、褲子、綁腿,都是新的。”更奇怪的是,子彈也發的不少,“過去,一個戰士身上最多五排子彈,這次休整後,帶了20排子彈甚至更多也行,只要你背得動。手榴彈也一樣,過去一人最多兩顆,這次最少一人四顆,多了也給。”
“以前從來沒有這么發東西,肯定要打大仗了!”劉國保猜測,“至於往哪裡打,我們不知道!”他隱隱約約感到,要有大行動了。
1935年10月17日下午五點多鐘,劉國保所在的團出發了。“當時天氣還可以,沒有下雨。淺淺的於都河中從南向北拉起了一條棕繩,一寸多粗。我們團順著繩子過河,水沒過了腰身,我們把背包、槍枝彈藥都扛在了肩上,團長也是趟水過河的。”
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但長征開始時的一幕幕情景仿佛還在劉國保眼前。“過河後,當地百姓和部隊的炊事員架起了六七個大鍋,鍋口足有二尺多寬。他們燒水煮姜辣湯,每個指戰員至少喝一大碗,防止感冒。”
從於都出發時,劉國保不知道最終要走向哪裡,只是知道部隊要轉移。但此後一年裡,劉國保隨著大部隊一直走到了陝北吳起鎮。

槍林彈雨中
長征路上,紅軍官兵首先面對的是敵人的圍追堵截。
紅軍渡湘江,衝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時,經歷了一場生死存亡的戰鬥。
“過湘江時,我們遭遇了窮凶極惡的國民黨軍隊。當我所在的紅三軍團大部分過江後,敵人發覺,一場惡仗隨即打響。仗打得非常苦,我們沒有時間吃飯,只好拿出生米在嘴裡嚼,捧著溝渠里的水喝。到後來,生米都吃光了,戰鬥還在繼續。”
戰鬥的考驗剛剛開始。劉國保接著講述,“在廣西興安的界首,我們一天之內和敵人遭遇了五次。”
那次,疲憊不堪的紅軍戰士好不容易擺脫敵軍糾纏,稍事休息後開始行軍。走出不到十里地,前面槍聲大作。“衝過去!”繼續前進。又走出不到五里地,在前面一道陡峭的山峰上,又出現了堵截的敵人。“他們居高臨下,瘋狂掃射,面對槍林彈雨的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冒死向前。”
就這樣,一天之內,劉國保所在的部隊經歷五次惡戰。“有病在身的師長躺在擔架上。戰友們拚死與敵人鏖戰,好多戰友犧牲了。”
在貴州土城,準備渡赤水的紅軍戰士們繼續經歷生死考驗。
“敵人占據有利地形,妄圖阻止我們前進。中央最後派幹部團往前沖,終於制止了敵人的瘋狂進攻。”
“這一仗,我們損失不小。”劉國保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戰鬥結束後紅軍架起浮橋過了河,每個戰士這時候最少背兩支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上級決定扔掉烈士們的槍。“我們把槍栓取出來,扔到一處。槍身則丟到深水處。扔掉的槍枝在河裡架在一起,沉不下去。有的戰士就跳到河裡拔槍撈起來,往河裡更遠處扔。那時天氣很冷,河水刺骨。”
 飢餓、寒冷:難忘的記憶
劉國保的家中,珍藏著一公斤青稞。老人說,十多年前,他與四川黑水地方政府聯繫,要求當地政府給他購買一些青稞。最後,對方滿足了老人的要求,退回了老人匯去的錢。老人告訴記者:“這青稞,會加深我對長征的記憶,讓我能記起當年挨餓的事情。”
飢餓、寒冷的襲擊,在長征途中隨時伴隨著紅軍戰士。劉國保講述:“過草地時,我們都吃青稞麥。青稞本應該磨碎了吃,但我們根本不知道,而是直接煮熟了吞進肚中。煮熟後的青稞,外面有一層像塑膠皮一樣的薄膜去不掉,吃到肚子裡一點不消化,還容易生病。下一場雨,隊伍走過的地上就會留下一粒粒的青稞粒,堆成一小堆,我們拿水再把那些青稞洗乾淨,當糧食吃--這些青稞實際是在戰士們肚子裡‘’走‘’過一遍的。” 

草地的環境異常艱苦,紅軍戰士“一腳水一腳泥地行進在漫漫無際的草地里,好多人腳都爛了。”“有時水沒到膝蓋,草比人高,無邊無際。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走到哪裡就會陷入沼澤地。我的一個戰友,大家都叫他小勇,餓得實在受不了了,拔草根充飢時陷入了沼澤。一個戰友看到了,趕緊伸手救他,可自己也陷了進去。我就在旁邊,眼睜睜看著這兩個戰友陷入泥中卻無法施救……在這塊草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個戰士和他們一樣永遠地留在了那裡!”劉國保講到這裡,停頓了一下說:“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沒有犧牲在戰場,卻倒在了草地上!”
過雪山時,劉國保腿上還帶著傷。更苦的是,找不到糧食。組織上有時候給每名戰士一天發兩穗苞米棒子,很小,不煮也不炒,就拿著生吃。他回憶:“後來,連生玉米沒有了。一次,連隊一伙食管理員找來一種以為是‘’小米‘’的東西給大家吃,其實是大煙籽,”根本沒法消化“。
過雪山時,另外一個考驗是寒冷的天氣。劉國保回憶,爬第二座大雪山時,下起了大雪,戰士們身上帶的所有衣服都披在了身上,根本無濟於事。棉衣早已經在路過雲南時送給了當地老鄉。”幸好那時候年輕,挺了過去。“
 寧死不掉隊
在婁山關,紅軍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就在此時,擔任通信班班長的劉國保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受傷,但他還是咬著牙關堅持,最終趕上了大部隊。
那次,劉國保所在的團駐紮在婁山關,忽然聽到紅三軍團軍團部所在地(遵義縣一個村子)方向槍聲大作。團長彭雪楓試圖與軍團部聯絡,卻聯繫不上。於是派劉國保和一名參謀、一名通信員去軍團部探聽情況。
劉國保記得,那次天黑霧大,走了大半夜的他們快到目的地時,前面仍有槍聲。”不能再往前走了!“參加紅軍後一直擔任通信兵的劉國保馬上提醒戰友:”萬一走到敵人那裡不好辦!“
和兩名戰友在道邊的草棚等到天剛亮,劉國保他們走進軍團部附近一個村子,發現那裡新殺的一頭豬黑沒褪毛,背包等到處都是,臨時掛的電話線沒有收起來,卻不見我方戰士。”這時,旁邊稻田裡出現一個大蓋帽(國民黨軍官)向我們招手,意思是‘’來了就好‘’。他以為我們是要投降呢!“劉國保說,他們隨即就開槍、撤退,大批敵人追了上來。
”我順著小山坡往來時的路上跑,敵人的子彈打中了我的右腿,鑽心的疼讓我差點倒地,我咬緊牙關繼續跑,肚子裡像開了鍋一樣燒。“幸好,在一處山坳,劉國保遇到了紅十一團。在作了簡單的包紮後,嚮導背著劉國保向後方撤,敵人的子彈還在頭上掠過。
回到自己所在團後,劉國保隨部隊繼續走。”頭三天,團長讓我騎著他的黃騾子。但考慮到首長要指揮部隊打仗,了解部隊情況,離不了坐騎。於是,我就堅決要求自己走。“部隊擔心劉國保掉隊,於是讓他在寄居當地百姓家養傷。
”我不乾,我寧死也不留在百姓家。“大部隊走後,劉國保拄起棍子,拖著傷腿往前行進,追趕大部隊。
當時天氣炎熱,根本無藥可換的劉國保傷口化膿、潰爛,”為了防止潰爛擴散,只好用食鹽水洗傷口。洗傷口時疼得要命,但為了早日回到部隊當中,只好如此。“
”跟不上部隊,飯也吃不上,相當痛苦。“劉國保記得,有時候部隊做完飯,敵人來了,顧不得吃,只好把飯扣在地上撤退。他經過時,”就把飯外面黑乎乎的東西蹭掉,吃裡面僅剩的一小塊鍋巴。“更多情況下,連鍋巴也吃不著。
因為受傷,沒法打草鞋,受傷的日子裡,劉國保一直光著腳追趕部隊。
從金沙江到大渡河,紅軍的主力部隊加快了行軍速度。”他們有時候跑步前進,我攆不上。為了趕上隊伍,即使有時候頭頂有敵人的飛機,我也不停下來隱蔽。“
就這樣,受傷的劉國保一直尾隨著大部隊的足跡,最後終於在紅軍翻越雪山時,趕上了部隊。這時,他的傷口還沒有完全癒合,腿上還綁著紗布。
從貴州受傷,到最後追上部隊,四個月過去了。在這段最艱苦的日子裡,劉國保堅持了下來。當紅軍飛奪瀘定橋時,他還參加了激烈的戰鬥。
”過大渡河時,中央紅軍最初計畫從安順場過河,但船隻遠遠不夠,後面還有追兵。“後來,部隊決定選道120公里之外的瀘定橋。那天夜裡,傷口沒好利索的劉國保參加了急行軍,”天特別黑,大雨傾盆,火把都澆滅了。為了能看清戰友,每個人背上縫了一塊白布“。行進中,好多戰士掉了隊,但劉國保沒落下,”經常摔跤,到了再爬起來繼續走“。
難忘戰友情
長征是難忘的,長征中同志之間同甘苦、共患難的情景,更讓劉國保永生難忘。
”一天晚上,已經連續行軍五六天沒有休息的我們一撤下火線,就一點勁沒有了。“在廣西界首一個小村子的一間小屋裡,劉國保所在通信排的十幾個戰士在地上鋪點稻草就睡著了。
”屋子太小,擠不開,我就在屋子外面的柴火垛上睡了。“這時,團參謀長找到劉國保,把他叫醒,讓他帶領大夥找東西吃。
這時,團長屋裡的燈還亮著。原來,團長向當地一個老太太買了一塊大洋的穀子,準備和戰士們一起吃。”團長知道我們通信員跑前跑後很勞累,沒有叫醒我們,就和政委一起在那裡磨(穀子)。“劉國保趕忙把戰士們叫起來,一起乾。他們有的拿石頭磨,有的拿簸箕揚,很快把穀子收拾乾淨。然後,在火上支起空油桶燒稀飯。
”在長征中,官兵一起弄東西吃,好像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那次在界首喝稀粥的細節,我一直忘不掉。“劉國保告訴記者。
在劉國保的記憶里,紅軍官兵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情誼彌足珍貴,官兵之間、戰友之間互相關懷的場景刻骨銘心。
有一次,劉國保和另一名通信員連夜從團部所在地婁山關到軍團部所在地(貴州)桐梓送信給彭德懷。值班人員將信轉交後,劉國保他們馬上洗腳,然後吃飯。這時,彭總來了,看到劉國保他們吃的是涼飯,馬上批評警衛員,”亂彈琴!怎么給他們吃冷飯,這樣容易得病。“劉國保馬上回答:”是我們不讓熱的,我們吃涼飯習慣了,不會生病。“
看著他們吃完飯後,彭德懷告訴劉國保:”再辛苦一下,馬上回婁山關,路上注意安全。“
”也許是吃了飯,也許是彭總的關懷鼓舞了我們,在趕回團部時,我覺得很有勁,雖然這一次我連續走了近100公里。“面對記者時,雖然時隔七十多年,但劉國保覺得”首長的關心,仍縈繞在腦際。“
”即使再累,我們決不會丟下戰友不管!“劉國保告訴記者,長征路上戰友們的互相關心,讓好多人最終走到了陝北。
過草地時,劉國保他們碰到了一位紅四方面軍的女戰士,她一手拉著一個孩子,背上還背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三個孩子嗷嗷待哺,女戰士走起路來有氣無力,身上的糧袋空空的。劉國保和戰友們什麼也沒說,只是將捧著糧食的手伸向女戰士。”那時,一把糧食,一顆野菜,比什麼都珍貴,可是我們決不能看著戰友斷糧。“劉國保說。一次,在湖南宜章、嘉禾一帶,正在行軍的劉國保突然感到腳下一陣鑽心的疼痛,低頭一看,埋在草叢中的竹籤子(民團布下的)穿過草鞋,腳被扎透了。
”團參謀長馬上叫通信排用擔架抬著我走。當時我們正在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戰友們都疲憊不堪。“劉國保不想給戰友們添麻煩,想掙扎著起來自己走。這時,團參謀長命令戰士:”一定不要把他丟下!”在戰友們的照顧下,三天后,劉國保走下了擔架,跟隨大家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再“走”長征路
採訪即將結束時,劉國保老人拿出了一面簽滿名字的紅旗。紅旗上面都是參加過長征的老將軍、老紅軍的簽名,見證了這位91歲老紅軍的第二次長征。
從2005年11月8日開始的118天裡,劉國保在家人的陪護下,主要按照當年紅軍第一方面軍的長征路線,行程2.1萬公里,乘車重“走”當年長征路。
老人告訴記者,長征的經歷是他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長征路上並肩作戰的戰友是他一生中最記掛的人。
十年前,在紅軍長征勝利會師60周年之際,早已離休在家頤養天年的劉國保作為老紅軍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紀念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與許多老首長、老戰友重逢,一起回憶著那段烽火歲月,以及那些在長征途中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一個念頭悄悄在他心裡萌發,要在有生之年重走一回長征路。從那年起,老人製作了一面紅旗,想盡各種辦法讓參加過長征的張愛萍將軍、鄧飛將軍、鄒衍將軍、張海棠將軍以及一些老紅軍在紅旗上籤上了名字。
去年11月,經過十年準備的劉國保重新踏上了紅色之旅。10年間,他省吃儉用攢下了5萬多塊錢,每天堅持步行兩公里鍛鍊身體,就是為了圓滿完成行程。
在118天的時間裡,他沿著當年紅一方面軍走過的路線走,每走一個地方就留下一個郵戳作紀念。沿途,又有23名老紅軍在紅旗上籤了名。“這一路,這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一路伴隨著我,我要讓失散在長征途中的戰友、讓昔日的戰友知道還有許許多多人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他們。”劉國保說。
劉國保重走長征路,除了緬懷崢嶸歲月、看望老戰友外,就是教育後人時刻不忘長征精神。他說:“長征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經歷,也是中華民族最不應該忘記的記憶。”
簡歷
劉國保,1915年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一貧苦農民家裡。1931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前經歷三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跟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1935年到達陝北後,到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到總政治部擔任保衛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派到東北接收敵偽企業。解放戰爭時期,在地方抓工業支援前線。1961年,任遼寧省輕工業廳副廳長。1982年離休。2005年,重走長征路。(遼寧日報)

逝世

原省輕工業廳副廳長、老紅軍劉國保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8月15日在瀋陽逝世,享年100歲。劉國保同志系江西興國人。1931年參加革命,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國保同志青年時代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井岡山鬥爭和四次反圍剿、湘西保衛戰、四渡赤水等戰役;長徵到達延安後,負責中央首長的保衛工作;抗戰勝利後,任本溪湖煤鐵總公司南芬鐵礦公司經理、丹東鴨綠江造紙廠廠長;新中國成立後,任錦州金城造紙廠黨委書記、廠長,省輕工業廳副廳長,1982年12月離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